崔念道:“不早了,工厂都已经上班了呢。我们赶紧去吃早饭,好入厂参观。”
吕颐浩笑道:“这样天气,工厂上班又有什么用?这么浓的雾气,工人也不能做活啊!”
崔念道:“工厂都是在屋里干活,雾气虽大,对工厂的影响却是不大。进了工厂,工人依然干活。”
“原来如此——”吕颐浩重重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急忙穿上外衣,叫了李光和曾楙、潘良贵、陈康伯,一起出了驿馆。
崔念道:“我们这里,有一家羊肉汤,做得汤浓味鲜,早上去吃最是合适。赶紧一些,去得晚了味就淡了。”
说完,领着几人穿街过巷。走的全是小巷子,也不知道走了多远,终于到了一家店家前。这家店的左右全是居民房,雾气中又看不清楚,仿佛仙境一般。
崔念上前要了几碗羊肉汤,又要了几个大饼,交给吕颐浩和他的随从。端着羊肉汤碗,进了院子。结果进院子一看,坐满了喝汤的食客。俱都默不作声,专心喝汤。
凳子是低矮的交杌,面前一张低矮的木桌。羊肉汤碗放在上面,大饼泡在汤碗里。汤色奶白,里面半碗都是羊肉和羊杂。一边吃羊肉,一边喝汤。
不多时,吕颐浩和手下喝完了汤。看外面,雾气淡了许多,周围的样子也能够看得清楚了。
食客们都是来去匆匆。来了要一碗汤、一块大饼,找到位子坐下,默默喝完汤,便就一声不吭离去。有雾气时看不清楚,甚是诡异。等到看清楚了,其实也没什么。
喝完了汤,崔念起身。对吕颐浩道:“都督,我们走吧。现在工厂里正热火朝天,是参观的好时节。”
吕颐浩起身,随在崔念身后。走了几步,忍不住问道:“你们这里,吃早餐都是这样吗?”
崔念愣了一下。随即道:“因为来喝汤的人,来的最早的是工厂的工人。他们喝完了汤,要赶着去上班,所以都不说话。紧接着来的是附近的生意人、码头的搬运工人、送货的人,都赶时间,且互不认识,也不说话。习以为常,便就是这个样子了。”
“原来如此。”吕颐浩点了点头。“一地有一地的生活惯,造成了特有的风土。”
转出小巷子,崔念领着向城西行去。道:“我们先去看车辆工厂吧。火炮的炮车,也是由他们生产的。生产出炮车之后,送到火炮工厂,装成火炮,就出厂了。”
一边闲聊,一边走路,不一会到了一处大门前。
崔念指着旁边立着的一杆大旗道:“这里就是寿安的车辆工厂了。火炮的炮车、前线使用的车辆、附近几州用的运输车辆,等许多车子,都是由这家工厂生产的。”
说完,到了厂门前的门房外面,跟里面的人商量了几句。门房里出来一个人,快步到吕颐浩面前,躬身道:“小的车辆厂的保卫押司赵同,在这里见过都督。”
吕颐浩点了点头,示意见过了。
崔念道:“我领着吕都督进厂参观一下,你不用陪着我们了。昨天晚上已经通知过了提举,就不必禀报了。你再去知会提举一声,表示我们到了。”
赵同连声答应,快步去了。
崔念道:“这个赵同是车辆厂的保卫押司,保卫着全厂,我们要进厂必须要知会他。现在车辆厂的大监是李会,同监轴承厂、齿轮厂、火炮厂等厂。提举是罗耀平,管着全厂的内外事务。”
吕颐浩问道:“提举我知道是管着工厂事务,但是大监又是什么?管些什么事情?”
崔念道:“凡是官营工厂,皆设大监,由官府所派。大监管着工厂的一些重大事务,再就是管钱,管税。一个大监往往要监几个厂,不一定在厂里。提举是管着工厂的日常事务,平常都在工厂里。”
吕颐浩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由崔念领着,吕颐浩等人进了工厂。
崔念道:“都督是先见提举,还是先参观工厂?若是参观工厂,我们便从头开始。”
吕颐浩道:“先见一见提举吧。到了人家的工厂,若是不先知会提举,是无礼之举。”
崔念道:“都督是何等样人?见不见提举,随你心意,不必管提举的感受。”
见吕颐浩态度坚决,崔念便领着吕颐浩等人向旁边的一个小院走去。走不多远,就见小院里出来几个人,领头的正是罗耀平,急匆匆的样子。
到了跟前,罗耀平看官服,急忙到吕颐浩面前行礼。
吕颐浩吩咐免礼。道:“我等今日到你厂里,欲要参观一番。还请提举方便。”
罗耀平忙道不敢。道:“小的今日无事,便领着都督游览一番如何?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可以问小的。”
吕颐浩道:“如此最好不过。”
罗耀平领着吕颐浩等人来到一个大院,道:“欲要造车,先造车身。我们这个地方,就是造车身的。”
一边说着,一边进了大院。
只见一进大院,迎面就是堆着一堆大木。
罗耀平指着木头道:“我们厂里,凡是制车辆,大多使用槐木。在里剖成大板,后面使用。”
吕颐等人上前,见到工人把木头切成一块一块的小段。搬起一小段木头,放到旁边的一个平板上。那平板中间的部分有一个锯,把木头推着一前,就剖成了一块一块的大板。
上前看了一会,才弄明白这锯的工作原理。原来是由皮带,从旁边的一根大轴上引出来动力源,带着平台上的锯片工作的。吕颐浩看了,啧啧称奇。
第1041章 车辆厂的生产
罗耀平指着那根主轴道:“这根动力轴,连着外面的水力轮机。工厂里的所有动力,都由水力提供,可以说是厂子的命脉。有了水力做动力,我们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吕颐浩有心要看看水力怎么提供动力,可惜一切都包起来,只有一根轴输出到外面。
大板被剖开以后,先堆在外面阴干几天,才传到下一个工位。
剖板的下一个工位是刨平。同样是由动力轴引出动力,带动一个刨刀,木板放在平台上面推平。
吕颐浩看着工人拿起木板放在平台上,缓缓向前推去,平台中间的刨刀快速旋转,把木板刨得平平整整。看得心痒难奈,可惜一切都被铁壳包着,难得看个究竟。
再下面的工位就跟平常的木工活差不多了。不过这里的木工师傅与外面的不同,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接着就传入下一道工序。每人只做一件工作,难道降低了很多。
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到了最后,有专门组装的工人,把所有的零件装成一副车架。最后有专门的运输工人,在车架下面装上轮子,套上马,把车架运到附近的院子。
整个看完,吕颐浩等人站在当地,傻傻地看着整条生线。
生产线这么安排,出乎意料,产量却高了很多。其实真正借助水力动力的工序并不多,关键是把生产艺分成一道一道工序之后,难道降低了很多。难道降低了,普通工人就可以胜任。
确切地说,这样安排,是把对工人手艺的要求,转变成了管理的要求。管理是工厂可以掌握的,而工人的手艺则是工厂不能掌握的。这一转变,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
罗耀平道:“看完了车架的生产,我们该看看车轮的生产了。”
吕颐浩点了点头:“走,去看看生产车轮。车架如此,车轮想必也大出我们意料之外。”
出了装车的院子,向前走了没有多久,罗耀平领着进了另一个院子。这个院子里,摆满了车轮。
罗耀平道:“我们生产的车辆,车架和轮都是分开的,然后装到一起。所以车轮的生产,单独是一个车间。”
车轮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制造轮毂。只见先是几个工人把滚动轴承装到车轮里,下一步,则是把车轮装到一根长轴上。再一步,才是把车轮装到车轴的另一端。
吕颐浩上前仔细观看,才发现左右轮并不一样。问罗耀平:“提举,这左右轮,为何不同?”
罗耀平道:“因为要装轴承,要配合装上面的车架,所以不同。”
吕颐浩想了一会,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不同。只是不好多问,点了点头。
最后,车轮装好后要调试。有一个架子,车轴装上去,工人转动装好的车轮。如果是刚好转到一个点,则表示车轴符合。如果转不到那个点,则要调速。或者动一下装好的轴承,或者在车轮上减重或者配重。
吕颐浩也看不懂,只是随着罗耀平的脚步移动。
走到尽头,罗耀平道:“最后,就是车架装到轮上了。这一步相对复杂,不同的车架,装的模式也不一样。我们去看一看今天生产的车架,如何装到车轮上吧。”
说完,走出小院,到了旁边的小院。在这个小院里,有堆成山的车架,满地的车轮,还有成堆的小零件。
罗耀平道:“这个车间里,是组合车辆人。把车架装到车轮上,试运转无误,就可以出厂了。”
只见工人分成一个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一个龙门吊。把车轮固定在龙门吊下,车架由龙门吊吊起来,找准位置,把车架放下来。经过工人简单地调整,找准车架在车轮上的位置,而后用螺松固定起来。
每个小组装配车辆的速度很快,用不了一刻钟。
看着一辆又一辆的车从小院另一端的门出去,吕颐浩道:“生产的这么快,真真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罗耀平道:“从这里出去之后,就到了最后的步骤,装饰。不过装饰车间多用油漆,气味难闻,我们就不去参观了吧。一辆车,基本上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当然,今天我们看的是最基础的运输车辆,生产步骤简单一点。如果是生产炮车及运人的车辆,生产步骤更加复杂一些。但也大差不差。”
吕颐浩明白,这些工厂,对自己等人还有保留,不是什么都给看的。但这也就足够了,知道了王宵猎的工厂是怎么运作的,怎么短时间生产大量产品出来。
能够让大家参观这些,足以表现王宵猎的诚意。毕竟这个生产过程,在罗耀平这些人的眼里,平平无奇。但对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看看天色,罗耀平道:“快到中午时分了,都督今天在厂里用午饭吧。吃过午饭,再去参观下一家。”
吕颐浩急忙谢过罗耀平。这里是工厂区,出去吃饭找不到地方,也不知道哪家好吃。
这些年,在工厂里工作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吃午饭,一日三餐。在农村生活的人,大多还不知道午餐为何物,习惯上吃两餐。城市里生活的店家、官僚,则介于两者之间,大多在中午吃些茶点。
王宵猎治下,官僚吃午餐慢慢普及,大多衙门设有食堂,供应午餐。
食堂设有专门的雅间,专门用来招待客人。
进了雅间,分宾主落坐。罗耀平介绍参加午宴的人,有管钱税的、管生产的、管后勤的等六个人。面前的一个硕大的圆桌,坐得满满当当。
看来罗耀平把与吕颐浩吃饭当作了天大的荣耀,厂里管事的全请过来了。如果不是吕颐浩也带了四个人,还有一个陪伴的崔念,罗耀平会叫更多的人。
吃饭的圆桌很神奇,上面那一层可以转动,确保每个菜可以转到每个人面前。每个菜前面都有公筷或公勺,想吃这个菜了,用公筷或公勺夹到自己碗里即可。
吕颐浩试着转动了一下桌子,对李光道:“这可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桌子,方便得很。”
李光道:“这里是洛阳的工厂区,连吃饭都与别处不一样。”
第1042章 感慨
罗耀平端起酒杯,道:“今天万分荣幸,都督京西南北路、陕西路、河东路的吕颐浩相公,带着四位手下,来我们厂参观。今天中午,留在我们厂里吃一顿便饭。诸位,我们共饮一杯,庆贺此事!”
说完,半身微躬,看着吕颐浩。
吕颐浩会意,拿起酒杯来,一饮而尽。道:“提举客气了。”
罗耀平放下酒杯,志得意满。举起筷子,对吕颐浩道:“都督,吃菜,吃菜!”
吕颐浩注意到,在罗耀平举杯前,特意把饭桌上的红烧洛河鲤鱼转到自己的面前。心知在这饭桌上,最有意义的就是这尾鱼,所以转到自己面前。
拿起公筷,吕颐浩见鱼头对着自己,便就挖了鳃盖下的一块月牙肉放在公勺里,放到面前的碗里。
罗耀平看见,两眼一亮,对着饭桌上的几个自己人暗暗点头。
喜欢吃鱼的人,都知道鱼身上有四个部位最好吃。分别是鱼肚、鱼头、鱼尾。还有一个部位,味道更远远胜过这几处,就是鱼腮下面的月牙肉。吕颐浩先夹这个部位的肉吃,可见是个吃鱼的行家。
其实吕颐浩挟月牙肉,仅仅是因为方便而已。他并不知道鱼身上哪个部位最好吃,更不会去挟,只是因为鱼头向着自己,为了方便挟了那块肉而已。
文人士大夫吃饭,并不会特别讲究礼仪。认为哪块肉好吃,喜欢吃什么,挟了就吃就是。自己不会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别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最讲究吃饭礼仪的,是商人。他们经常不认识的人聚到一起,便要分个大小,弄些礼仪排场。作为商人,手里有大把钱财。而能彰显有钱,就是把排场弄得讲究些,最好分个一二三等。
便如饮酒。有些人不知道中国酒的生产方式,或者装作不知道,仅仅因为蒸馏两字,就以为跟其他蒸馏方式是一样的。因为阿拉伯人是比较早用蒸馏法的,就坚持认为中国白酒是外来的。其实中国白酒的蒸馏,跟蒸馒头类似,这技术中国人熟得不能再熟,白酒诞生在中国理所应当。
建国后喝白酒,米酒渐渐受到冷落,很多为喜欢喝白酒的人不愤。就说因为红军过草地经过了遵义,所以建国后带火了茅台,也带火了白酒。有的人说是苏联人喜欢高度酒,因为建国后大规模援助,也带动了中国人喜欢白酒。
这些无稽之谈,说的有些人别有用心,有些人则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