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744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第一三五二章 功夫在诗外
  庆州行辕内。
  朱桢和傅友德一边喝着茶,一边“自吹自擂”,心情畅快无比。
  不过今天他找傅友德来,可不是光为了吹牛的。
  “此战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有父皇和大将军多年来打好的基础,有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支持,还有将士们气吞万里的英勇表现。”所以吹了一会儿,朱桢便敛住笑容问道:“取得这样的大胜,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觉得这一场大胜真能“一扫胡尘,永清沙漠”吗?”
  “不能。”傅友德摇摇头,也正色道:“我们确实也不宜太过得意。胡人就像草原上的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着他笑笑道:“不过这样前所未有的大胜,足以震慑两代胡人,保边疆无事四十年了吧?”
  “应该没问题。”朱桢点点头:“但前提是要处理好那些内附的,还有投降的蒙古人。”
  “王爷说得是。”傅友德深以为然道:“这一年末将巡视各部能感觉出来,其实他们对大明还不是很信任,有抵触情绪,一个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引发大量的降而复叛。”
  “很好,不愧是老傅,能看到这一层,就说明你不光会打仗,还有治理的才能。”朱桢赞道。
  “呵呵,王爷这话,末将怎么听着怪瘆得慌?”傅友德寒毛都竖起来了,跟老六混了这么多年,他太清楚王爷的做派了。
  “瞧你说的,好像本王要害你似的。”朱桢失笑道:“放心吧,我怎么会坑你呢?这是好事。”
  “什么好事?”傅友德警惕问道:“末将不是信不过王爷,我就是好奇。”
  “现在大宁的情况太复杂了,就像你说的,蒙古人确实归降了,但一个弄不好又会大规模反叛,那样我们的仗不就白打了吗?”朱桢便沉声道:“而且之前就跟你说过,大宁的位置太重要了,说是攸关国运都不为过,我实在不放心交给曹国公。”
  “……”傅友德也不好菲薄李景隆,只能笑笑道:“曹国公确实年轻了些。”
  “好吧……”朱桢也不好用大外甥未来的表现,否定他的现在。便道:“但大宁不是给他交学费的地方,回头搞成烂摊子,谁都没法收拾。”
  “是。”傅友德点头道:“一个弄不好,后果太严重了。”
  “所以还得你老哥继续坐镇大宁啊。”朱桢满怀期许的看着傅友德道:“我不是瞧不起李景隆,实在是对这个大宁镇守的要求太高了,非得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不可——本王纵观宇内,也就是大将军、颍国公与文英哥三人而已。”
  “王爷过誉了。”傅友德忙谦虚道:“末将何德何能,敢与大将军比肩?”
  “哎,老哥你定巴蜀、平云南、灭北元,功劳已经比肩大将军了,现在就看你能不能像大将军抚平幽燕那样,把大宁之地彻底变成明土,内附各部彻底化为国人了。”
  “很不容易啊。”傅友德神情严峻道:“以大将军之能,尚且用了近二十年才将北平彻底归化,末将愚鲁,怕是二十年也未必能成功。”
  “肯定可以的。”朱桢信心满满道:“我岳父那时要归化的,可是元朝都城所在,而且彼时元顺帝尚在,北元势力强大,胡人自然难以归心。”
  顿一下他接着道:“现在的情况可比那时候强太多。北元已经亡了,所有的反抗势力也被扑灭了。蒙古人正处于最老实的阶段,只要你能恩威并施,善加笼络,不愁他们不归心。”
  “好吧,那末将就试试看。”傅友德思考良久,终于还是点头道:“不过王爷赶鸭子上架,总不能这么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我,怎么也得给一篇章程,好让末将心里有谱吧?”
  “放心,我会管到底的,哪怕咱们将来天各一方了,你有什么事都可以随时找我,本王能帮的一定帮,帮不上的也会给你出谋划策的。”朱桢沉声应道。
  “好,王爷这么说,末将心里就不太慌了。”傅友德松口气道:“那就烦请王爷先教我,眼下该怎么做吧。”
  “哈哈,你这个老傅,真是石头缝里都得挤出油来。”朱桢苦笑一声道:“其实本王在云南怎么干的,你都看到了,搬到大宁这边也大差不差。”
  “王爷在云南治卫所、驯土官、屡平乱、多修路、广屯田、修水利、兴文教……哦对了,还鼓励汉蛮通婚。”傅友德便板着指头数算道。
  “哈哈哈,老傅有心了,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来。”朱桢笑着赞许一声,又补充道:“不过还漏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振兴贸易。”
  “对对对,还有振兴贸易。”傅友德忙点头道:“王爷恢复茶马古道,扩大井盐和铜矿的生产销售,让云南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有了钱才好当家啊。”
  “没错,”朱桢颔首道:“但鼓励贸易不只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加强云南与内地的联系,让云南各族在经济层面上融入大明。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基础牢固了,上层的政权才会牢固。”
  “明白。”傅友德忙谨记道:“开边互市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这么说。”朱桢笑笑,略略提高声调道:“不过我得提醒你,也不能全盘照搬。大宁和云南的情况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生搬硬套肯定会水土不服的。”
  “比如说呢?”傅友德是能多问一句算一句。
  “比如说,云南最核心的政策是屯田,甭管军屯民屯还是商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尽可能多的汉人在云南落地生根。”朱桢便举例道:“但大宁虽然幅员辽阔,可能屯田的地方只有庆州以南,和沿河的部分区域,其他绝大部分地方并不适合耕作。”
  “是。”傅友德深以为然道:“确实不具备大规模屯田的条件。”
  “所以除了在南部和沿河地区外,大宁不宜盲目屯田。”朱桢沉声道:“但无所谓,因为屯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第一三五三章 不是不可以
  “王爷刚才说,屯田的目的是,让更可能多的汉人在云南落地生根,那么还能有什么手段,能让汉人在大宁落地生根呢?”傅友德请教道。
  “老傅,我汉人可不只是会种地的。”朱桢笑道:“只要能赚钱,能过上安生日子,我汉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好。”
  顿一下,他沉声道:“我说大宁比云南条件好,可不是忽悠你,这里虽然也是塞外,但燕山山脉可没法跟西南的十万大山相比。”
  “是。”傅友德赞同道:“如果说燕山是一面墙,十万大山就是……无数堵墙,从内地到大宁,可比到云南容易多了。”
  “所以嘛,让大宁和内地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也要容易许多。”朱桢笑道:“而且草原的牛羊,和内地的物产,对对方来说都是刚需,本身就具备形成紧密联系的所有条件,之前只不过被人为的分开了。”
  “所以末将要做的,是让双方重新建立这种联系?”傅友德问道。
  “对。”朱桢沉声道:“这中间需要大量的人手,只要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然会有商人从内地招人过来。”
  “良好的条件包括什么呢?”傅友德追问道。
  “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环境,自由贸易,低税收,尽可能少的骚扰。”朱桢屈指道:“做好这五点即可。”
  “是……”傅友德不知何时掏出了小本本,把要点快速记录下来。然后寻思道:“第一条很清楚,就是继续修路嘛。但后面四条就复杂了……”
  “是,都是大文章,但你要学会提纲挈领。”朱桢便谆谆教导道:“这个纲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年修筑的那些城池。你让汉人居住在城市里,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把互市放在城市里,就可以让他们自由贸易。同时也方便监督官府和军队,不让他们把手伸太长。”
  “对对对!”傅友德眼前一亮道:“城池是核心,是关键,它的用处太大了,可不只是兵站和粮仓。”
  “没错,城市就是我们统治草原的抓手。”朱桢满意的点头道:“比起无边无际的草原,只管理十几个大小城市,是不是顿时感觉压力小多了?”
  “还真是。”傅友德不好意思的笑笑道:“刚才一想到要管理那么大的版图,末将裤子都湿了。”
  “哈哈哈!”朱桢哈哈一笑,又正色道:“但你也不能光把眼睛放在城里,对城外的草原不管不问,那样是绝对不行的。”
  “是。”傅友德忙应一声,请示道:“那么草原上的重点在哪里?”
  “其实草原大部分时间都是风平浪静的,和他们接触这么长时间,你也能看到,他们大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正常人,也贪生怕死,也得过且过,也不是吃人的狼。所以只要保证正常的贸易,可以让他们吃饱穿暖,日用充足,大部分人会自觉维护汉蒙一家的。”
  朱桢说着话锋一转,幽幽道:“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
  “那不一般的情况呢?”傅友德目不转瞬的望着朱桢。
  “你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预防出现短期内可以整合草原的强人,另一个就是避免长期的人口增长。”朱桢压低声音道:“当这两个条件出现一个的时候,草原就会不稳定。当两个条件同时出现的时候,草原就麻烦了。”
  “是,新成吉思汗。”傅友德咽口唾沫道。
  “没错,这就是我兄弟一定要干掉也速迭尔的的原因,他和他手下那个马哈木,都是有这样能力的强人。”朱桢叹息道:“但还是草原太大了,漠北漠西还有大量的地方,可以容纳他们。所以我们不能一直用这种手段,那样只会把他们逼到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外。一旦脱离了我们营造的温室,他们的威胁反而会成倍的增长。”
  “皇上也是这么考虑的。”傅友德点头道:“所以才一直以招抚为主,不许我们杀戮太甚。”
  “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化,对待这种强人,军事上的高压是必不可少的,但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政治上的分化瓦解,来避免他们对各部进行整合。”朱桢料到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应该不会再回草原了,所以把话说的非常透。
  “其实,本王从一开始就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了。我将归降的各部尽可能平均的分封在大宁各卫,又让纳哈出领着他的族人去外东北搞他的奴儿干都司,这样剩下的王公实力都差不多,谁也不服谁,自然就成了一盘散沙。”
  “日后你要谨记一条铁律,每个部族都只能在自己的卫所游牧,绝对不可侵入其他卫所领地。”朱桢一字一句道:“否则必严惩不贷!”
  “为了防止他们钻空子,还要严禁把牧场转卖或出租给外人。总之就是要,把所有部族都牢牢拴在他们被分封的草原上!哪个部族敢擅自大规模离开就是图谋不轨!决不允许他们恢复游牧!”
  朱桢虽未明说如何处罚,但他杀气腾腾的语气,已经把他的意思表明的再清楚不过。傅友德肃然点头道:“明白了。王爷放心吧,谁敢越雷池半步,杀无赦!”
  “哎,不要那么极端嘛。手段多得很,轻易不要动刀子。”朱桢赶忙把他往回拉道:“而且你最好把握一个度,不要介入他们小规模的边界摩擦中,把矛盾留在各部之间,要避免变成汉蒙矛盾,或者官府与蒙人之间的矛盾。”
  “懂了!”傅友德重重点头,佩服至极道:“虽然说了很多遍了,但末将还是得说,我平生最佩服的,除了皇上就是王爷。”
  “哈哈,”朱桢放声大笑道:“我记得上回是说,“除了皇上和大将军”的。”
  “这说明末将比从前更佩服王爷了。”傅友德拍完马屁又问最后一个问题道:“王爷还没说如何控制人口呢。”
  “这是个以十年二十年为衡量单位的问题。”朱桢道:“我们的工具有很多,不过大部分政策都是由朝廷来制定的,比如从草原各部征兵,把壮丁分散到全国各地去驻扎,或者派到战场上打仗。再比如时机成熟后,编户齐民,设立州县,将人口从王公手中夺走。你到时候照着执行即可。”
  “你当然也有事可做,比如鼓励通婚,让将士们多娶蒙古娘们,比什么都管用。”朱桢最后取笑傅友德道:“可惜你年纪大了,不然应该带个头的。”
  “咳咳……”傅友德讪讪道:“如果朝廷真需要,也不是不可以。”


第一三五四章 分道
  短暂的休整后,大军继续南归。
  腊月初一,大军抵达大宁。
  这时,朱桢告诉傅友德和蓝玉,他们哥几个不准备往南走了。
  “什么?!”傅蓝二人听的肝都颤儿,不知道几位爷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不往南那去哪?”
  “往东,去辽西葫芦岛。”朱桢一本正经的答道:“今年没那么冷,那边市舶司报告说还可以通航。所以我们决定坐船回去,这样能赶上陪父皇母后过个年。”
  “啊?”两人张大嘴巴,又同时合上了。“哦……”
  秒懂。这是为了保全燕王的颜面啊!
  “王爷们真是至孝啊。”傅友德满脸钦佩道。
  “啊,真孝。”蓝玉赶紧附和一句,又问道:“那大军由谁带回?”
  “当然是你这个首功之臣了。”朱桢正色道:“去带着将士们接受沿途百姓的欢呼膜拜吧,但注意不要扰民。”
  “是。”蓝玉就很高兴,也不知后半句听进去没有。
  “对了,我三哥继续给你当监军,恶人让他来做。”朱桢又道。
  “哦,是。”蓝玉的笑容就没那么灿烂了。
  所以离开大宁后,朱桢一行就与大军分道扬镳了,沿着当初平安押运粮草的那条路线,往辽西走廊而去。
  这条路线还没恢复元朝时的繁忙,眼下更是车马稀少,大军行走半天,也见不着个人影。
  顶上罩着暖篷,四周围着毡毯的囚车里,朱棣感动的拉着朱桢的手:“六弟,你对四哥实在太好了。四哥我这辈子要是对不起你,我就不是人……”
  连傅友德和蓝玉都秒懂的道理,他焉能不知?老六走海路纯粹是为了避开沿途的州县,让他不用在千万百姓面前丢人现眼。
  而且更窝心的是,老六还把老三派去监军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像只苍蝇一样,嗡啊嗡啊的一直嘲笑他了。
  然而老三也很感激老六,因为他晕船……
  “唉,四哥以后少给我惹麻烦就行。”朱桢苦笑一声,甩开他的手,把炉火拨旺道:“至少别惹这么大的麻烦。”
  “嘿嘿,我保证这辈子就冲动这一回。”朱棣双手罩在炉子上,一边坦白自己的真实想法道:“其实我这也不是一时冲动,我那口气憋的太久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7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4/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