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周贤、周忠和周孝看到大半的锦衣卫倒戈,顿时气不打一处。
  只是这都是他们自找的,虽然锦衣卫已经被各种关系户占据中上层的职位,但底层的锦衣卫世代相承,故而还是保持着极高的忠诚度。
  王守仁确实是一个聪明人,却是知晓这帮锦衣卫可以利用。
  重阳公主看着事态的发展,气得一阵咬牙切齿。
  原本他是要自己的儿子带来锦衣卫将人撵出去,但自己的小心思被戳穿则罢,而今反而替对方增加了人手。
  啊?
  突然一个尖叫的声音从东边响起,而后便见到一个满身粪便的人从茅房中跑了出来,脸上还有两条蛆虫正在蠕动,整张脸显得十分狰狞。
  “是他,他就是杨汉!”一个兵卒看到跑出来的人,顿时捏着鼻子道。
  哇……
  重阳公主看到此情此景,腹中顿时翻江倒海,转身便扶着柱子吐了出来。
  杨汉发现在茅坑确实是一个好的藏身之所,但奈何高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更是没有想到这帮人纠缠这么久,便是挥舞着手中的利器威胁:“让开,否则给老子死!”
  搜查的众人看到杨汉满身挂着粪便,身上还有蛆虫在蠕动,便纷纷捏着鼻子选择躲闪。
  哐!
  杨汉挥动着手中的刀向前突出,只是手里太滑了,刀具突然飞了出去。
  王守仁和王煜相视一眼,而后不约而同地扑向了杨汉。
  完了!
  刚刚呕吐完的重庆公主看到杨汉被逮,脑袋顿时嗡嗡作响,整个人无力地瘫坐在地,双目失神地望向前方。
  王守仁和王煜将这个苦苦寻觅的杨汉擒住,只是看到杨汉被绑起的的时候,却是完全高兴不起来。
  自己身上不可避免地沾上了一些粪便,连自己都要嫌弃自己了。
  随着这边擒获杨汉的消息传到皇宫,朱祐樘当即派出王相将朱骥追回来。
  由于先前没有丝毫根据,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朱骥离开。但现在已经抓到一直跟朱骥沆一气的杨汉,而朱骥存在着重大嫌疑,那么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拿捏朱骥。
  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像炸了窝般。
  都察院搜查驸马府的动静很大,加上检查厅和锦衣卫有大量的人员见证一切,所以整个事情已经在京城传了开来。
  任谁都想不到,一直被都察院通缉的锦衣卫同知杨汉,竟然就躲藏在京城中,而且是藏在驸马府。
  现在杨汉已经找到,驸马府至少逃不掉一顶包庇朝廷钦犯的帽子,所以那一座人人羡慕的驸马府变得岌岌可危。
  只是最让大家关心的事情还是整个案情的进展,毕竟历来矛头都指向贪官污吏,这一次很罕见地指向了锦衣卫。
  “原以为朱骥是个好官,结果还是不禁查啊!”
  “锦衣卫真犯事,若不是陛下动手,谁又敢真去调查朱骥呢?”
  “此次并非是贪墨所致,据说跟锦衣卫系统内部结党欲陷害大臣有关!”
  “此事我亦听说了,锦衣卫内部的人想要制造会试舞弊案,以此来扳倒刚刚返京的王越!”
  “堂堂锦衣卫指挥使竟然想要陷害朝廷重臣,而且还是为大明立下战功的功臣,当真是死不足惜!”
  ……
  虽然很多事情对普通百姓是秘密,只是现在的读书人群体消息十分灵通,故而亦是得知了很多的内情,便纷纷针对朱骥等人进行谴责道。
  一轮残月高悬,乾清宫的灯火璀璨。
  不管外界如何熙熙攘攘,这里始终都显得十分的安静,而这座举世独有的四合院布局透着浓浓的皇家气息。
  朱祐樘沐浴更衣后,跟平时一般来到东暖阁,翻看一份份来自锦衣卫、东厂和镇守太监三个系统的情报,掌控两京十三省的重要动态。
  只是摆放在最上面的一份情报比较特殊,这是宫门关闭之后,却是由锦衣卫从宫门的门缝塞进来的。
  “陛下,请用茶!”刘瑾将茶送过来,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朱祐樘看着手中的情报内容,顿时气上心头道:“人不过刚刚离京,结果竟然拍马追不上了,这简直就是一帮饭桶!”
  “陛下,请息怒,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刘瑾亦是没想到锦衣卫这般拉胯,却是小心地安慰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情报放下,发现现在最靠谱的还是都察院,锦衣卫没有彻底清洗一大批前,压根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到了这一刻,他心里甚至后悔为何派锦衣卫去追,而不是选择由都察院的搜查厅来处理这个事情。
  朱祐樘知道朱骥不可能逃得掉,当即便做出新方案道:“着令锦衣卫协助都察院!朕不相信朱骥还能长翅膀不成,务必半个月内将人抓回来!”
  “遵旨!”刘瑾感受到了皇帝的魄力,却是知晓事情其实还在这位帝王的掌握中,便是规规矩矩地道。
  朱祐樘翻阅着其他的情报,倒亦有一些好消息,像锦衣卫同知杨汉被逮捕后,很快便承认是受朱骥指使。
  不过追捕朱骥的事情很重要,清洗锦衣卫亦是振兴华夏重要的一步,但一个国家不能局限在这帮老鼠身上。
  近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传胪大典,接着则要亲自前往天寿山春祭,最后则是辽东方面需要调兵遣将再征讨建州女真。
  其实征讨建州一事,让一些重臣都不明白。
  毕竟现在建州女真已经被打老实了,辽东的边地没有了骚扰,现在跟建州女真相安无事便能共享太平之福。
  至于朱祐樘想要的一万头野鹿的鹿筋,且不说东西并没有多好,真需要可以慢慢向建州女真索取,甚至花点钱便能购买。
  朱祐樘并不打算照顾这帮主和派的情绪,亦不可能透露自己作战的真正意图,而荡平建州女真将是大明王朝今年的最终目标。
  三月初七,朝阳的晨辉落在这座庄严的宫殿群中,而居正最大的那座奉天殿闪着别样的璀璨光芒。
  传胪大典,注定举世瞩目。
  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穿上由礼部发放的统一进士服,冠、袍、带、鞋等,整整齐齐出现在奉天殿门前的台阶上。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他们全部都是由一介白衣起步,在经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后,终于来到了这个让天下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环节。
  随着弘治帝驾临,奉天殿内传出排山倒海般的“万岁”声。
  鸿胪寺官员在殿中读词:“……今弘治二年己酉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三甲同进士!”
  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听着里面的声音,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紧张。
  宫乐突然传起,礼部尚书徐琼持黄册而出,而后对着跪在台阶上的六百零一名贡士道:“诸位贡士听宣!”
  众贡士听到这话,顿时心里提到了嗓门眼,显得无比的紧张。
  谁都希望自己被状元的宝座砸中,只是除了自己还有足足六百名,却是连千分之二的概率都没有。


第二百七十七章 难测帝心,恩榜现世
  徐鸿咽了咽吐沫,此时的心情有些激动。
  通常而言,只要不是太懒散的皇帝,在传胪大典前都会举行一场小传胪,即由皇帝来面试最优秀的前十名考生。
  此次他在殿试中的成绩优异,有幸成为小传胪的被召考生之一,而当日所发生的一切仍是历历在目。
  几天前,那日同样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他们十人一起被太监领进了西苑。
  此次成绩排名让人意外,传统的科举强省在会试和殿试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而现在最出彩的十人中竟然有三位是来自广东。
  除了他自己和张遂外,另一位便是广州府东莞县的刘存业。
  刘存业在广东其实颇有名气,在年少时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广州院试,于成化十九年参加广东乡试取得第二名的成绩。
  作为二十三岁的广东乡试第二名,且是《尚书》的经魁,如此优异的成绩被大家一致看好,甚至有算命先生断言刘存业有状元之相。
  徐鸿比刘存业要小上好几岁,看到如此光彩夺目的刘存业,亦是只能仰望。只是后来的接触及了解到一些事情,发现刘存业这个人缺乏自主能力,为人处世方面还不及自己。
  以当年乡试高中为例,按说怎么都要即刻前往京城参加次年的会试,在会试上博取进士功名。
  刘存业做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由于他母亲担心他第一次出远门会遇到危险,结果他主动放弃乘胜追击的好机会,没有前往京城参加明年的会试。
  三年后的成化二十三年,刘存业终于准备一切前来京城参加人生的第一次会试,结果动身太迟致使再次错过了会试时间。
  若是换作其他人,拥有他的天赋和钻研四书五经的痴劲,早就已经早早金榜题名,但偏偏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最终白白错过两次会试的机会。
  好在,两年后的弘治二年举行恩科会试,这才给刘存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刘存业此次是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早早离开广州赶赴京城,很顺利地参加了会试,并且在殿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刘存业已经三十岁,却是错过进入翰林院的最好黄金年纪时段。
  钓鱼?
  真的是钓鱼!
  我们竟然猜对了!
  ……
  徐鸿来到太液池边上,这里已经准备了十个钓位,没想到考试的内容真给他们猜中了,心里不由得一阵兴奋起来。
  “我母亲从小便教导不得在河边钓鱼,故学生不敢从命,劳烦公公替学生向陛下说明缘由!”刘存业突然站了出来,显得一本正经地拒绝道。
  钱福当即哄笑起来,目光充满嘲讽地望向刘存业:“我看你是故意给自己找借口,是怕输得太难看!”
  徐鸿却是苦涩一眼,显得目光复杂地望向这位同乡。
  虽然像是逃避这一场比试,但他却知道这并不是借口,而是刘存业拒绝的真正原因。
  通常而言,他们广东举子北上京城赴考,首选必定是走水路,超越梅岭,借道赣江,沿京杭大运河北上。
  只是因为刘存业的母亲说乘船危险,刘存业赴京走的几乎是陆路,这亦是他因何第一次赴京会错过会试时间的原因。
  正是如此,刘存业早前是唯一一个不练钓技的广东贡士,现在抛出这一个说辞,想必正是因为他母亲有所交代的缘故。
  “陛下说了!孝顺可嘉,那就在旁边呆着吧!”此事并没有遭到皇帝的为难,而是将刘存业安排到旁边观看。
  武进士和武生的事情早已经传开,所以现在提供的鱼饵只有很少的量。
  徐鸿跟其他八人一起进行钓鱼,虽然在东升客栈有过练习,但终究钓技一般,半个时辰仅仅只钓上来两尾小鱼。
  只是好在,后面有几个人比他钓得还要差。
  其实大家都是从小便埋头于四书五经的人,谁都不可能将时间浪费在垂钓上,故而几乎没有几个真正会钓鱼的。
  “钓鱼,唯一静心矣!”钓得最多的是出生在松江边上的钱福,此次一共是钓了五条鱼之多,显得十分得意地道。
  靳贵等人的收获都比较少,显得十分的沮丧,却是知晓跟状元无缘了。若是以渔获来排名的话,那么状元便属于钱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