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255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自古的难题其实都是一个钱字,只是弘治的财政还十分健康,加上刚刚查抄叶家得到大量的赃银。
  由于不需要向百姓加征加派,自然不需要进行扯皮,大家只需要考虑如何花钱即可。
  “我们户部振灾的钱够,但都察院必须做好反贪工作!”
  “我们户部修堤的钱有,但工部选河道官员麻烦擦亮眼睛!”
  “我们户部的粮仓夯实,但兵部运粮要制定好章程!”
  ……
  户部尚书李嗣简直成为名副其实的财神爷,面对各个衙门申请资金都照拨不误,但亦是底气十足地提出要求。
  弘治朝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以前单打独斗的模式,改为各部门合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现在可谓是君臣一心,虽然一些贪腐是防不胜防,但朝廷打击贪腐的决心是空前强大。
  特别都察院的地位骤然拔高,而王越是刚直的王砍头,所以都察院正在默默肩负反贪的神圣使命。
  朱祐樘听取六部官员的意见后,便将救赈和迁移灾民的工作交给户部和吏部负责,黄河河堤修补和建州水利工程规划由工部承担,其余部门从旁协助。
  至于最重要荡平建州女真的挂帅人选,原本朱祐樘是倾向于辽东总督刘宣,但刘宣的军事才能还是差了一点,最终决定由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挂帅出征。
  随着御书房的最高会议结束,大明弘治朝以来最大的“建州己酉工程”出炉。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户部和兵部成为最忙碌的部门。
  户部全力承担河南等地的赈灾工作,兵部则负责辽东战事的后勤,其他部门则主要配合这两项工作。
  只是消息传到外界,特别大明任命王越联合监军太监张永和新任辽东总兵武靖伯赵承庆,反战情绪突然间高涨。
  “因鹿筋不足便征讨,非大国所为?”
  “大明乃礼仪之邦,如此行径可为暴君!”
  “失得者寡助,贤臣必不事君,贤士当请辞!”
  ……
  外界的读书人并没有理会百万灾民,在得知朝廷征讨建州,当即群情激愤地反对道。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京城的舆论几乎呈一边倒,很多读书人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朝廷。
  更为甚者,一些人鼓吹有贤之人应当请辞,离开这种失道之君。
  这些声音自然传到了皇宫,朱祐樘虽然知晓京城反对自己的力量不降反升,但却并不打算将精力放在这群跳梁小丑身上,而是专注于荡平建州和赈灾。
  城东,东升客栈。
  徐鸿和高魁是留在京城的两个幸运儿,有空则会在这个改变命运的地方相聚。
  虽然离顺天院试还有一月左右的时间,但陆续已经有考生前来备考,而这些“好动”的考生最喜欢抨击时政。
  反战似乎成了政治正确,中间的一张桌子正在侃侃而谈,矛头直指“意气用事”的皇帝。
  徐鸿自然是听到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只是注意到高魁先一步到达,便朝角落处的酒桌走去。
  高魁看到徐鸿到来,亲自替徐鸿斟酒道:“咱们两人倒是巧!本以为只有我留京了,不想我亦被派往河南办差!”
  “你们都察院是越管越宽了,现在六部官员都说最怕你们,生怕被你们的检查厅抓了!”徐鸿在桌子前面坐下,便端起酒杯。
  高魁的嘴角噙着一丝嘲讽,显得刚正不阿地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真怕我们的人,必定是心里有鬼,做了不法之事。像此次赈灾款真敢伸手,我定然是六亲不认,绝不做同流合污之事!”
  “此次因河道的豆腐渣工程,致使大半个河南沦为汪泽,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以前还觉得陛下给你们都察院的权柄过大,只是经历此事,方知陛下实为英主。然事到如今,这京城竟有人称陛下为暴君,真是恨不得啖之!”徐鸿喝了一口酒,微微皱起眉头。
  高魁抬头望了一眼刚刚抨击皇帝的几个读书人,却是一本正经地询问:“征讨建州一事,陛下以鹿筋为由,其实是借口吧?”
  “要是我猜得没错的话,这个确实是借口!初时陛下怕是图谋建州之地,但现在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此战是势在必行,而且是势在必胜!”
  “你的意思是……”
  “安民!”
  此话一出,高魁的脑海当即闪过一抹亮光,而后震惊地望向紫禁城的方向。
  前堂中央的几个读书人还在抨击皇帝,但这个角落的高魁震惊地望向紫禁城,而徐鸿的眼睛同样充满敬畏。
  虽然朝廷不可能公布建州己酉工程,但难免不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而一些有政治天赋的人才亦能窥得一二。
  其实徐鸿聪慧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徐鸿早前见过弘治帝,却是知晓这是一位罕见的英主。
  加上早前张遂被派往辽东,那么辽东必定不是一场因鹿筋而起的战事,而是弘治帝有收回整个建州的念头,甚至是要以建州为基平定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
  结合现在河南的灾情,徐鸿完全有理由推断,此次建州战事的真正意图是安置百万灾民。
  “喂,你们两个嘀咕什么呢?刚刚本案首好像听到你说英主了?”
  正是这时,刚刚还在指点江山的几位童生已经走过来,为首黑痣男显得阴阳怪气地质问。


第二百九十八章 祸从口出,以血忠君
  徐鸿和高魁顿时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语气来看,便可以知道对方是来者不善,为首的黑痣男更是生着一张欠揍脸。
  只是从对方的衣着和装束来看,分明就是几个刚刚准备参加院试的年轻童生,却是哪来的底气在两位进士官面前如此嚣张?
  徐鸿扭头望向前来滋事的黑痣男子,不由充满疑惑地询问:“案首?宋府尹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点你为案首,你不会是骗人吧?”
  在这个大明官场中,除了君子群而不党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外,最让他钦佩的正是刚正不阿的顺天府尹宋澄。
  若宋澄将这种人点为案首,只能说宋澄选才的能力跟刑侦能力是两个极端,这种人简直让宋澄蒙羞。
  “放肆!谁人不知今年府试案首是军户出身的李山,你这是故意找抽吧?”旁边的狗腿子像被踩了尾巴一般,当即恶狠狠地教训道。
  原来是误会了!
  徐鸿自然不知道今年顺天府府试案首是谁,只是得知顺天府试案首并不是眼前这个黑痣男,顿时有一种如释重负。
  高魁看着一个小小的县试案首竟然胆敢如此嚣张,显得苦涩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黑痣男倒是有几分城府,当即自报出身道:“鄙人乃宛平案首张相,如兄台所言并没有取得顺天府试案首,却不知你们府试取得第几名呢?”
  虽然从对方的衣着来看,并不是出身大富大贵之家,但亦是谨记长辈的教训,却是先摸清对方的虚实。
  只是府试像是自己心里的一根刺,虽然自己满腹经纶,但奈何并没有得到那位鼎鼎有名的宋青天所青睐。
  对方似乎能一眼看穿自己的心思一般,不管自己装得多么谦逊有礼,那位宋澄由始至终都没有瞧自己一眼。
  若不是自己的文章过关,答卷确实要强于其他考生,恐怕那位顺天府尹并不会录取自己,即便自己是宛平县的案首。
  “按照咱们童子试的规则,张公子既然已经取得宛平县案首,那么必定能通过院试!”旁边狗腿子般的年轻人得意洋洋地讲解道。
  此话一出,旁边几个狗腿子是满脸的自豪,毕竟这已经基本锁定今年顺天院试的一个名额,而张相将会是顺天府的一名生员。
  “若论县试成绩的话,我跟他都是案首,府试都在前三之列!”高魁的嘴角微微上扬,便指着徐鸿得意地道。
  若真要论天之骄子,其实他们每一位在童子试都表现不俗。
  像海宽是琼州府的案首,翁鹏是潮州府的院试案首,而张遂更是小三元。
  这些人沾沾自喜的县试案首功名,简直就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拿着一张满分试卷向一帮清华北大学子炫耀,显得那般的幼稚。
  咦?
  张相等人本以为自己的成绩可以稳稳压对方一头,但发现似乎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不由得面面相觑。
  却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两个不起眼的两人竟然都是县试案首,且府试成绩不俗,顿时有种找错人的感觉。
  只是终究是气血方刚的年轻人,自然不可能轻易败下阵来。
  “呵呵……两个穷酸,你们考得好又能怎么样,不知你们长辈可有人入仕?”那个年轻的狗腿子已经盯上两人,显得不屑地质问。
  徐鸿没有说话,默默地端起酒壶倒酒。
  本以为上次将京城的权贵清洗一番后,这些权贵子弟能够收敛一些,但这种想法无疑是错的。这帮权贵蛆虫简直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高魁终于意识到这帮童生的底气所在,显得一本正经地道:“听着你的意思,你们是官宦子弟?”
  “呵呵……算你还有一点眼力劲!张兄的族伯是原兵部尚书张鹏,其祖父乃徽州府歙县县丞,张氏有好几个族人在朝为官!”年轻的狗腿子像是亮出大杀器般,洋洋得意地介绍道。
  张相看到自己的背景被同伴亮了出来,下巴不由微微上扬,却是准备迎接这两位成绩优异童生的臣服。
  咦?
  一直不吭声的徐鸿听到对方是如此来头,不由得将酒壶轻轻放下,显得认真地打量这个眉梢长着一颗黑痣公子哥。
  张鹏是景泰二年的进士,初授山西道监察御史,接着出任大同巡按和宣府巡按,后受命清理京畿马政。
  天顺元年,张鹏卷入政治斗争中,伙同刘泰、魏瀚、康骥等御史弹劾石亨和曹吉祥,御史多谪官,张鹏谪戍辽东铁岭卫。
  虽然从高高在上的巡按跌至边卒,但这个非正常的一个经历,却是让张鹏算是因祸得福。
  天顺八年,明宪宗即位,大赦天下。由廷臣交荐,张鹏官复原职,而后是平步青云,旋即进入兵部系统。
  成化十八年,因兵部尚书陈钺跟汪直的关系亲近,受都给事中吴原、御史许进等弹劾,最终张鹏取代陈钺成功上位。
  成化二十一年,张鹏因遭到弹劾而请辞,至此彻底告别官场。
  这个京城说小不小,但说大亦不大。
  原兵部尚书张鹏虽然已经致仕多年,但终究是问鼎权力高峰的人,现在已经滋养出一批陆续入仕的族人。
  其实张氏一族为官的人员确实不算少,且不论旁系的人员,像张鹏的父亲张榘是兵部职方主事,张鹏的祖父张寻是庆王府左长史。
  缘分便是如此的奇妙,张鹏的族侄竟然出现在这里,而且还显得如此嚣张,刚刚更是在堂中大放厥词。
  徐鸿的关注点并不在张相的身份,显得十分认真地询问:“既是官宦子弟,刚刚在堂中之言是你由心而发,还是你们张氏一族皆是此念?”
  原本他并不打算利用身份压一个小小的童生,只是这个童生既然亮出原兵部尚书的名头,且还是多人入仕为官的张氏一族,那么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的朝堂看似已经没有党派之争,但实质关系到执政理念,皇党和清流其实早已经是势同水火。
  若这个张氏是地地道道的主和派,更是认为当今圣上是暴君,那么他不介意将矛头指向张氏一族。
  正是如此,如果仅仅是张相的口出狂言,事情可以温柔处理,但就怕……
  “呵……好大的口气,亦不怕闪了舌头!实话告诉你好了,这番话正是我族伯所授,你现在满意了吗?”张相打心底瞧不起徐鸿,便直接透露出来。
  咦?
  高魁将刚送到嘴边的酒杯停下,显得颇为意外地望向张相,却是没有想到竟然有原兵部尚书张鹏的身影。
  其实这场京城舆论风暴能达到这种程度,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士子的自发行动,背后必定有重量级的人员在煽风点火。
  只是谁能想到,那位已经致仕的兵部尚书张鹏不好好在家里养老,竟然在背后鼓吹起了这一场风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2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5/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