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夸着夸着,突然间灵机一动:“哎,厂里可以把七二一大学再办起来啊。那个——”
她努力回忆叶菁菁的说法,“学不会机器的知识,是数理化的底子太薄,那先学数理化好咯。”
啊哈!只要这个七二一大学办起来,蜡纸的钱从教学经费里走,简直轻而易举。
孙晓梅也听着热闹,不由得插嘴:“那我们岂不是全是大学生了。”
马姐年纪大,讲话忌讳少,直接给小年轻泼冷水:“这个悬哦,要钱又要人,领导估计难答应。再说了——”
她压低声音道,“现在也不是10年前了。”
她的未尽之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领导一个搞法。
亲儿子都未必继承亲老子的遗志,何况只是继任者呢?
薛琴却干劲十足:“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说不定领导也想办七二一大学。”
马姐笑了笑,没接腔,只接过叶菁菁补好化学元素的蜡纸,放在油印机开始油印——
没错,这时代的打字机可不是直接打在屏幕上,然后点击打印,想打多少张就打多少张的。
它得先印在蜡纸上,然后推油印机,一张张地刷出来。
叶菁菁还是头回正儿八经地看到油印机。
瞧上去就是个方方扁扁的盒子,卡在两边,像剃毛刷一样的棍子,是油辊,下面装着纱框和纸夹。
马姐一边动作麻利地将蜡纸贴上纱框,一边问叶菁菁:“你要印多少张啊?”
薛琴已经在规划她心目中的七二一大学了,立刻抢答:“能印多少张就印多少张。”
“那好,给你们印300张吧。”
叶菁菁忍不住惊呼:“能印300张啊!我们自己印,最多50张,蜡纸就起皱裂开了。”
否则,她手上的数学资料也不会只有那点。
马姐得意起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推油印机也是有窍门的,你要煤油调和好油墨的稀稠,手推滚刷,你看着,要像我这样。”
叶菁菁立刻鼓掌:“立刻,马姐,你好厉害哦!难怪你是冠军!”
马姐哈哈大笑:“不行咯,老咯,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哦。你要当打字员的话,以后咱们西津市的冠军肯定是你。”
叶菁菁赶紧谦虚:“不行不行的,我可不行。”
孙晓梅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笑着过来给马姐打下手。
当师傅的一手往前推油辊,一手朝上掀纱框,印一张白纸,做徒弟的立即翻过去,两人配合默契,印得又快又干净,一点儿不糊。
两百张资料,没多长时间,就印好了。
可马姐刚放下手上的油辊,便惊讶地发现,叶菁菁已经打好了第二张蜡纸。
这下她都不跟人客气了:“好了好了,放着放着,我得下班回家了。明天我早点过来给你们印。”
薛琴的眼睛笑成了月牙,一口糯米牙特别喜庆:“那好,下回我们带蜡纸过来。”
马姐哈哈大笑:“那好啊,我等你们的七二一大学办起来,我也当一回大学生。”
打字员们走了,薛琴垮下了脸。
她的老天爷哎,她这会儿热血下头了,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好像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七二一大学要真这么好办的话,纺织厂也不会到今天都没动静。
叶菁菁空出蜡纸上的位置,趁机问薛琴:“你觉得领导们,最顾忌一点是什么?”
薛琴不假思索:“当然厂里生产任务重呗。”
眼下老百姓基本吃饱肚子了,可不就想着能多穿两件新衣服嚒。
衣服要用布做,现在全国的纺织厂就没不忙的。
“实在办不了脱产的七二一大学的话——”
叶菁菁退而求其次,“那就办个职工夜校吧,晚上和礼拜天开课,工人下班了来上课,这样规模小,也不耽误生产。”
薛琴眼睛瞬间亮了:“对对对,就办工人夜校。我马上写申请,让我们工会主席先批了,然后再找领导。”
叶菁菁却拦着她,正色道:“不,你还是先申请七二一大学。”
“为什么?”工会干事满脸茫然,“七二一大学,领导估计不会批的呀。”
叶菁菁笑得意味深长,开始一本正经地背书:“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算是文-革时期少数没被批判的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可谓脍炙人口。
薛琴立刻反应过来,拍着手大笑:“对对对,就应该先把屋顶给拆了。”
嘿!看你们到时候让不让开窗。
第42章 工人夜校办起来 行动力,杠杠的……
薛琴充分展示了她身为干部子弟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 让她的组织能力轻松超越同龄人。
叶菁菁刚把化学自学丛书分配出去,大家还没抄几张蜡纸时,联名的请愿书就已经传到她手上的。
什么请愿书?
全纺织三厂的青年职工, 共同请愿开办七二一大学。
好家伙!上面居然已经密密麻麻的,签了上千号职工的名义。
叶菁菁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夸一声:“佩服!”
这行动力, 当真杠杠的。
这样的人,干点啥, 成功概率都比旁人大。
薛琴难掩得意,伸手推她:“快快快, 你把名字也签上。哎哎哎——”
她目光梭巡一圈,催促其他人,“你们也别落下啊。”
田宁正在刻蜡纸——
四本化学自学手册, 除了第一章 节由叶菁菁打印外, 其余已经按照章节拆分成22份(包括化学实验部分),分给22个人各自刻蜡纸。
这样可以提高资料的油印速度。
薛琴一开口催促, 田宁就哎哟一声:“错了错了,要死了,又刻错了。”
真是的,浪费蜡纸好心疼啊。
叶菁菁看了一眼,伸手道:“给我吧,我试试。”
她左右看看,冲外面喊了一声,“抽烟的过来!”
图书馆外头响起哄笑, 男青工们一个都不承认:“没人抽烟。”
当他们傻吗?承认正在抽烟,肯定会挨骂,有空抽烟没空学习呀!
“少来, 赶紧的。”叶菁菁哭笑不得,“借你们的烟头一用。”
这才有人将信将疑地贡献出了自己的烟屁股。
叶老师当场给他们上课:“都瞧着啊。”
她手拿还冒着红光的烟头,放在蜡纸底下微微烘烤,然后,大家就眼睁睁地看着刻错那三个字,渐渐模糊,直到消失。
哎哟喂!
薛琴都惊讶了:“我还准备去打印室,给你们找修正液呢。”
现在蜡纸是有专门的修正液的。
叶菁菁笑着解释:“这没什么好稀奇的,就是蜡纸上的蜡油受热熔化而已,先放一放,等纸完全冷却以后,再接着刻。”
她趁着等待的时间,帮忙校正了一遍刻写的内容。
这会儿功夫,在场的临时工们已经签完字了。
薛琴把叶菁菁拉到旁边,悄咪咪地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哎,你帮我看看。”
她要打申请,肯定不能光靠请愿书,否则岂不是成了逼宫。
她可是挖空心思,找了不少办七二一大学的好处。
前头那些高大上的,什么为祖国为人民的话就不用说了,她给厂领导明明白白列出来的办学优点,可是切合实际的。
叶菁菁看了也佩服。
因为这姑娘写下的其中一条理由是:办七二一大学,有助于纺织厂的繁荣稳定。
为啥呢?
近年来,回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日益增多,他们无所事事,逐渐沦为街溜子混混,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
纺织厂的青工们下班以后没事做,碍不过情面,就跟以前的同学邻居一块儿出去玩。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长了,自然也容易沾染坏习惯。
如果办了职工大学,大家有事做了,哪里来的时间出去瞎玩呢?
叶菁菁一边看一边点头:“我再给你加一条,办职工大学,有助于职工勤俭节约。”
嘛意思呢?上学就没空逛街了呗。
她穿越之前,夜校非常火爆,好多年轻人都去上夜校了,甚至占领了老年大学。
至于为什么会如此?
咳咳,据说有一个理由是因为社会消费降级了,简单点讲就是没钱了,上夜校有助于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放在眼下,这个逻辑依然成立。
众所周知,纺织厂女工多,女孩子又普遍喜欢逛街。
逛街吧,你说你不当砍手党,只逛不买,那有点自欺欺人。
即便你不想买,周围的小姐妹一掏口袋,你能不心动?
哎哟,算了,反正她叶菁菁是从来不考验自己的自制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