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因为农民邋遢,而是条件限制。
一来天冷,洗澡容易伤风感冒。这年头,整体上还是缺医少药的,搞不好一场重感冒就能发展成肺炎,甚至要了人的命。
二来,别看农村遍地植物,好像不缺柴火的模样。但事实上,无论是稻草还是树枝,都不属于私人财产。
前者可以沤肥,可以给耕牛当饲料,生产队分给农民的送两极为有限。
后者属于国家财产,不允许农民去砍柴烧锅的。
为了补充柴火,好多农民都会去割茅草挖草根。
在这种情况下,冬天烧大量的水来洗澡,也是相当奢侈的事。
当然,城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哪怕是正规的旅馆,档次不低的那种,同样做不到24小时热水供应。
叶菁菁跟薛琴保证:“我敢打包票,只要让他们洗澡,他们肯定愿意过来住店。”
薛琴开始犯愁了。
她估计厂里职工不会欢迎农民们过来洗澡。
这倒不是大家眼睛长在头顶上,个个戴有色眼镜看人,而是相对于几乎天天洗澡的纺织厂工人,农民的卫生状况和习惯,显然要差好多。
到时候所有人混在一起洗澡,职工肯定会膈应的。
矛盾闹大了的话,厂里肯定不愿意多这个麻烦。
叶菁菁不以为意:“这也没什么,划出时间来好了。九点钟到十一点多,是给招待所的客人们洗澡的时间。这个时候白班的人已经洗完了,中班的人还没下班。”
她解释道,“这样可以有一个小时的空隙,留给澡堂打扫卫生。咱们纺织厂女职工多,进城卖菜会留下来过夜的女同志少,而且女同志都是淋浴,彼此间影响不大。”
薛琴在心里头琢磨着:“可男浴室那边,他们肯定要换水,还要重新刷池子。澡堂的人肯定会嫌麻烦的。”
“嗐,这个简单。”叶菁菁祭出法宝,“收钱呗,按照职工家属的标准,洗一次澡收五分钱。收的钱,就归澡堂。”
薛琴一拍巴掌,眉飞色舞起来:“这样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话说出口,她赶紧捂住嘴巴。
她马上就要升团支部书记了,她一个优秀团干,怎么能讲这种话呢?
叶菁菁假装没听见,直接拓展深入:“而且来都来了,男同志们过年前一般都会剃头。正好,给咱们理发店也增加点生意。”
薛琴哈哈大笑:“那到时候,剃头师傅要骂我们了。”
结果没过两天,还不等剃头师傅抓狂,叶菁菁先抓狂了。
她完全低估了1977年底,农村女同志的胆大程度。
她本以为只有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别人异样的眼神,悄咪咪地跑去做卷发。
结果到浴室来洗澡的农妇们,偷偷看了几场稀奇之后,居然也大着胆子,要求吹个卷发看看了。
哪怕叶菁菁再三强调,吹卷发的持续效果很短,说不定睡一觉,爬起来把头发梳整齐了,就看不出来头发卷过。
依旧无法阻挡大家渴望的热情。
妈呀,她都恨自己为什么要嘴快,提议开放澡堂呢。
她这一天天的,又是修眉毛,又是吹卷发,胳膊都要断了。
叶菁菁甩着胳膊去上厕所的时候,脱裤子手都在颤抖。
这日子过的,叫一个酸爽啊。
她突然间想起来,好奇道:“哎,防空洞的招待所怎么上厕所呀?”
顾名思义,防空洞它就是一个洞,当初没有任何生活设施。
现在,最起码在里面砌了砖头石板床,总不好再盖一个厕所吧。
要真盖了的话,五谷轮回之物该怎么清理呢?
第114章 自己给自己挖坑(捉虫) 要去你去……
薛琴其实本来不想上厕所。只女孩子结伴上厕所的时候, 谁要是不去,就会感觉自己好孤单。
于是她也跟着一块儿来了。
这会儿听了叶菁菁的问题,她感觉好稀奇:“当然是用马桶了, 盖什么厕所呀,防空洞里盖什么厕所。”
叶菁菁呵呵:“谁说防空洞不能盖厕所, 人家苏联的防空洞都做成地铁了, 里头何止厕所呀。”
说来也挺奇怪的,虽然从六十年代开始, 中苏关系极度紧张。
但大概是因为中国强调的一直都是反对苏·修,所以在老百姓心目中, 苏联还是那个老大哥的形象。
日常大家提起来,倒并不反感。
薛琴翻了个白眼,警告她道:“你别再折腾了啊, 反正我们是不可能在防空洞里盖厕所的。就叫他们用马桶。”
用马桶怎么了?现在城里头用马桶的人家多了去。
方萍好奇:“那谁倒马桶啊?”
“肯定是招待所的人啊。”薛琴奇了怪了, “难不成让顾客自己倒马桶?”
在场的姑娘都惊呆了。
主要是倒马桶这个事情吧,就很那啥啥啥。
年轻姑娘家, 谁不爱干净体面啊。
给自己家倒马桶也就算了,给外人倒,感觉好那个什么呀。
叶菁菁叹气:“得亏咱们招的是回城知青,不然搞不好这事儿就没人肯干。”
王凤珍的叹气声比她更大:“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哥我姐他们究竟有多不容易了。”
以前她只知道下乡苦,可具体苦到什么程度没概念。
现在看看回城知青们,为了能保证获得工作,留在城里, 连替人倒马桶,都捏着鼻子干了。
“哎,你哥你姐他们考的怎么样啊。”叶菁菁关心了一句。
说起来, 他们也是广播夜校的学员呢。
王凤珍摇头:“不知道,他们写信回来都没说。”
“问问吧。”叶菁菁提醒道,“如果考的不好的话,从现在开始继续赶紧复习,明年再考。不然等到好好上了三年的高中生都出来的时候,那想考就难了。”
她怕知青下放的地方偏僻,弄不到高考试卷的参考答案,又叮嘱王凤珍,“你们家把高考真题集给他们寄过去,赶紧对答案。”
王凤珍疑惑:“非要对吗?他们又不写《我是如何考上大学的》,不知道分数也没关系吧。”
“怎么能说没关系呢?”叶菁菁一本正经道,“万一高考成绩给他们算错了,对了答案心里有数,跟出来的分数误差大的话,那就赶紧去查试卷啊。”
在她穿越之前生活的时代,基本上不存在高考查卷查出问题的情况。
但眼下确有可能。
她大学时有位老师,就是高考查分多出的12分,这才顺利鲤鱼跃龙门。
最有意思的是,查考卷的人还不是老师自己。
用老师的话来说,他一个山里娃根本不晓得高考能查试卷这回事。
实在是他运气好,当时查试卷是一查一沓子。只要有人要求查试卷,那前后10份还是20份来着,一并核查。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不知名的查卷人给带飞了,加了12分。
当然这个例子,她不能直接拿出来提。
她只能一边往厕所外面走,一边强调:“今年高考举办的仓促,各个地方都是手忙脚乱。忙中出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真的,让你哥哥姐姐都估个分。到时候查到分数,发现不对劲的话,趁早去核查。”
薛琴也觉得有道理:“咱们上学时考试,分数也有算错的。”
王凤珍被说动了:“那我给他们寄吧。”
她叹了口气,突然间感慨起来,“念书果然花钱啊,这个书要买那个书也要买。”
她本来攒了点钱,准备给自己买块二手手表呢。
这一回买真题集,再寄到天南海北,她的手表也泡汤了。
叶菁菁往她伤口上撒盐:“这才哪到哪啊,这点资料根本不够用。”
她想起来一茬,又转头看薛琴,“咱们工人夜校得组织一批优秀的老教师。”
“干嘛?”薛琴不由自主地警觉起来,“咱们不是说好了,后面以广播教学为主吗?你别忘了,我们现在连固定教室都没有。”
叶菁菁摆摆手:“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想说的是,咱们得跟工人出版社一样,组织优秀老教师,编写高考参考资料。”
薛琴要跳脚了:“不是已经有真题集了吗?咱们都已经把出版社的纸型拿过来了。”
“那不够。”
叶菁菁理直气壮,“工人出版社的,就是简单把所有的高考卷子罗列到一起,提供参考答案而已。而且就那答案,基础薄弱的人对着答案能真的弄懂那道题目吗?”
在场的薛琴、王凤珍以及方萍,都感觉自己膝盖中了一箭。
扎心啊,他们的数学都够呛。
偏偏,今年他们省的高考数学,放眼全国,都是数的上号的难。
实不相瞒,薛琴连答案都没看懂。
好在叶菁菁还算有良心,安慰了她们一句:“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或者以为自己看懂了,再出同样类型的题,他们照样不会做。”
在高考面前,尤其是没大面积扩招的高考面前,考生的学力水平绝对不是橄榄球结构,而是典型的金字塔。
学渣,才是绝大部分。
面对这样自学能力弱的备考生,那要怎么办?
“咱们得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答案解析。而且我们还要把涉及到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拎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
怎么个拓展法呢?同志,五三了解一下。
虽然现在还没有五年高考,恢复高考才第一年呢。
但是,一个知识点,是不是好多省的卷子都出到题目了?
那这些题目,是不是应该放在一起,让准高考生们更直观了解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