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真题之后,那是不是应该继续继续的模拟题,来巩固知识点?
高考复习资料,以后那是书山书海。
他们现有的,简陋的没办法提。
叶菁菁强调:“咱们工人夜校想做大做强,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定要不断地奋斗,拓展业务范围。”
薛琴也不是没干劲的人。
可她真的感觉,生产队的驴都没她这么累。
她既要盯着各种建材运到位,又要看着各家印刷厂源源不断地生产。
现在,好不容易防空洞招待所,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上正轨了。
甚至连他们原先准备出租的防空洞仓库,现在也不是空空荡荡的了。
水果贩子没来,运菜进城的农民,先把它当成了贮存萝卜白菜的仓库。
倒是意外因为这项便利,替防空洞招待所多招揽了不少客人。
薛琴本以为自己可以稍微松口气,可没想到,叶菁菁就跟周扒皮一样,天天搞半夜鸡叫,死活不给她这个长工喘口气休息的时间。
悲伤的是,薛琴身为优秀团干部,还不能照实抱怨。
她只能嘀咕着,试图给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现在老教师俏的很,我上哪儿去找那么多优秀老教师?”
“找那些老右呗。”叶菁菁不假思索,“他们现在还下放着呢。你就在西津周边的公社找。”
薛琴这回是真的跳脚了,一把捂住叶菁菁的嘴巴,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她左右看看,恨不得叶菁菁能够原地隐身:“你疯了?这种话你都敢说。咱们要找,也得找又红又专的。”
比如说,他们找来的留学苏联的副博士,人家好歹也恢复正常工作了呀。
叶菁菁不以为意:“嗐,你怕什么呀。你以为底下的公社高中组织考生复习,上哪找老师去的?基本都是这些人。人家都敢,咱们有什么好不敢的?不就是编资料嘛。”
薛琴白她一眼:“那怎么一样,咱们可是纺织厂,多少人盯着看呢。”
叶菁菁耍光棍:“那你说要怎么办吧,你也说了,现在优秀老教师俏得很,你上哪找人去?”
薛琴眼睛珠子一转,开启了干部的万能大法——谁提出问题,那就由谁去解决问题。
“找什么外人啊?你直接上就行了呀。”
她眉飞色舞,“还有谁比你更熟悉高考和高考题目吗?哎,你们说是不是?”
被cue到的王凤珍、田宁和方萍三人,恨不得捂住耳朵逃跑。
干嘛要问她们?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在薛琴这儿,你没否认就等于承认了。
她得意洋洋:“看,叶菁菁,大家都觉得你最合适。”
叶菁菁想要磨牙:“你准备把我当几个人来用?我去编资料了,谁来带他们吹头发,修眉毛?”
“嗐。”薛琴不以为意,“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你都已经教过他们方法了,能不能做好,看他们自己。”
她怕叶菁菁还要找理由,直接推着她去理发室看:“你瞧,其他人给他们吹头发修眉毛。他们不也照样挺高兴的。”
叶菁菁在旁边瞅了半天,没发现知青们的领悟力有多高,只发现顾客们实在太宽容了。
她甚至觉得,与其说是大家认为卷发和修过的眉型好看,不如说是众人都在追求一种新鲜的刺激。
卷头发呀,修眉毛呀,以前这都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根本不能碰的。
现在好不容易能尝试了,就跟常年缺少油水的人一样,白水煮肉都是天下美味。
既然如此,她也不纠结了。
何况薛琴还加砝码:“你把那个参考资料编好了,夜校照样给你发稿费。”
哎,这个不错,好几千块钱呢。
第115章 稿费从哪里来(捉虫) 都是大馋丫头……
但是叶菁菁良心未泯, 不好意思大包大揽:“我只负责数理化部分,语政史地,你得找其他老师。我不行的。”
结果薛琴手一挥:“语政史地有什么好讲的, 就是背一背嘛。”
“哪有的事儿!”文科考生王凤珍第一个跳出来反驳,“要理解的, 不理解的话, 根本背不下来。时区要怎么背?”
薛琴挠挠头,直接把活都丢给了叶菁菁:“你也顺带着说说时区吧。”
叶菁菁一整个大白眼, 最后还是看在稿费的面子上,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只是, 王凤珍在旁边听着,重重地叹了口气,愁眉苦脸道:“那我还得再花钱买书呀, 天呐, 我为什么有哥哥还有姐姐啊!”
完蛋了,照这么下去的话, 她猴年马月才能拥有自己的手表啊。偏偏落下哪个都不行。
薛琴现在对钱比较敏感,跟着迟疑起来:“再多一套资料,开销可不小哦。”
现在非应届生们把时间花在高考上,本来就意味着挣钱的时间少了。
加上他们好多人都有家累,再多买一套资料,压力不小呢。
方萍迟疑地问:“那我们还有必要印刷现在的真题集吗?编了参考资料的话,两边就重了呀。”
“不行!”薛琴第一个反对,“重新编资料就意味着要重新排版, 那个很耗时间的。”
尤其是那些数学、物理、化学符号,排版特别麻烦。
用工人出版社的真题集纸型,方便快捷, 成本也低。
田宁皱着眉毛反对:“光是真题集,起的作用有限。”
那要怎么办呢?世间安得两如法,便宜方便效果还要好。
正在这时候,纺织厂的喇叭里传出了《我们走在大路上》。
叶菁菁的眼睛落在了大喇叭上。
“其实也能直接用真题集。”
她指着喇叭道,“把我们夜校的教材和真题集结合起来用。先依据教材讲知识点,然后再把真题集的题目拎出来,告诉大家翻到多少页,什么题目,拿纸记录解析过程。”
薛琴猛地一拍巴掌,眉飞色舞道:“这个好,广播学员就不用再额外买本书了。”
田宁摇头,认真道:“不行,出的高考模拟题要放哪儿?”
薛琴不假思索:“直接把题目念出来不就得了吗?”
四个高考生默默地看她一眼。
啧,暴露学渣本质了吧。
数理化的题目,尤其是有图形的,你怎么靠一张嘴巴讲?
叶菁菁当机立断:“这个不能省,就插在真题集后面,没多少题目的,增加不了多少成本。”
薛琴这才捏着鼻子接受:“好吧。”
光增加一点模拟题,那需要排版的内容,应该不多吧。
王凤珍替叶菁菁遗憾:“那你要少拿好多稿费哟。”
在广播里讲的东西,都是她整理分析写的呀。
可惜声音落不到纸上,就没有稿费。
叶菁菁却挑高眉毛:“不拿稿费的话,给我版税。”
薛琴茫然一张脸,啥意思呀,这是?
“就是我录的讲解的过程,每卖出一盘磁带,假如夜校从中挣一块钱的话,分给我五分。”
方萍一拍巴掌,双眼亮晶晶:“我懂了,这就是提成。”
听说有些社队企业,推销员往外面卖东西,就拿提成。
卖的越多,他们拿到手的钱就多。
薛琴眨巴眨巴眼睛,茫然道:“磁带?卖什么磁带呀。咱们的磁带不是拿到广播台直接播放吗?”
“那放的时候,也不代表学员都能听到啊。”
叶菁菁又扎了一回在场学渣的心,“听一次,也不代表能够听懂。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磁带反复播放,直到听明白了为止。”
薛琴忍着要吐血的心,坚决反对:“那也不行,我只听说过录唱片的,没听说过录磁带的。”
眼下磁带并不是社会主流。
比如她爷爷奶奶喜欢听《红灯记》之类的唱段,听的是什么呢?唱片!
有专门的唱片机,播放唱片。
“而且录音机多贵呀。”薛琴强调,“搞这个的话,会给学员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他们又要去哪里弄票?”
叶菁菁对眼下社会经济的了解情况,远远赶不上原住民。
她揉揉头,找不到话来回。
王凤珍只遗憾:“那岂不是连提成都没了?”
好亏呀,真亏!
谁会讨厌钱呢。
真的,不要以为改革开放前,国内老百姓都谈钱色变。
事实上,革命热情最膨胀的1966年到1967年,多的是单位迫于职工强烈要求,挖空心思给大家晋级加薪、罗列名目发奖金、福利费和附加工资。
现在过去10年了,大家只会更爱钱。
叶菁菁冲着薛琴皮笑肉不笑:“呵呵,有没有加班工资呀?”
薛琴嘿嘿干笑,急中生智:“有稿费呀,让广播电台发稿费。”
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现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都给发稿费了,广播电台用稿件,不也是要发稿费吗?”
王凤珍眨巴眨巴眼睛,十分困惑:“可是广播电台用的不是稿件,而是咱们录好的录音带呀。”
田宁哭笑不得:“你脑袋瓜子怎么长的呀。菁菁录磁带,不也照样对着稿子来吗。上课还要有教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