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脚步不停, 跑去厂长办公室。
但这会儿办公室门关着,厂长正在招待客人,说话声都从门缝里头透出来了。
“纺织厂能跟汽车厂比吗?一汽为什么去日本学习?是因为去年日本11家汽车公司组成了个代表团跑了一汽, 跑了北京汽车和上海轿车厂,然后才有今年的事。”
“纺织厂和汽车厂的情况能一样吗?跑到日本看什么纺织厂?还不如去法国呢,你看的确良的生产线,就是从法国进口的。”
叶菁菁和薛琴对看一眼,呵,这就是来截胡的。
她俩正琢磨着是继续听下去还是悄悄撤退。
办公室里的厂长眼睛尖得很,已经看到了俩姑娘。
也不知道领导是出于什么考量,居然直接开口:“小薛小叶,你俩进来吧。”
得,避也避不开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厂长甚至不给她们寒暄的机会,直接开门见山:“去日本考察学习的事情知道了吧?你俩谈谈看,有什么想法?”
薛琴脑袋瓜子一咯噔,毫无预兆地,智商就上线了,噼里啪啦一二三完了。
冒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她甚至生出了懊恼。
她怎么高考的时候,记性就没这么好过。
厂长点点头,又看向叶菁菁:“小叶,你怎么想?”
“好事啊。”叶菁菁不假思索,“纺织业是日美贸易摩擦中,第一个被日本政府放弃的产业。日本政府为了获得冲绳,以线换绳,主动接受了对美纺织品的出口限制。美元与黄金脱钩,日元又被迫升值,它和贸易壁垒的存在,让日本企业有出海的迫切需要。”
这话其实挺绕的,起码薛琴就没听明白。
什么叫贸易壁垒呀?听着好新鲜。
唉,果然应该上大学,大学里讲的东西都好复杂。
叶菁菁还在滔滔不绝:“加上中日之间拥有天然的交通便利,可以直接走水路。比起法国这些西欧国家,贸易往来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了。”
“除此之外,中日都是东亚国家,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接近。还有一点就是,饮食习惯也像,都是以大米为主食。”
不要小看这一点哦,换成在西欧,1978年,中餐馆都未必能看到的情况下,你想吃顿大米饭,那比登天还难。
厂长立刻哈哈笑:“就是嘛,我们南方人又吃不惯面食的。”
坐在他办公室沙发上的中年男人呵了一声,扭过头去,什么也没说。
厂长挥挥手,示意薛琴和叶菁菁可以走了。
两人出了办公室,一路走回厂办填表的时候,薛琴才敢开口:“还是你行,一套套的,非得把他说的哑口无言。”
叶菁菁摇头:“我说不说,都无所谓。出国考察这么大的事,不知道上面讨论多久了。到咱们知道的口了,代表这事儿肯定已经早定下来了。随便哪个张张嘴,说不去日本就不去了?不可能的,打谁的脸呢。外交无小事。”
薛琴深以为然地点头:“那就让这帮小人白出洋相吧。哎,日本和美国不是一伙的吗?它俩怎么还闹矛盾啊?贸易摩擦。”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是两个国家。日本二战后发展很快,五十年代,他们的衬衫出口美国,便宜的只有一美元一件。”
厂办秘书惊叹:“乖乖,这么便宜啊!”
她对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购买力差别没什么概念。
在她看来,一美元和一块钱人民币是一个意思。
薛琴倒是更有经济头脑,还追问了句:“美国人一个月拿多少钱啊?”
“他们制造业工人平均薪资水平,当时差不多一个月240美元。”
“乖乖!”厂办秘书发出惊呼,“美国佬这么阔呀!工人还能拿这么高的工资!”
240美元啊,那他们岂不是一年用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240件衬衫,差不多一天能换一件咯。
薛琴也感叹不已:“难怪我大伯他们说,当年在抗美援朝到战场上,给美国佬做思想改造,他们完全不觉得自己被剥削了。”
她谨慎地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可她也认为摸着良心讲,如果换成中国工人,一个月能拿240块钱,那么估计大家也愿意这样被剥削。
况且人家的一美元可以购买一件衬衫,自己国家一件的确良衬衫起码得十几块钱,就是买棉布做,一米布也要一块二呢,还得搭上布票。
而且布票比布更贵。
厂办秘书感慨不已:“那美国佬的日子挺好过的哦。”
往前数两年,打死她都不敢讲这话。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必须得水深火热啊。
可今非昔比,“两个凡是”都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驳了,那人家美国佬的日子过成怎样就怎样嘛。
厂办秘书还在感叹:“那美国人买日本人的衣服,好占便宜哦。”
薛琴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
叶菁菁笑了起来:“那美国的服装厂纺织厂可不这么想。日本货便宜,老百姓都去买日本货了,美国货卖给谁?厂倒闭了,老板挣不到钱,工人也没工作,意见很大的。”
薛琴不理解了:“那为什么日本货比美国货便宜呢?”
“重点是人力成本。五十年代日本工人的工资要比美国工人低很多。服装业和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工。工人的工资占很大一部分成本。”
厂办秘书这才“哦”了一声,表示懂了,然后接着感叹:“还是你们大学生厉害,老师什么都讲。”
薛琴跟着点头,十分羡慕。
叶菁菁摆手:“这个倒不是我们老师讲的,是班上开读书会,同学互相分享的。”
自从开学的时候看过日本工厂内部资料片之后,很多同学都对这个东亚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时代的大学生,别的能力不好讲,自学能力个个都能称得上是高手。
他们先是撺掇着工人夜校的日语老师,去西津大学开了班,一个礼拜上三节日语课。
然后他们又分工合作,把学校图书馆相关资料几乎翻了个遍,然后利用读书会,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充分展现了人多力量大。
厂办咋舌:“乖乖隆地洞,难怪考上大学的,礼拜天都不到厂里来玩呢。合着都去开读书会了?”
叶菁菁笑道:“他们一个比一个拼,老三届觉得自己年纪大,应该做出榜样。新毕业的高中生又不甘示弱,不想被比下去。反正谁也不敢闲着,谁也不敢放松。”
毫不夸张地说一声,个个都是卷王。
薛琴羡慕起来:“咱们工人夜校就该照着这个标准来。”
厂办秘书夸张地捂住自己的胸口:“你吓唬我哦,咱们厂还不够厉害呀。你看看一个个吃饭的时候,还有人捧着小卡片念念有词呢。”
薛琴像个严厉的班主任,永远都不会满足:“这才哪到哪儿,要不断进步。”
她又问叶菁菁,“哎,你们学校的函授大学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办啊?好多人都问我打听呢。”
叶菁菁摇头苦笑:“你也看到我们学校的情况了,不说老师,就是教室都排不过来。这事儿我追过校领导,学校的意思是先盖一栋教学楼出来,好歹大家有地方待着。”
“办暑期班吧。”薛琴已经替他们想好了,“放暑假大学生总归回家吧,正好教室空出来,可以办暑期班。”
叶菁菁下意识道:“暑假最多两个月的时间,能上什么内容?除非是高考冲刺班。”
薛琴挠头:“起码补补文化课啊,我跟你讲,现在大家都很想提高文化水平呢。”
“那就不必指望专门的暑期班。”叶菁菁解释,“听广播跟着咱们夜校的教材就可以学。”
“那个好多人都觉得太深了,听不懂。”
“那就听小学课程。”叶菁菁解释道,“从七月份开始,市广播台会播放小学高年级教学录音。”
这事儿,省革委会从今年春节前就筹划了,目的是为了补充师资力量不足。
77级大学生中,估计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中小学教师,而且还是教学骨干。
他们去上大学了,一时半会儿,学校找不到新老师顶上,那只能依靠广播教学做补充。
为此,省教育局没少下功夫。
但是四月份录完第一部 分之后,为了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是怕动作太大会引起动乱,广播台并没有立刻开始播放录音,而是拖后到了七月份。
态度十分明确,看,这就是一个补充,并不是说用广播教学取代中小学老师,不然后者队伍是要动荡的。
“跟着那个学。”叶菁菁积极推荐,“录课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讲的特别好。”
厂办秘书来了精神:“真的?几点钟啊?”
“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十一点,四节课,每节课之间休息5分钟。下午两点到五点,也是四节课。”
之所以安排成这样,是教育局考虑到了现在的小孩,尤其是农村高小年级的小孩,已经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了。
他们往往需要早晚打猪草,中午也要烧一家人的午饭,必须得给他们留下时间。
不然的话,广播里的课讲得再好,他们也没办法听。
但薛琴还是不满意:“我们纺织厂需要更专业的课,比方说机械维修、财会这些,好多人都想学。”
叶菁菁没办法,挠挠头道:“要不你跟我去学校,找领导谈吧。”
实话实说,这段时间她一直准备考研,脑袋瓜子还没转过来呢。
第191章 你们自己就能搞 不要妄自菲薄
叶菁菁填完那张出国考察的申请表, 领着薛琴下楼准备回学校。
到楼梯口的时候,她俩迎头撞上了陶春花,后者阴沉着一张脸, 好像别人欠了她很多钱。
叶菁菁都担心她这状态,随时有可能会掏出一把刀, 捅了全世界。
她跟薛琴特别老实, 两人都没吱声,直接抬脚走了。
一直到离开行政楼, 叶菁菁才忍不住问:“哎,她家现在怎么样了?”
薛琴满脸懵:“什么怎么样了?不就那样吗。”
“那保姆还待在她家里?”
“不然谁照顾刘向阳。”薛琴也槽多无口, “我也不知道他们家怎么还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
叶菁菁失望不已,合着她举报信白写了?过这么长时间,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哎, 那她也没辙了。报案的公民义务她已经履行, 后续没下文,是职能部门的失职。
这会儿太阳已经下山了, 晚风一吹,暑热吹散不少。
薛琴不耐烦等公交车,直接骑着自行车带叶菁菁回学校。
校长今年也招了研究生,同样今天复试,这会儿才结束面试,满面红光地出教室,一路走,他还一路跟其他考官感慨:“不错不错, 今年的学生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