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真烦这种茶里茶气。论起茶,她感觉男的比女的更茶。
她不动如山:“历史终归是历史,对我们来说,现在最需要了解的是日本的现在。我主要找的也是这些资料。”
三厂的厂长在旁边附和:“是啊,小叶同志在大学里没少查资料,她对当代日本的发展情况见解颇深。”
那中年干部呵了一声,皮笑肉不笑地看三厂厂长:“你的兵你说是好的,那肯定是好的了。”
田副书记跟跟没听到手下人的较劲一样,只是他眼睛看在场的年轻人:“甲午战争,二战抗日,中间隔了半个世纪。你们说说看,为什么甲午战争我们会输,而抗日我们胜利了呢?”
大家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了。
丰要武迫不及待。
她觉得叶菁菁刚才第一个开口,就是抢了风头。
都不是纺织厂的人,有她说话的份儿吗?
丰要武赶紧定下基调:“因为甲午战争的时候没有我们党,抗日胜利是我们党英明领导的结果。”
叶菁菁都想扶额了。
她的老天奶,低级红比高级黑的杀伤力更强啊。
在场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个个都像被掐了脖子一样。
不知道能不能闭嘴?说这种话丢不丢脸。
搞搞清楚,如果全国抗日是由我党领导,那后面哪儿来的国内战争?老蒋他们是1949年才被赶去小岛的。
哎呦,我的妈呀。
这话得亏是在国内说的,要跑到日本也这么大放厥词的话,真丢人啊。
但大家都非常默契,谁也没开口反驳她。
还是田副书记要求大家各抒己见:“还有其他看法吗?”
夜校学员们忍不住,开始从各方面分析问题了。
有人说是国际局势影响,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联盟团聚在一起,共同打击法西斯集团。
但甲午战争的时候,列强都在冷眼旁观,还有不少人在帮助日本,当时的清朝政府孤立无援。
也有人说是中国抗日是持久战,打的是长期战争,而甲午战争持续时间短,一时失利清朝就认输求和,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叶菁菁没发表意见,就竖着耳朵听。
可她想置身事外,偏偏田副书记特地点了她的名:“小叶同志当过夜校老师吧,现在在大学也是老师。既然是老师,那你说说你的真知灼见嘛。”
叶菁菁笑了笑:“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都很有道理。我也没什么真知灼见,就是一点个人的看法。”
“我在工人夜校的时候,先是教数学然后教化学,中间也穿插的跟大家一块儿复习了政治。在大学里,我是辅导员,这项工作严格来讲应该叫政治辅导员。那我就从政治的观点,谈一点点个人的浅薄认识。”
“甲午海战以及中国抗日,这两场战争,相差了半个世纪。但这半个世纪,中国的国力并没有显著上升,与日本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增大了。”
“第一场战争输了,第二场战争赢了。我个人认为,有个关键因素是,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
“清政府是满人入关以后建立的政权,对清政府的统治者来说,抑制汉人,是维持政权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统治者看来并不是什么荒谬的事。”
“因为清政府的施政基本方针,汉族官僚走不到权力中心。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满清的八旗兵没有能力镇压,清政府被迫倚重汉人地主的地方武装。”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汉族官僚正式开始走向权力中心,也就是能上桌吃饭了。”
“可是权力像一块蛋糕,多一个人来分享,就侵犯了原先分蛋糕人的利益。满人贵族极度不满自己被分了权。”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汉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相当激烈。而北洋水师,正是当时的汉族官僚代表李·鸿章牵头建立的。”
“1888年,北洋水师建立后,被当时国际社会公认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它跟日本的海军相比,起码实力差距应该不是特别大。”
“但是,由于清朝政府上层激烈的权力斗争,海战开启前,便有一种说法,赢了战争就是赢了东洋,输了战争就是赢了北洋。”
“这种内部权力斗争,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战争期间,一线作战部队收到的指令常常是自相矛盾的。”
孔素梅听得认真,忍不住拍大腿:“这样子还怎么打仗?”
叶菁菁点头:“孔主任,您说的没错。搞不清楚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才是主要矛盾,还想趁着战争清除异己,结果是致命的。”
“到了九·一八事变时,中国上上下下的认识基本统一了,包括满清的普通的遗老遗少,也是认可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说。”
薛琴在旁边定下基调:“可见坏的还是剥削者,满族的老百姓晓得好坏,皇帝老儿却还幻想靠日本鬼子复国,搞什么伪满洲国,哪儿来的脸啊!”
夜校学员们纷纷附和点头,孔素梅也咬牙切齿:“他们啊,就没把老百姓当成个人。”
大家骂了一通伪满洲国,军阀都比他们好。
起码淞沪会战打响之后,全国的部队都往上海赶。
没车子没船的,就靠两条腿走路,也要走过去打仗。
别问他们怎么知道的,因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活着的人还活着呀。口述历史比历史书上写的更震撼。
迄今为止,安徽、四川等省份的好多地方,除夕的年夜饭中午吃早上吃,然后不关灯,就是为了等待牺牲的先人能找到回家的路,吃上一顿饭。
被推翻了的皇帝呢?还做青天白日大头梦呢!
叶菁菁总结了一把:“这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尽管这个过程当中,各方有摩擦。但总体来讲,大家还是有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把日本鬼子打出去。”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我们终于坚持到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田副书记看她:“还有吗?”
叶菁菁摇头:“没了,我抛砖引玉,还请大家多发表看法吧。”
“再说说,都讲到主要矛盾了,继续往下说。你是夜校的老师,就没什么要跟夜校学生说的话了吗?”
叶菁菁深吸一口气:“行,既然叫我一声小叶老师,那我就跟咱们夜校学员说两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抓主要矛盾,搞清楚自己做事的目的。”
“比如说,这一趟我们去日本,目的是参观学习,就不要主动提抗日战争了。”
“因为那对我们来说,现在是次要矛盾。强化次要矛盾,就是在模糊焦点,混淆主要矛盾。文化革命已经结束了,我们去日本也不要再宣传革命了。”
她这么说,是因为虽然提起来有点离谱,但前些年对外活动包括广交会这种,其中一条重要任务是学□□语录,而且是有指标的,非要拉着外商学。
这一回,可千万别了。
“所以,我们去日本参观学习,要不卑不亢,秉着求学的心态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以为师矣。我们既然是学习,那就端正态度,求学。”
丰要武跳了起来,疾言厉色:“反动!你这是想干什么?妄图毒害我们的同志!还求学,求什么求?”
“那你说应该怎么来?”
“当然是——”丰要武话到嘴边又被她咽下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苏修可是头号敌人,去苏联留学,现在也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好事。
第200章 我当然看不起你 不能记笔记
然而叶菁菁已经预判了她的话:“当初苏联还没有被修正主义毒害的时候,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想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所以它欢迎大家去学习。”
“但日本一样吗?日本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丰要武不服气:“那也不能是求,我们起码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是互相学习。”
叶菁菁针锋相对:“我说的是求学,我也没说不平等。但我想问一句, 日本的纺织企业希望学我们什么?”
在场众人都默了。
学个屁啊。
人家那生产效率杠杠的, 产品质量棒棒的,废品率低得吓人。
人家想不开学他们了, 是嫌自己日子过得太好了吗?
丰要武瞬间被点燃了情绪,声音尖利:“你这话讲的, 我们是叫花子,要去讨饭吗?”
叶菁菁皱眉毛:“你这么喜欢打断别人的话,就是为了故意曲解别人的意思吗?我什么时候说是叫花子了?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不卑不亢。”
“如果是我们单方面有求于日本企业, 那么去年日本就不会大张旗鼓地组织企业,参观中国的车企。”
“他们也不会今年招待长春一汽, 三番两次去参观学习。”
“日本企业目前对中国开始释放的,是友好的态度。”
“众所周知,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紧接而来的,是日本首相。”
“日本的态度变化,以我浅薄的见识,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首先,目前国际上有公认的两大势力霸权, 一个是苏修一个是美帝。”
“日本和苏联,有领土争端,二战时也打过仗, 所以日本对苏联始终存在恐惧心态。尤其是近年来,这种心态愈演愈烈。”
“日本的市面上,有不少小说描述的是幻想苏联入侵日本的故事。文艺作品的流行趋势,恰好反映了国民的心态。”
“而在国际关系中,有一种说法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对待苏联方面,眼下中日两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
“另一个,美国。我们一直都认为,日本是跟着美帝混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没有美国的帮助支持,日本也不可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
“但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日本从来都不是一个真心实意甘于人下的国家。它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它也想当老大。日本货在美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物美价廉,逼得美国本土企业都招架不住。”
“美日之间的贸易冲突,从五十年代持续到现在,愈演愈烈。而日本现在也没底气直接跟美国撕破脸。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只能以柔和的姿态避免冲突进一步恶化。”
“出海,就成了他们的最优选。以线换绳之后,日本纺织企业出海已经成为潮流。”
“我们被日本纺织企业相中的点在哪里?中国人多,消费市场大,消费潜力也大。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纺织厂也没能满足全国老百姓的需求,否则也不需要定量供应布票。”
不得不说,挨了怼的丰要武仍然极度敏感。
她瞬间反应过来:“什么话啊?日本布想卖到我们国家来?”
她不懂什么抢占市场,也不晓得贸易争端是怎么回事。
但她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如果他们西津市面上都是外地布,她纺织厂干部的自尊心受不了。
“日本尿素没有进口过吗?的确良是我们国内的纺织厂自己生产的吗?”
这这这,这就正经尴尬了。
农村的日本尿素,城市的的确良都是俏门货。
“所以说,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和管理。人家看中我们的是市场。双方都有所求的情况下,谁也不比谁低一头。我们去日本参观学习,要不卑不亢。”
她冲田副书记点点头,“我见识浅薄,肚里没多少货,我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