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副书记笑了起来:“这还叫没货?行了,你们小叶老师讲的,也是我想讲的。大家出了国,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出门在外,心态一定要放好。”
“去年,中央《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强调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要把它拿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注①)
“那什么是我们需要拿来的技术呢?坐在自己屋里头,是搞不清楚的。所以,要走出去看,看清楚了心里才有数。”(注②)
“去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去美国,考察人家的农业机械化;然后呢,冶金部的领导去日本考察;年底的时候,国家经委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的领导,开始考察欧洲企业。目的都是为了看我们国家要引进哪些项目。”(注③)
“到了今年,上半年中央直接派出了四大考察团。年初我们国家访问团去了南斯拉夫,进行了为期三个礼拜的考察。五到六月份,又去了西欧五个国家十五个城市,进行考察。”(注④)
“今年的国务·院务虚会,从7月6号开始,目前还没开完。但是有些事情,我现在也跟大家讲一讲。”
“7月18号的会上, 一机部负责人说了, 我们目前做的是利用外国的新技术和管理经验, 来加快我们的技术改造。”(注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在抓紧落实生产技术干部派出学习。现在主要是去日本学习和实习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注⑥)
“我们纺织厂去日本考察学习,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在场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手上的笔更是不停。
叶菁菁瞬间感受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
别说听领导讲话记笔记了,她上学时就不是一个爱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人。
上课当然是要集中注意力听讲,笔记可以课后在整理。
那种可以一心二用的都是大神,她做不到。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盯着领导,不时点头,十足好学生模样,情绪价值给的足足的。
然而即便如此,依然会有人挑她的刺儿。
丰要武就盯上她了,趁着书记说话喝水的间隙,一声招呼不打点了叶菁菁的名。
“怎么,叶同志,你到底是大学的人了,我们书记讲的话你是看不上了。”
叶菁菁恨不得一巴掌给她。
麻蛋,自己心里没点鸟数吗?不知道自己多招嫌弃吗?
她立刻反唇相讥:“田书记讲的话,是应该记在纸上的吗?要记在心里。”
丰要武到底是干部,嘴皮子相当利索,立刻抓住了她的漏洞:“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在纸上,更容易记在心里。”
“恰恰相反。”叶菁菁毫不示弱,“我认为今天田书记讲的内容,只能入耳入心,而不可落于纸端。”
“外交无小事。有些事情,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可要是落在纸上,被人家拿出去当证据做文章。一句话都能被解读出八百种说法。”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不要留下把柄了。”
丰要武不假思索,立马反驳她:“这话说的,我们的笔记又不会在日本拿出来。”
叶菁菁针锋相对:“难道在日本学习期间,我们就不做笔记吗?我们的学员还没阔到人手好几本笔记本,记一件就换一本本子。”
她没说出口,可她脸上意犹未尽的就是——何不食肉糜!
丰要武气得面红耳赤,张嘴想骂人。
田副书记却先开了口:“小叶同志的考虑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要觉得这种事情不可能。”
“前两年,广交会的时候,我们搞外贸的同志内部培训讲课,提到了日本的企业,分层左、中、右三派。对他们的态度要不一样。”
“当时说了不许记笔记,但还是有同志好学,记了。结果开广交会,就有同志的笔记本莫名失踪了。然后笔记内容被日本的报纸给登了出来,影响非常不好。”
“现在我们也要吃教训,把记了的笔记撕掉。”
有人犯难:“书记我们上飞机前再撕行吗?我只回房间把它背下来。”
田副书记旁边的那位中年干部呵呵笑了起来,话里有话的:“你不是你们小叶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吗?她能记住,你们怎么记不住。是不是她有什么妙招,藏着掖着舍不得告诉你们啊?”
叶菁菁好烦这种茶里茶气。
她皮笑肉不笑:“其实我也不可能逐字逐句记下,能记住的就是提纲。如果提纲也怕记不住的话,那就少说多看,不发表意见。”
丰要武大概跟他是一伙的,又在旁边补刀:“要是人家当面问呢?装哑巴吗?”
“问什么?问技术就回答技术。问政治就保持两个原则,国外政治我们秉承互不干涉原则,充分尊重日本人民的选择。国内政治就是始终坚定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支持中央的一切决定。”
丰要武有心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话来说。
田副书记笑了起来,点点头,示意夜校学员:“你们小叶老师话糙理不糙。就按照这个原则来,不要落入人家的陷阱。”
“好了,撕完笔记我们吃饭,今天早点休息。”
晚饭吃的颇为隆重,不是说开宴席了啊,大家是分餐,每人三两籼米饭,一份青椒炒菜瓜,外加一晚猪肉丸子小青菜汤。
西津人小青菜就是鸡毛菜,等到了秋天长大了,腌咸菜的主力军就是它。
倒不是说它多稀奇,哪怕猪肉丸子都谈不上稀奇。
但问题是这汤是暑期上海市给工人提供的免费营养汤,他们这帮西津来的客人能喝上,完全是上海纺织厂请客。
在这个吃肉需要票的时代,一碗营养汤,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礼轻情意重。哈哈,大概是因为有肉,所有人都不觉得煮汤的水有问题了。
吃完饭,叶菁菁本来还想跟薛琴出去逛逛。
但纺织厂怕出事了,这么多人不好管理,直接把他们轰回房间去了。
叶菁菁没辙,只好收起好奇心,老老实实回房间,准备继续翻译教材。
结果她刚合上门板,身后就响起丰要武怒气冲冲的声音:“叶菁菁,你干什么?专门猜我的台!”
叶菁菁回头,直接给了她个眼神让她自行体会。
丰要武瞬间暴跳如雷:“你什么意思啊你?你敢看不起我!”
说这话,她已经落了下成。
因为看不起这种事情,向来都是上位者看下位者,最起码双方也是平等的阶层。
丰要武这个干部子女向来眼高于顶,从来没把叶菁菁放在眼里。
结果这一回,她居然觉得叶菁菁看不起她了。
而叶菁菁也不惯着她,直接怼回头:“哟,你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值得我看得起的?”
第201章 男人从来都不是重点 为什么不安检……
丰要武直接气炸了。
搁在以前, 她绝对不可能主动怀疑叶菁菁看不起她。
叶菁菁是什么家庭出身啊,那可是黑·五类,还有海外关系。
如果不是暴露的迟, 她家早就被打成渣了。
但时代风云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不仅不讲究这个了, 还开始重视高考,专门盯着瞧谁考上了大学。
本来丰要武也无所谓, 反正她早就上过大学了。
可偏偏现在掀起了一股歪风邪气,社会上上过大学没上过大学的, 集体看不起工农兵大学生。
上次她出去开会,竟然有个领导公然大放厥词,说他们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不学无术的混混。
偏偏这一回, 由于工人夜校的存在, 加上纺织厂特别重视高考,所以不仅仅是纺织三厂, 而是整个纺织厂都考得特别好,出了不少大学生。
也许是疑心生暗鬼,也许就是真的,反正不管她走到哪了,她总觉得后面有人在嘲笑她。
时间长了,她心态也崩了。
对着叶菁菁,她口不择言,直接把刀子递到了人家手里。
既然她都这么诚心诚意了, 叶菁菁当然不能辜负,直接一刀朝着她胸口扎。
“你自己想想看,你做过什么让我能高看你一眼的事?”
“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 省得说我鞭尸,陈芝麻烂谷子还拿出来说。”
“就说这一回去日本。”她控制音量,却丝毫不压制轻蔑与反感,“31个人的代表团,总共加起来连我们在内,才10个女同志。”
“人家说起纺织厂,第一反应就是纺织女工。整个纺织厂,女同志的人数在75%以上。”
“结果去派代表去日本参观学习人家的技术和管理,就变成了2/3以上都是男同志。”
“女同志只配吃别人嚼剩下来的饭吗?”
“你想竞争,你想进代表团,你想去日本参观学习,没问题,人之常情。但凡你有点骨气,去抢2/3的男同志的名额,我都敬你是雌性中的雌性,女人中的女人。”
“结果呢?结果你就这点出息,根本就不敢跟男的竞争,眼睛就盯着女同志。”
“你一个女干部,还是专门搞团委工作的女干部,你丢不丢人?”
“你向来眼里没人,结果照样不敢跟你眼里同一档次的男同志争。所以说白了,你自认为没资格跟男人竞争,你自己首先看不起你自己。”
“还指望别人看得起你?就凭你这点出息,谁看得起你就是看不起自己!”
最后,叶菁菁直接翻了个白眼,作为总结。
接着,她毫不犹豫地抢占了写字桌和椅子,摊开书就开始干活。
丰要武气得浑身直抖,伸手指着叶菁菁,又眼睛去看薛琴。
薛琴一直在边上跃跃欲试,时刻准备着给叶菁菁帮腔呢。
结果没给她发挥的机会。
她当然毫不客气地怼人:“看我干什么?我羞愧我愤怒呢!都是红色娘子军,难不成只能有男的党代表?”
她现在是真觉得叶菁菁的话没错,上桌吃饭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要能点菜。
纺织厂女同志多,可是干部里头男同志却一点也不少。
尤其是大领导,一把手,几乎没有女同志。
这正常吗?
妇女也顶半边天,女干部凭什么顶不起干部队伍的半边天?
红色娘子军,偏偏党代表是男同志。
革命战争年代的情况,她能理解。
但新中国都已经成立快三十年了,怎么还能这样呢?
她很焦灼,她要去日本看看,看看日本的纺织企业是不是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