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无语,“合着是又惦记上朕的私库了?”
还内务府给,内务府的银子不就是他的?况且蜂窝煤还用你这个报纸宣传,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全国大一点的州府基本都有了这个东西的身影。
农村就不用考虑,他们有出门就能捡到的柴薪,弘书叫屈:“皇阿玛您怎么能这么想我,我什么时候惦记过您的私库了,我就是举个例子!”
又小声嘟囔:“况且现在您私库的那些银子,不少都是靠我给的东西赚的,本来就是我的。”
“你说什么?”胤禛轻眯双眼,总觉得这小子没嘟囔什么好话。
“没什么,儿臣是说,皇阿玛您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行不行,行的话儿臣就甩开膀子干了。”弘书嘿嘿笑道。
“哼。”胤禛横了他一眼,想了想道,“你要办也不是不行,不过要注意把握好度,别给人留下话柄。”
政敌被清除干净,朝堂也基本理顺,大权在握的胤禛看着已经长成大人模样的儿子,已经没有那么担心会一不留神失去他,所以对弘书想要搞出新东西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弘书点头答应:“皇阿玛放心,我有数。”他想了想道,“不过,皇阿玛,我觉得朝廷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管这一块的衙门,我这个报纸办起来后,肯定有不少效仿的。该有个衙门来审核这些想办报的人,给他们发办报许可证,只有有这个证的人才能办报,没有证的人办报就是犯法。”
“嗯,还得有专门管这方面的律例,依法办事嘛。”
弘书思维发散开,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以后这个部门还可以拓展,比如文人出书,不能自己找人印刷就出了,必须得申请书号,书的内容都得审核过才行。”
“详细说说。”胤禛精神一振,问题一大堆,“书号是什么,怎么申请,由谁来申请……怎么保证印刷出来的内容是审核过的内容?”
“啊这——”弘书被问到呆滞,苦笑道,“所以儿臣才说以后慢慢拓展嘛,您说的这些问题现在大多都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就现在这交通、通讯状态,还有皇权不下县的现状,就不可能把这一块儿抓起来。一个人给自己出了本书,只要不是大范围传播,或者有人告发,朝廷能知道?
最重要的观念。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找个书局就能自己出书,即便朝廷下了硬性规定,也没什么人会遵守。”民间就不说了,官员可能都不会遵守,甚至官场可能会形成一个潜规则,官员自己私底下偷偷出书,即便是他的政敌,只要不是生死相争的地步,也不会拿这事儿来攻讦他。
“朝廷要想把这块儿纳入管理,还得从民间慢慢来,最好培养几个大的带头人,比如有几个足够厉害的书局,文人对它们趋之若鹜的那种;再比如在读书人中间有名声、有影响力的文人,由他们联合起来承诺遵守朝廷制度,这样才能形成正的风向。到时候有人偷偷出书,民间也会有人站出来检举。”
就现在这种封建社会,官府想要管理出版这个行业,只靠那几个官员是不可能的,必须得官民合作才有可能。
“最重要的是,还得让这事儿有利可图。如今出书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话本子的那些,就为挣个润笔费,剩下的就是求名,想要流芳百世。”
“求钱的不必多说,他们也没什么话语权。有话语权的是求名的这帮人,朝廷可以搞几个官方推荐,比如‘童生必读十本书’、‘儒家入门读物’、‘《论语》注解十佳’什么的。或者搞几个奖项,什么‘孔子奖’、‘百家奖’、‘朱子奖’……”
“不对,朱子就算了。”弘书说嗨了,才反应过来。
前面说的还算有点道理,后头就开始胡扯了,什么官方推荐,听听那些名字正经吗?胤禛的脸本来都黑了,突然听他否定朱子选项,不由好奇:“怎么,你认为朱子不够格?”
“我哪有资格认为朱子不够格啊。”弘书道,“就是……”他小心觑了胤禛一眼,“皇阿玛,我说了你不准生气嗷,也不准罚我。”
清承明制,如今官方还是推崇朱子学说,以朱子的那一套仁孝治理天下。
胤禛睨了他一眼,知道这小子估计不准备放什么好话,不过还是有些好奇:“说。”
“朱子本身还行,但他的一些理念被人拿出来曲解的太厉害了,比如‘存天理、灭人欲’、裹小脚这些,我不喜欢这些曲解后的理念,但现在已经形成风潮,大多数人不会去专门了解朱子本来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只相信那些拿朱子做武器的那些人所宣扬的。想要纠正那群宣扬的人不现实,他们就是靠这个立身的,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先别宣传朱子了,先宣传宣传别的比较正常的理念,把这些人压下去,等将大多数人的观念掰过来了,有了正确的认知,再让他们自己去了解朱子。”
第44章
关于朱子的事不了了之,胤禛没有对弘书的想法说什么,无论他心里怎么想、现实怎么做,事实就是他登基以来一直自谓是康熙的承继者、做出的一切决定和政策都自诩是康熙的遗志,而康熙是最推崇程朱理学的,大清现在也需要程朱理学来维护统治。
父子两个回到宴席上,众人已经看过好几遍动画片了。
“皇上,六阿哥真是聪明伶俐,竟能想出这等从没人想出过的新鲜有趣的玩物。”熹妃笑道,“臣妾以为,您该好好赏一赏六阿哥。”
乌拉那拉氏看了她一眼,道:“熹妃这可说错了,这东西洋人早就做出来了,几十年前就进献给了圣祖皇帝,咱们觉得新鲜,不过是见识少罢了。况且对咱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个新鲜有趣的玩物,但对福慧他们这些初初启蒙的幼童来说,这可是寓教于乐的好物。”
胤禛点点头,道:“皇后说的对,此物乃西洋人最早制成,弘书不过是做了些改进,当不得赏。”
熹妃脸上的笑容变得勉强了些:“原来如此,是臣妾见识少了。”
熹妃夸人受挫,其他本想要跟着夸夸的人都不由收回心思,默默做自己的背景板。
弘历心中有些阴郁,额娘是夸弘书又不是骂他,皇额娘和皇阿玛怎么如此较真,皇额娘还暗指额娘没有见识,从前的皇额娘不是这样的,那么大气和蔼处事公允的皇额娘这是怎么了?果然像他们说的一样,皇额娘已经将额娘和自己当做敌人了吗?
弘历缓缓环视一圈殿中,发现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好像刚才没有发生任何事一般,就连被额娘养大的弘昼,也只顾着自斟自饮,仿佛不觉得额娘方才被皇后下了脸面。
他默默垂眼,看着眼前的素底连纹青花小碗,只觉一阵烦躁,明明孝期都已经过了,宫里的一切都还是素淡的、寡味的,压抑、苍白、没有一点鲜活气。
这偌大的皇宫,本该是金碧辉煌、灿烂繁华的。
如今这样,住着当真是没有什么意思。
不如,还是出宫开府吧,弘历心里渐渐开始松动。他本是不想出宫的,本来皇阿玛眼里就只看得见小六,他再一出宫开府,见到皇阿玛的次数变少,皇阿玛更想不起来他了。所以他是打算最近给皇阿玛上折请求,请求大婚后留在宫内居住,就以觉得自己学业仍不精深、想要继续在上书房进学的理由。
弘历相信,皇阿玛听见这个理由,会同意的,他知道皇阿玛对他们教育的看重。
但现在,弘历突然觉得,留在宫里也不是什么好事,固然比在宫外见到皇阿玛的机会多一些,但只要有老六在,他就得不到更多的重视。不如出宫,出宫开府后不但行动比在宫内更自由些,他也能找更多机会、更多办法来让皇阿玛重视他。
比如已经下定的未来福晋富察氏,她的叔父是马齐,马齐一直是得皇阿玛重用的重臣,自己或许可以去寻求他的建议……
弘历想了许多出宫以后该怎么做,余光忽然瞥见弘昼,对了,还有老五,得让他一起出宫开府,否则留在宫里,恐怕会被老六笼络去,这事还得让额娘同裕额娘说说……老六最会笼络人的那一套了,内务府、太医院、上书房、齐妃娘娘,还有老七,都被他笼络的服服帖帖。
他才十岁而已,就这么会笼络人,以后还能得了?弘历有时候都有些怀疑,自己这个嫡出弟弟是不是妖怪变的,专门来针对自己,否则为什么不论做什么都刚刚好压他一线。
无人知道弘历心中都在想些什么,如今坐在养心殿内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复杂的心思,她们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吃什么、玩什么。
——皇上的后宫实在太安逸了。
筵席散后,后妃们三三两两地回自己宫殿。因为承乾宫就在景仁宫后头,所以裕妃是跟熹妃一道走的,随行的还有去年选秀才分进她们宫里的两个小秀女。
熹妃今晚自觉失了脸面,此时就不太想说话。
分进承乾宫的郭常在年纪不大,是个疏朗活泼的性子,与裕妃很是相投,进宫不过大半年,两人关系已经处的极亲近。她没察觉到熹妃的情绪,只跟裕妃亲热的说道:“娘娘,今儿看的那个动画片可真有趣啊,您说咱们能不能跟皇后娘娘说说,问六阿哥借借那东西,以后每月给咱们放一次啊。”
裕妃看郭常在跟看女儿差不多,笑道:“本宫方才就知道你一准要惦记,果然吧。”
郭常在撒娇道:“可是真的很有趣嘛,咱们每日在宫里也无事可做,叶子牌都打腻了,难道娘娘不想换点新鲜的花样?”
“你啊。”裕妃乐呵呵地道,“成日就想着玩,果然是在家里被你额娘惯坏了。不过你这性子也好,心里想得开,走到哪儿都能活得很好。”
郭常在突然被夸,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娘娘突然说这个做什么。”她性格确实不太上进,但她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想得开的,在她才知道要入宫时也是战战兢兢、胡思乱想的睡不着觉,生怕入宫后不知不觉得罪了哪位娘娘被收拾,结果入宫以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她想多了,皇上的后宫比她爹的后院还清净,要是后半辈子都能这样过下去,她乐意的很。
唯一一点遗憾的就是,宫里的娘娘年纪都比较大,热闹不起来。而跟她一起入宫的几个小秀女,都散在各个宫里,平日见面也不太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和她一样遇到这么和气的主位娘娘的,其他娘娘固然不会乱罚人,但也各有性格、规矩。
比如此时同路的海常在,自己能同她常见还是因为熹妃娘娘喜欢邀请裕妃娘娘去景仁宫玩,但裕妃娘娘不想动的时候,熹妃娘娘却不会带着人去承乾宫,也不让宫里的其他人出去。
还有咸福宫的懋妃娘娘,就整日礼佛、不喜出门,分到咸福宫的小秀女跟着做,如今瞧着都快‘不食人间烟火’了。
“我是想着小五快要大婚了。”裕妃叹道,“选秀时匆匆见了两面也没有太了解,希望我那未来儿媳妇是个好相处的性子,我还想着早日抱孙子呢。”可千万别像弘时福晋似的,气性大,成婚六七年了,一直郁郁寡欢的,没有开怀过一次。
这个郭常在就不好说什么了,她的年纪和五阿哥差的并不多,平时也是要注意避嫌的:“娘娘放心,您一定很快就能抱上大胖孙子。”
裕妃又叹:“也不知道皇上这次会不会让小五出宫开府,我倒是希望他能留在宫里,他那个脾气,我真怕他出宫后没了皇上的管束,会惹出祸事来。”
郭常在不懂这个,正要顺着裕妃的心意安慰两句,就听见一直没说话的熹妃娘娘开口道:“裕妃妹妹这却是想岔了,弘昼如今都快十八的人了,一直住在宫里像什么样子,何况他留在宫里除了念书还能干什么?本宫以为,还是出宫开府的好,出宫以后,封个爵位,皇上再给几个差事锻炼锻炼,他的脾气自然能磨过来。”
裕妃不让人察觉的皱了皱眉,发生什么事?熹妃怎么忽然变心思了,今日去皇后娘娘宫中前她明明还想着让弘历留在宫里的,还专门把她找过去,带着弘历弘昼一起商量着怎么跟皇上说。
裕妃摸不准熹妃在想什么,只能模棱两可的道:“姐姐说的也有道理,唉,本宫就是个妇道人家,想事恐不周全,还是听皇上的吧,皇上英明神武,做的决定准没错。”
熹妃抿了抿唇,对裕妃回避不谈的反应有些不满:“皇上英明神武不错,但也不能什么都指望陛下,弘昼如今都是大人了,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什么都等皇上安排,自己只做一个只会听阿玛额娘话的‘乖孩子’。妹妹啊,不是姐姐说你,你就是对孩子太不上心了些,有些事弘昼年纪小不懂,你难道也不懂吗?作为额娘,在他要大婚的这个当口,正该多教教他自立自强。”
“唉,本宫有时候看的都着急,有心想多多教教弘昼,又怕妹妹你多心。”
裕妃用多年养成的、没被察觉过的假笑道:“姐姐说的哪里的话,弘昼从小就是被你养大的,你说他是该当该份的,这有什么好多心的。就像我说弘历几句,难道姐姐你还会多心不成?”
一开始只落后裕妃半步、紧紧黏着裕妃的郭常在此时已经默默地后退到跟海常在一条线,即便她性子再疏阔,这半多会儿也察觉到了气氛不太对,虽然两位娘娘脸上都是和蔼可亲的表情,但她却没由来地感觉到那表情上挂着寒气。
郭常在偷偷看了眼海常在,心中不由佩服,这位只比她大两个月的姐姐,此时竟然还能保持一脸微笑的表情,好像什么都没察觉到似的,也不知这临危不乱的心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锻炼出来的。
保持微笑、临危不乱的海常在:……(啊,刚才就不该觉得那奶茶好喝多喝了几口,怎么还没到啊,娘娘怎么走的这么慢,怎么办,要忍不住了……)
努力让自己跟海常在学习的郭常在一边竖起耳朵听两位娘娘的交锋,一边在心里嘀咕,她刚才想得还是太简单了,皇上的后宫是清净,但也不是就完全岁月静好、没有一点争端了,自己一定要谨记,万不可搅到这些娘娘的争锋里去,缩着头,乖乖做自己的没心没肺小常在就好。
也别惦记六阿哥的动画片了!以后碰见跟这些阿哥有关的事儿,有多远躲多远!
裕妃的反问让熹妃顿了一下,才道:“本宫当然不会多心,弘历从小被妹妹养大,本宫知道,妹妹对他的心不比本宫少半分。同样,本宫对弘昼的心,也不会比妹妹少半分,刚才本宫也是担心弘昼,说话有些急了,妹妹你别介意。”
“我当然不会介意。”裕妃笑了笑,瞥了一眼跟在身后的两个鹌鹑似的常在,不经意的问道,“我只是有些奇怪,姐姐你先前还不想弘历弘昼出宫的,怎么突然变了想法?”
熹妃像是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想都没想就回答道:“本宫也是刚刚被皇后娘娘指点的那几句点醒了,咱们这些妇道人家,一直在深宫内苑,见识少些也没什么。但弘历弘昼他们作为皇子,以后是要给皇上分担解忧的,怎么能一直养在深宫里短了见识,还是出宫开府的好,能增长更多见识,更能为皇上分忧。”
裕妃眨了眨双眼,觉得这理由很不能令人信服,她与钮祜禄氏相处十几年,很了解她是什么性子。她就是一个时刻想要表现自己很平易近人、实际上骨子里却很自矜自傲的人,皇后娘娘方才的那几句话,她只会觉得丢脸、不忿,至于反省、领悟?抱歉,裕妃从来不觉得这两个词能和钮祜禄氏扯上关系。
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才让熹妃忽然改变了主意,不仅想让弘历出宫建府,还非要带上弘昼。
裕妃如此判断,随后叹息,即便知道熹妃想要的是什么,她也无可奈何,做不到改变甚至影响最后的结果。她虽为妃位,却什么都没有,论起家世,这宫里哪一个不必她好?懋妃的爹好歹还是个主事呢,她爹就只是一个平郡王府的管领。
说的好听叫管领,不好听些就是个管事,而且平郡王纳尔苏在去年因为犯错被皇上削爵,自家爹因为没有劝谏也被皇上申饬,虽未革职,但在如今的平郡王府也跟赋闲差不多。
皇上登基之初,她也是很高兴的,毕竟自己儿子从此就是皇子,以后至少也有个贝子爵位世世代代的传下去。是的,她对弘昼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有个可以传家的爵位,从没想过弘昼能更进一步登上那个位置。她对自己和儿子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这不可能,除非皇上的其他儿子都死光了,否则不可能轮到她的儿子。
三阿哥,在没被皇上厌弃前,他可是长子,这个身份和年龄就比弘昼有优势;弘历,她亲自养过的,知道这孩子比弘昼有天分的多;更别说嫡出的、聪慧又机灵的六阿哥了。
她的儿子哪一个都比不过,而她,也比不过以上任何一个的额娘,娘家同样。
所以她从不妄想,也没觉得夺嫡这事儿跟自己母子俩有什么关系,只想着开开心心的活着,如果能活得足够长,说不定会有跟儿子出宫住的那一天呢。当然,这个想法太过大逆不道了些,裕妃并不敢表露丝毫。
但这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察觉到熹妃的心思之后,她就清醒了过来。她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低估了权势对人的诱惑,即使有个聪明的嫡子在那儿立着又怎么样呢,该动心思的人照样动心思。
若没有六阿哥,对于熹妃的笼络裕妃从了也就从了,毕竟三阿哥已废,福慧固然得皇上喜欢,能力资质方面却也没有太亮眼的表现,何况年纪也小,弘历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但现在就是有个六阿哥!还处处比弘历强。
裕妃就不想跟熹妃搅和在一起,拉着儿子去为别人的名利权势冲锋陷阵。但,让人无奈的是,她跟熹妃母子牵扯的太早、太深,已经很难撕扒开了。
就像现在,皇上要是答应弘历让他出宫建府了,难道还会把弘昼留在宫内?不会的,要么一起留下,要么一起出去,单留一个在宫内让人怎么想?皇上是不是看重留下的这个当继承人啊?
所以,出吧,出宫去吧,出去也好,出去了儿子就可以放开了,外面那么多花花事物,能吸引儿子的不要太多,从此耽溺于享乐与弘历渐行渐远不是很正常?
至于儿子会不会惹出三阿哥那样的祸事?裕妃对自己儿子还是了解的,知道他虽然脾气急躁,心里却有分寸,知道怎样能让自己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想明白一切的裕妃笑容真切了些:“姐姐说的对,是我方才想短了,我倒是不指望弘昼出宫后能立刻懂事给皇上分忧,只要他能多长长见识,知道天高地厚,别惹出大祸来就成。等出宫以后,还得弘历多看着他,别让他胡来。”
见她松口,熹妃满意的点头:“妹妹明白了就好,放心,弘历和弘昼从小一起长大,定会看着不叫他犯下大错。那,妹妹,你觉得让弘历弘昼何时出宫好?本宫以为还是在大婚前就出去的好,大婚就在宫外的府邸办,若在西二所办,那小小的院子,恐怕连新娘子的嫁妆都铺排不开,介时还要再从宫里搬到府邸,没得麻烦。”
“姐姐说的是,我也觉得这样甚好。”
“既然你也这样想,那咱们改日就去找皇后娘娘,请娘娘问问皇上。”
“好。”
随着两位娘娘讨论的越发细节,郭常在缩着的脖子渐渐伸展,呼,那股子寒气总算没了。
然后偷偷看向海常在,咦,海姐姐怎么反而皱眉了呢?难道是有我没察觉的寒流?
郭常在的脖子唰的一下又缩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