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1 MB   上传时间:2025-09-02 18:14:59
  “板桥先生?”弘书眼睛倏地瞪大,“郑板桥?!”
  允禧被他突然放大的音量吓了一跳,揉揉耳朵:“这么叫也不是不行,你干嘛这么惊讶。”
  怎么可能不惊讶,郑板桥唉!那可是郑板桥!后世学子谁没有背过《竹石》,他现在都能张口就来好么!
  弘书激动地道:“他人呢?把他请过来,介绍给我!”
  “冷静,冷静。”允禧疑惑问道,“你听说过克柔先生?”
  “当然!”弘书忍不住拍允禧,“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你认识他。”
  “嘶。”允禧被拍的有点痛,“我也不知道你知道他啊,再说,上次我不是在弘历府上跟你提起过克柔先生吗。”
  那谁知道郑板桥的字叫克柔啊,弘书道:“别说这些了,你先把人请过来介绍给我。”
  允禧揉着胳膊:“介绍不了啊,我是雍正三年和克柔先生认识的,他那时来京游玩,几月后就离开了,如今人正在扬州呢,我前阵子才接到他的信。”
  居然不在京城,弘书好生失望,不过很快又打起精神,问起细节来:“板桥先生多大了?考没考功名?你要是请他来京城定居,可能性大吗?”
  允禧没想到他对郑板桥的兴趣这样大:“年纪,我想想,应该有三十多了吧,上次认识时,他还是秀才,信里也没说这两年有没有去考乡试。来京城定居,恐怕可能性不大吧,克柔先生喜欢四处结识友人,他在信里说,在扬州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短时间可能都会定居扬州。”
  “唉,我也好想去扬州啊。”允禧有些羡慕的道,“克柔先生说,他在扬州认识了许多画家,个个都很有才华。”
  听到扬州,弘书从激动中冷静下来,郑板桥除了诗画出名外,他还有一个团体也很出名,那就是“扬州八怪”,想来,现在应该是扬州八怪才认识的时候吧,他要是这时候非要把人找来,说不定以后就没扬州八怪了。
  这可不行,他还想多集邮几个名人呢,况且也是扬州八怪的这段经历和影响,才让郑板桥达到后来的高度。
  不急不急,知道了人在哪儿,还怕不能收入囊中吗。等一等,未来不仅能收获一个郑板桥,还能附带一个‘扬州八怪’,岂不更加美滋滋。
  弘书畅想着以后将扬州八怪收入囊中的美好生活,这几位不仅个个才华横溢,里头后来当了官的也都是大清官,能力也不差。以后一边替他干活,一边给他写诗作画,要是一不小心写出个‘不及弘书送我情’或者‘弘书亦未寝’的千古名诗就更好了,他绝对要把这诗列入教科书必背之列,让万千学子看到他的名字就恐惧,哈哈哈哈……
  允禧看着表情逐渐猥琐的侄子有些不忍直视,忍不住推他:“诶,做什么美梦呢,口水都要流到地上了。”
  弘书回过神,擦了把嘴,发现允禧诓他也没在意,而是搂着允禧‘好生商量’:“禧叔啊,你给板桥先生的回信写了没,没写现在写呗,我看着你写。”
  逼迫着允禧在信中好好将他夸奖了一番后,弘书才放过允禧,想起来他今日过来是有正事的。
  “咳咳,好了,说正事。”弘书无视允禧的幽怨眼神,道,“上次和你说了,我要办一份面向百姓的邸报,你愿不愿意来帮我,如果你愿意来并且做的好,以后我忙不过来的时候,这一块会交给你。”
  这个语气可不像是跟叔叔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在分派差事,所以,小六是在试探他吗?允禧深深看了弘书一眼,垂眼想了片刻,坐正道:“我愿意去做,但我不确定能做好,你说的面向百姓的邸报,与现在朝廷的邸报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弘书解释道,“这份报纸要全部用大白话来写,力图让哪怕不识字的百姓也能听人念一遍就懂报纸上在说什么。除此之外,报纸上登的内容,除了朝廷政策外,剩下的要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写他们感兴趣的事。比如,京城近日的粮价波动,明日是否会下雨,赵家兄弟互殴案的细节与后续,会试放榜时有没有进士被榜下捉婿,某家大人后宅小妾之间的争斗,某家男人上花楼被妻子抓破脸……”
  “等等等等。”允禧听他越说越离谱,连忙叫停,“后宅小妾、上花楼是什么鬼,你好好说,别开玩笑。”
  弘书气定神闲的喝了口茶:“我没开玩笑,百姓们喜欢的不就是这些东西吗。”
  “……”允禧有些艰难地道的,“百姓们便是喜欢,也是私下说说,在报纸上谈论这些,未免有辱斯文了吧。”
  用大白话写文章他还能理解和接受,毕竟面向的是百姓么,弘书未来大概率是要以天下百姓为子民的,但写这些东西,恕他接受无能。
  “小六,我知你心怀百姓,但你也不能一味迁就他们。百姓无知,需要的是引导和教化,而不是迁就和放纵,他们如今喜欢东家长西家短,你就办报纸来满足他们,那以后他们如果喜欢杀人放火呢,难道你也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吗?”允禧苦口婆心的劝道。
  弘书摇头道:“禧叔,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要放纵和迁就百姓,这其实也是一种引导和教化。”
  允禧觉得他在强词夺理:“那你说说,后宅小妾和上花楼被妻子抓破脸这种事能引导和教化什么?”
  自然是潜移默化让百姓形成纳妾和花楼不好的认知,为以后废除这两者的舆论战做准备,但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了,允禧也不会理解。弘书便道:“这两件事宣传的好了,可以让百姓认识到家宅不宁的根源,在社会上形成蓄妾和去花楼是耻辱之事的风气,抑制想要纳妾或者送家中女儿去做妾的人数,甚至还能起到监察那些官员的作用。”
  允禧不太认同,或者说不太理解:“去花楼就算了,朝廷确实有规定官员不得狎妓。但纳妾自古以来就是为了多子多福,怎么会是耻辱之事?”
  弘书叹了口气:“禧叔,咱们大清目前有三千多万丁口,你知道有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子吗?”
  允禧当然不知道。
  弘书也不知道,大清现在人口都统计的不全,别说这种数据了,但他知道那个数字不会好看,史书上可是有过‘无妻者半’这种形容词的:“至少两百万,禧叔,你知道两百万有多少人,京城现在的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有一百万。你想想,这两百万人要是出一问题,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麻烦?即便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也不意味他们带来的麻烦就少了,禧叔,你也是男人,应该了解男人,这些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他们会有多躁动,他们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地方种地吗?不会的,他们没有妻子,没有家,就不会有定性,也不会有牵挂,他们会四处奔逃、偷鸡摸狗,最后走上私通或犯罪的道路,他们就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为什么娶不上妻?其一,女子本就比男子人少,便是天下男子一人只娶一妻,也有人娶不到妻子;其二,便是富人纳妾过多,让本就稀少的女性更少。第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富人纳妾这事,却可以努力努力,起码能让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更少一些。”
  允禧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恐怕有些难,三妻四妾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咱们露出反对这种观念的意思,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弘书点头:“当然,所以我才没有上来就写硬邦邦的文章告诉大家什么什么是错的,不过是借一些故事让大家意识到,为了子嗣纳一二妾室没什么,但若只是好色而纳了一院子的妾室,就是令人看不起的,会成为大家的谈资。”
  允禧道:“这样倒是没什么,这样的人本来也会被人瞧不起。”
  弘书摇头:“那只是一部分爱惜名声的读书人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只会觉得纳妾多的人厉害。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让大多数百姓都能像那些爱惜名声的读书人那样想。”
  “这可就难了。”允禧叹道,“移风易俗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慢慢来吧,先从京城开始,从当官员的开始。”弘书道,“朝廷明明规定了官员纳妾的数量,总有人偷偷钻空子,咱们不写明是谁,会有人心虚对号入座的,也算是对他们的约束,要是能有人看了报纸给咱们寄信检举就更好了。”
  允禧闻言皱眉,迟疑道:“寄信给咱们检举?这、这是开言道啊,皇上知道吗?”
  “当然知道。”弘书安抚他,“你放心,咱们这报纸,皇阿玛就是最大投资商。”
  “投资商?”
  “就是掏钱入股的人。”
  “……”
  聊了聊报纸的内容和立意,弘书又跟允禧说起报社的架构:“目前,我是总编,你当主编,你的手下要有一群编辑和记者来负责内容,编辑负责写文章和排版,记者负责采访和采集新闻……编辑要文章写的好的,你在写话本子的那些人里找,记者要嘴皮子利索、善于打听消息、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
  说了一下午,都只是说了大概,这还是因为现在条件不足,精简过。


第49章
  将招揽人手组织报社架构的任务交给允禧,弘书便将大部分心神放在印刷机的改良上,古登堡原始机样已经做出来,在给匠人讲解要如何改良的同时,弘书也命周业带人将他试验计划的纸张和油墨做了出来,还未启动的,就剩金属铅活字了。
  这可是个大工程,最大的,就是要投入的钱。
  阿玛,你的私库,准备好了吗?
  弘书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养心殿,准备拉投资。
  胤禛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这小子没憋好主意:“什么事儿。”
  弘书笑的一脸纯良:“儿臣没事就不能来给您请安么。”
  胤禛都不稀得多瞥他一眼:“那你现在请完安了,下去吧。”
  “别啊,皇阿玛,儿臣都多久没见您了,您就不想儿臣吗。”弘书卖乖,“儿臣可想死您了。”
  “哼,少跟朕来这套,有事就说事。”胤禛表示自己不吃这套,如果他的嘴角没有偷偷上翘的话,应该还是有几分说服力的。
  弘书嘿嘿笑道:“皇阿玛,最近蜂窝煤和玻璃的进项可还好?”
  这话一出来,胤禛就知道,这小子果然无事不登三宝殿,又是来要钱的:“朕就知道,你小子就盯着朕的私库,不将朕的那点家底掏空不甘心。”
  “说罢,又是什么要花钱。”
  弘书搓搓手:“就是,儿臣要改进的那个印刷术,用的是活字印刷,儿臣打算做金属活字。”
  “金属活字?”饶是以胤禛的定力,差点都没能坐稳,他忍不住道,“朕要是记得没错,你当初拍着胸脯说的是要降低印刷成本,你就是这么降低的?”
  反向降低可还行。
  “一套木活字就要多少银子,你现在还要弄金属活字?”
  弘书殷勤的上去给胤禛捏肩:“皇阿玛,你不能这样想啊,成本低不低,那是要跟最后的收益对比的不是,只要收益能达到成千上万倍,那就算现在成本花费了十万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十万两?!”胤禛像拍蜇人的马蜂一样把弘书的手拍开,“你快走吧,你这伺候朕可受不起。”
  “比方,皇阿玛,我就是打个比方,不是真找您要十万两!”弘书缠抱住胤禛的胳膊,“一万,最多一万,您给我一万就成。”
  虽然一下子少了九万,但胤禛总觉得这小子是在坑他,肯定虚报价格了!
  “一万也没有。”任由弘书抱着他的胳膊,胤禛不为所动地拒绝道。
  “怎么可能!”弘书不信,“您可是皇帝,私库里怎么可能连一万都没有,我不信,光京城今年冬天卖的蜂窝煤就不止这点钱。”
  私库里当然是有的,但胤禛总觉得弘书花钱有些大手大脚,得限制一下。
  “说没有就没有。”
  弘书瘪嘴:“那您能给多少。”
  胤禛盘算了一下,报了个价:“五千。”
  弘书跳脚:“没有您这么砍价的,您堂堂一国皇帝,怎么还对半砍啊!”
  胤禛丝毫不觉得羞耻:“要不要?”
  “这根本不够!”弘书气道,“皇阿玛,咱们光常用字就三千多个呢,我这次要做的金属活字是要用几种金属调和成的,本来一个就贵,别说做的中间肯定还有损耗率和次品率,最起码得做个三套出来备用吧。你算一算,一万都是儿臣尽力压缩后的成本了,五千怎么可能够。”
  这还是他只算了制作钱,其他人工、厂地、材料这些都是打算白嫖内务府的,否则要做这一套金属活字出来,一万两是绝对不可能搞定的。
  说的还挺有道理,胤禛不自觉有些犹豫,随后清醒过来:“那你非要做金属活字不可吗?木活字,泥活字,陶活字不行?这些成本不更低?你不要老盯着最好的,国家现在没那么富裕,能用就行。你不是老说能推广开的东西才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吗,现在怎么还忘了,你这印刷机改良了以后不打算推向民间了?要推向民间,这金属活字有几个人能做的起?”
  “木活字、泥活字这些只是一时的成本低,但它们的损耗率高、使用时间不长,长期算下来它们的成本是要比金属活字高的。金属活字虽然一次性投入高,但它们损耗率低、使用时间长、频次高,使用次数越多成本会被摊薄的越低,它是要走量的,是以后的大势。”弘书解释道,“一套木活字顶多用个几百次就会出现磨损字迹不清的情况,可这金属活字可能是能用几万次的,您想想,到底哪个更划算。”
  这笔账他还是会算的,胤禛若有所思:“你这一套金属活字真能用几万次?”
  弘书肯定的点点头:“这还是因为咱们头一次做,工艺不行,等以后工人培养熟练了,铸造的机器再改进改进,它的损耗率还能降,使用时间还能更长。”
  “我这一套活字铸造出来,又不是只能用于印刷我那报纸。”弘书苦口婆心道,“它用来印书也是极快的,您想想,现在花大价钱先把模子铸齐了,以后您想短时间内大量印书,岂不是方便的很,就说《百家姓》,等印刷机改好,那一台一天就能给您印一万本出来。”
  “当真?!”胤禛豁然问道,他还是头一次如此直观的知道弘书改进的印刷机会达到什么效果,之前弘书没说,他还以为弘书改进后的机器效率最多是现在雕版印刷的十来倍。
  “当然。”弘书肯定点头,这还是因为现在他只有印刷机,排版、上墨什么的都需要人工完成,若是把铸排机也搞出来,效率会几何倍的上涨,不过铸排机还是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的,不是一群人拿着锤子敲敲就能敲出来,除非这群人全是后来那种能手搓原子弹的国宝八级工。
  “不过也是《百家姓》字少,您要是想印《礼记》这种字多的,一天一千来本差不多。”弘书补充道。
  “那也够了。”作为一国皇帝,胤禛当然知道如果能大量印书,将书本价格压下来会有什么好处,“朕给你二十万两,多做几台印刷机出来,金属活字你做几套常用字之外,再把全部汉字都给朕铸造两套出来。”
  “如果钱不够,再来问朕要!”
  “二、二十万?”几分钟前他还在为了一万两卖力抗争,现在轻轻松松就入手二十万?二十万是什么概念,都快赶上国库的百分之一了!上个月朝廷赏兵丁一月钱粮也不过才花了三十五万两。
  阿玛哪来的这么多钱?刚才让他掏一万都跟要他命似的!
  弘书不由自主地用怀疑的眼神看向阿玛:“先说明,我不是不相信您啊。就是,您的私库真有那么些钱?不会从国库挪用吧?”
  要是在位的是康熙或者乾隆,弘书肯定是不会问出这话的,因为这两位的私库和国库根本划分不开,甚至‘以身作则’将国库的银子往自己私库划拉,但胤禛不是,他上位之后,就将私库和国库分的很开,绝不会公私混淆,而且康熙时期私库的很多不太光彩的收入来源都被他砍掉了。
  不止如此,这几年胤禛没少从自己的私库拿钱贴补前线将领,所以弘书才有此一问。
  “咚。”
  弘书脑袋上狠狠挨了一下。
  胤禛哼道:“朕看你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敢怀疑朕监守自盗?”
  弘书捂着脑袋欲哭无泪:“你轻点哇,儿臣这颗脑袋可宝贵着呢,您的二十万想回本还得指望我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