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也不用和老大一家朝夕相处。
这么安排听上去自然是很妥当的,据说孙老太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
而且贾荭也没提什么彩礼,还说两人都是二婚,也不用大操大办,直接在国营饭店家里人一起吃一顿就行了,甚至主动表示这顿饭钱她这边出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孙家什么都不用出,就白得了一个自己带着房子和工作的儿媳妇。
双方没有任何分歧,自然谈的就顺利,当场决定正月初六结婚办酒。
“表面看是孙家得了便宜,实际上可不一定,孙老二可是孙家最能挣钱的,这相当于把家里唯一的金饽饽给挖走了。我瞧着这女人是个有心机的,她勾搭孙老二,其实是想让孙老二给她拉帮套呢。”刘婶作为洞庭湖的老麻雀,对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
柳绵绵其实也同意刘婶的看法,她猜测孙家人也未必就不清楚贾荭的想法,只不过是孙老太对自己这个忠心耿耿的二儿子有信心,哪怕人去了外面,她也相信儿子会向着自己。
都不是省油的灯,未来孙家怕是有的热闹了。
后面柳绵绵也就没怎么关注孙家的事情了,因为她也开始忙起来了。
各单位已经开始上班了,柳绵绵请俞婉帮忙打听了下西餐厅附近那个空铺子的事情,得知那铺子的产权是属于江南街道的,于是抽空去了趟街道办事处。
江南街道办事处离得不远,就在三条街外的光明路,街道办是一栋二层的砖房,楼上是领导办公室,楼下一个大开间,里面是木头高柜隔开的一个个“办事窗口”。
柳绵绵在楼下的大开间里扫了一眼,确定这边没有她要找的人,正准备出门去楼上看看,走到门口就听见旁边有人说话:“孙敏俊,今天是咱们领证的日子,这种日子肯定得准备点喜糖吧,不然人家给咱们颁结婚证说恭喜,咱们就干巴巴说声谢谢吗?赶紧的,你快去买,我就在这里等你。”
“我身上没钱,你给我钱,我去买。”
“你兜里还放着十块钱呢,你自己都忘记了吧,赶紧去吧,回头我把钱还你还不成吗?你说说你,咱们都要结婚了,你怎么还跟我算这么清楚。咱们认识这么久了,我知道你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快去快去,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你上回也说还我,到现在也没……”
后面俩人又说了几句,柳绵绵没再听。
倒是忘了,今天是正月初六,这俩人结婚的日子。
刘婶说的没错,孙家没准真是碰到克星了。
这个女人可不好忽悠,不但不好忽悠,她还反过来忽悠人,并且,和孙家人一样,擅长站在道德制高点绑架人。
租房的事情是街道办综合科管的,柳绵绵上楼找到综合科,办公室里一个科长一个副科长,俩人都是一样的说辞,那间屋子暂时不出租,而且态度非常的坚决,任凭柳绵绵怎么说都不为所动。
柳绵绵只好道谢告辞。
她也不是说非这个铺面不可,既然这个铺面租不下来,柳绵绵就准备在附近另外找一个铺面,实在不行,换个思路,直接把洋快餐店开去工人路去也行。
只是那样一来,她就又得另外找人管理店铺了。
走到楼下,柳绵绵忽然听见后头有人喊她:“柳同志。”
她转过身,见是个一头利落短发的陌生女人,柳绵绵疑惑问:“您是喊我?”
短发女人笑了下,眼角露出几道浅浅的细纹,她说:“你是芷江西餐厅的柳同志吧,你可能不认识我,我是蒋呦呦的母亲,那天多亏了你们,不然我家呦呦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可怕的事情。”
那天在派出所,蒋家人只拿到了沈家的电话,原本他们是准备打电话过去询问地址,然后好上门道谢的,又考虑到还是春节期间,贸然上门怕打扰到对方,就想着按照南城的习俗,等初九以后再联系对方。
也是凑巧,电话号码放在茶几上被他们一位邻居看到,对方在国防工业办工作,一看号码就说这不是我们俞主任家的电话吗?
有了这个线索,蒋经理很快搞清楚了始末,知道那天见义勇为的是国防工业办俞主任的儿子儿媳。
当然,也打听清楚了沈家的背景。
这么一来,夫妻俩倒是犹豫了。
沈家这种背景,做好事不留名,除了低调、施恩不望报,没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想多惹是非,与人有所牵扯。
假如真是如此,他们上门没准反倒让人不快。
不过,该感谢还是要感谢,夫妻俩就准备初九那天领着女儿去一趟对方家里,不管怎么样,表达一下谢意。
倒是没想到,初九还没到,先在街道办碰见对方了。
柳绵绵自然还记得蒋呦呦,只是没想到对方的母亲居然能认出自己,她笑笑,说:“只是凑巧罢了,那种情况,相信不管是谁看到,都会出手的。”
她和对方寒暄了几句,关心了一下蒋呦呦的情况,听说对方因为及时得救,并没有留下什么太深的心理阴影,也很欣慰。
说着说着,蒋母忽然话锋一转,问:“柳同志是想租那个铺面?”
柳绵绵点点头,又笑道:“我看综合科的同志都挺坚决的,可能街道这边有什么安排不方便吧?倒也没关系,我可以去其他地方再找找的。”
蒋母温和道:“那个铺面位置确实不错,其实街道也不是不准备租,而是准备卖掉铺子,弄点钱来搞个街道办厂了。”
个人能做个体户,乡镇街道自然也可以办集体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乡镇企业将遍地开花,稍微有点事业心的领导,都会想法子办厂挣钱。只可惜,这些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将在九十年代的经济浪潮中折戟沉沙,只有一小部分,会乘风破浪,发展壮大,乃至于成为有名的民族企业。
没想到江南街道也在打这个主意。
不过,既然是要把那个铺面卖掉,怎么综合办的两位科长一声不吭呢?
蒋母解释了一下:“这事街道办还在讨论阶段,具体怎么卖也还不知道,所以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顿了下,她说:“不过这事今天应该就能确定了,回头我给你打电话,其他忙我帮不上,但是我保证这件事会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来进行。”
大概是怕柳绵绵误会,她特地说了那天公安给了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又被邻居看到的事情,算是解释一下自己怎么认出的对方。
柳绵绵也是没想到,原本已经打算放弃的铺面居然又峰回路转有了机会,于是诚挚地道了谢才告辞离开。
快走到门口时,她回头看去,看见蒋母进了左手第二间办公室。
那是街道办副主任的办公室。
既然这个铺面还要等消息,柳绵绵回去后干脆在工人路附近又找了个铺面,打算先在这边开一家店,那边的铺面能拿下来的话,到时候再开一家分店。
她这边刚找房东谈好价格,那边蒋母已经打了电话,通知参与竞买了。
果然没有耽搁多久。
柳绵绵按照街道办的要求准备好资料,在规定时间再次来到江南街道。
这回是在街道的会议室里,综合科的人看到她神色都流露几分诧异。
柳绵绵扫了眼现场,看到来参加竞买的人不多,忽然有些明白了。
街道办这次的竞买估计并不是公开的,只有少数人得到了消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综合科的人之前对她三缄其口了。估计参与的都是内部人员的亲戚朋友,竞争者能少一个是一个,提高中标概率。
柳绵绵对这个铺面志在必得,而且她是知道未来地价房价能涨到怎样惊人的程度的,所以她也愿意出稍微多一点的钱,来拿下这个铺面。
价格出得高,自然顺利拿下。
竞买结束时,柳绵绵甚至觉得,其他参与竞买的人,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个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估计他们都觉得她出的价格太高了,不值得。
柳绵绵却很高兴,那个铺面可不小,位置也好,增值空间非常大,她稍微花多一点可不亏。
而且,哪怕不说增值空间,她应该也很快能将花出去的钱挣回来。
之后不久,路过那个铺面的人就发现,铺面门楣上方,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一条横幅:炸鸡汽水,越吃越美。
八个字每个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却让人一头雾水。
炸鸡是个什么东西?
炸鸡汽水,为什么会越吃越美?
这家店是要卖炸鸡和汽水吗,听上去不错,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业?
第69章 炸鸡店开业
舞厅连续一周的宣传效果非常好,西餐厅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正好春节,不少人兜里都有点钱,倒是都愿意三五成群地上西餐厅来试试口味。
春节这段时间许海棠也没闲着,和西餐厅的大师傅一起,对餐厅的菜单进行了优化升级。
餐厅的大师傅是当初陈经理亲自招进来,还特地送去港城培训了一段时间的,他们在港城也认识了一些人,春节趁着给人家拜年的机会,也打听了一些港城现在流行的菜色,自己试着做了出来。柳绵绵尝过以后,给他们提了一些意见,改良过后果然口感不错。
新菜单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两款经过改良的甜品,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西餐厅的“网红”产品了,不少人特地赶过来都是为了吃这一口。
拿下巷子口的铺面后,柳绵绵就马上找人印了一打炸鸡店的优惠券放在西餐厅,但凡在西餐厅消费一次,就能获赠一张小吃免费券。
一段时间下来,不少顾客手里都有了这种免费券,尤其一些西餐厅的老顾客,手里更是攒了不少。
这时候洋快餐还没有进入华国,南城自然也没有炸鸡店,大家对这个炸鸡还是挺好奇的。
特别是炸鸡店那个“炸鸡汽水,越吃越美”的广告贴了也挺长时间了,最近更是门边的墙上都贴上了一张整只鸡被炸得金灿灿的广告画,这广告画画得太过逼真,几乎路过的每一个人都要忍不住看两眼,然后自然就是暗暗地咽口水。
附近的小孩儿更夸张,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一眼店开了没。
家长有去过西餐厅的孩子就幸福了,免费券早已放在兜里,就等着炸鸡店开业了。没有免费券的孩子,就得回家哭闹了,大家都是邻居,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凭什么别的孩子有免费券,我就没有?
于是没等炸鸡店开业,经济不错的家庭先带孩子去吃了顿西餐。
贵确实是贵,但是点的东西少一点,其实也还好。
而且餐厅里面的服务员态度都非常好,哪怕点很少的东西,人家也不会摆脸色,都是客客气气的。
吃一顿西餐,还能得一张免费券,等于大人小孩都满足了,还是挺划算的。
既有舞厅的宣传,又有炸鸡店免费券的加持,开年以后西餐厅的生意简直节节攀升,节后一个月营业额超过了十万。
要知道柳绵绵接手之前,餐厅最多的时候营业额也才六万左右,就这,在时下的南城,也是非常可观了。
现在这是一下子超出了三分之二了。
原本还有人暗戳戳担心柳绵绵接手以后,餐厅会不会倒闭,他们会不会失业,现在看,餐厅不但不会倒闭,反倒是还越做越好了。
就在西餐厅众人为最近生意火爆欣喜不已时,炸鸡店终于装修完成,开业了。
开业前三天,柳绵绵印制了一批宣传单,雇人去南城最热闹的街道、学校门口去分发。同时也给几家靓靓服装店送去了一些优惠券,开展了一波满赠活动,把阵势搞得足足的。
到了开业这一天,油锅都还没烧热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正好是周日,不上班不上课的,原本有些熊孩子还得赖床睡懒觉,但是今天却是早早的就起床了,呼朋唤友地捏着免费券跑来排队了。
开业的鞭炮已经打过,蒙在招牌上的红布也被扯下来了,大家终于知道了这家炸鸡店的名字:巷子口炸鸡店。
“哈哈哈,开在巷子口,就叫巷子口炸鸡店哎。”
“这个名字好记,挺有意思的。”
“老板姐姐,炸鸡什么时候才能吃呀,我都饿啦!”
……
排在前面的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一早起来的柳绵绵忍不住打了个哈欠,随后笑眯眯让大家往后退,免得靠太近,不小心被油溅到:“马上就好,炸熟了就能卖哦!”
她是真没想到,这些小不点,早饭都不吃,就跑来排队买“垃圾食品”了。
不过这年月老百姓也不怎么富裕,哪怕双职工家庭也不见得能天天吃上肉,肚子里没那么多油水,自然没人会觉得油炸的东西是垃圾食品,更不会觉得不吃早饭直接吃炸鸡有什么不对。油条不也照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