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认可了于慧莹的做法,对于慧莹的态度也变得比刚才更温和起来。
盛悠然这边,接手了于慧莹在港城的生意后,第二天早上就带着江海去和那些内地厂商见面了。
这些内地厂商如今在港城也设有厂房,从名义上来说,现在算港商了。
但是他们来港城不久,身上还能看出在内地时的朴素大方。
但是他们的朴素大方变成质疑的时候,那问题也是很尖锐的:“盛同志,我们昨天就接到了通知,说你在港城负责于老板的生意?”
质问盛悠然的人,身上还穿着藏青色的中山装:“盛同志,人人都夸你是对付洋人的好手,你怎么和洋人联手抢走了于老板的生意?”
看向盛悠然的目光也带着质疑,好像盛悠然是投靠洋鬼子的狗汉奸。
“李同志的问题问的好,直击要害。”盛悠然被质疑也不生气,相反还很满意对方能够直接问出来,这样总比心里不服气,表面配合,暗地里使绊子来的强啊。
“但我要解释一点,和洋人合作的是于慧莹,不是我。”盛悠然今天来,就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
她把自己昨天被洋人强行带去太平山,以及于慧莹联手洋人抢她专利和威胁她合作的事情都说了。
李同志听了很震惊,于老板是这样的人?
他其实有点不信,因为于慧莹的外表很有欺骗性。而且她从前在内地还是陆家制衣厂的领导,和李同志也是打过交道的。
当时于慧莹在陆家制衣厂,为人做事都很光鲜亮丽,陆家制衣厂财大气粗,和他们做生意的时候,也让利颇多。
就说陆家制衣厂的厂长陆立安也因为业务做得好,被公派去国外学习了。
陆立安是陆家的人,陆家的人品,内地厂商都信得过。所以和陆立安一起做生意的于慧莹,大家也都信得过。
反而是盛悠然,光听她智斗洋人的事了,这也是第一次见到盛悠然。
而且当初盛悠然离开北平,还被革会那边的人抓过。
说是回乡下避难,转眼却来了港城,还活的风生水起,这让人很难相信盛悠然啊。
李同志心里怀疑,但听盛悠然说清楚来龙去脉的时候,也没再发出自己的质疑。
毕竟盛悠然拿出了证据,在证据面前,不信也得信。
尤其李同志听说于慧莹和他们的合作,背地里赚了很多私钱,却不愿意给他们结算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时候。
李同志对盛悠然的怀疑直接变成了对于慧莹的愤怒。
“陆立安同志怎么会相信这种狗汉奸。”李同志愤怒。
听到陆立安的名字,盛悠然也翻了个白眼。
团团名义上的渣爹,可不仅仅是相信于慧莹母女,还在原著剧情里害死了她的宝贝女儿。
“这种狗,不提也罢。”盛悠然也骂。
李同志以为‘狗’骂的是于慧莹,也点了点头,重新坐下来,一脸敬佩的看着盛悠然:“真没想到盛同志在港城过的这么惊险,还能从洋人和于慧莹手里把我们救下来。”
如果他们继续和盛悠然合作,那在港城的生意肯定会被骗破产。
这个答案,让李同志惊出一身冷汗。
他把工厂搬迁来港城,那可是带着家里的指令,想让内地企业在港城扎稳脚跟,学习港城新技术,以后好把技术带回内地,交给其他厂子的。
这时候离混乱那十年还有些时间,所以这些活在当下,并不知道未来发展的商人们都在努力拼搏,想给内地带去新技术和新气象。
“现在好了,我们和盛老板合作,有了盛老板的电动缝纫机,不仅我们制衣厂的技术能改革,内地的技术也能改革。”李同志感叹道。
于慧莹真是太可恶了,竟然联合洋人来封锁他们的技术。
如果不是盛老板聪明,这次肯定要着了坏人的道。
还是盛老板聪明,不仅能反败为胜,还能从强盗手里保存自己的技术。
盛悠然买断给洋人的专利,只是一开始的研究。
现在她手上拥有的是升级改良过的新技术,比起以前研究出来的电动缝纫机,缝纫技术和种类更多,效率也更高。
等洋人发现盛悠然摆了他们一道时,新一代电动缝纫机的技术和设计图,已经被祖国那些内地厂家给学会,并且连设备都升级了。
这些发展,当然是后话。
因为这时候,盛悠然和李同志解释清楚后,又带着李同志去见了涂老板。
她在纺织业的商业版图,如今有了涂老板和李同志两个合作商。大家都是做纺织生意的,可以同时坐下来聊一聊嘛。
至于段家那边的合作,也一直没中断。
段家生产的那一百台电动缝纫机,先是投入进了涂老板的工厂车间里生产。后面又追加了五百台电动缝纫机,先后投入了涂老板和李同志的厂房里。
盛悠然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洋人那边还因为买断了盛悠然的专利而沾沾自喜呢……
【作者有话说】
瑞士银行资料来自百度~
第67章 拍风月片的跑了
◎更新送上◎
盛悠然最近的事业, 搞的红红火火,江海也跟着自家老大忙碌起来。
自从盛悠然把电动缝纫机的事情,交给江海负责后, 江海每天都在和涂老板还有李同志打交道不说, 还要抽空去检查段家工厂生产出来的缝纫机。
“盛老板啊,自从有了电动缝纫机,我们厂子里的生产速度那是坐上了飞机大炮。”
李同志来和盛悠然开会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红光满面, 精神洋溢的:“这机器就是不知道累,一天到晚都在哒哒哒的生产。机器技术提高了以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大大的降低了。”
李同志那个高兴啊, 从前要培养一个熟练的缝纫女工,最少要一个星期。对于要求高点的裁剪或者整衣缝纫的女工,那更是要培训半个多月左右。
现在有了电动缝纫机,缝纫女工可以说是坐上去就能上手。
以前厂子生产效益慢, 遇到一些外贸大单都不敢去抢、去接。
现在不一样了, 厂子的生产效益提上去。遇到大单, 李同志就跟‘饿虎扑食’一般的冲上去抢。
“这个月我都抢到两个大单了。”李同志笑容满面的给盛悠然报喜,还掏出个红包递给了盛悠然:“来来来, 盛老板, 这是我封给你的利事呀。”
利事两个字,李同志还是用蹩脚的粤语说出来的。
“希望我们以后, 都事事顺利。”李同志觉得粤语中对红包的称呼真不错, 利事、利事, 能够给人顺顺利利的带来利益。
“那就谢谢李同志了。”盛悠然笑容明媚的接过利事, 发现里面放的是华币。
钱不多, 代表月月红的十二块钱, 主要是发利事讨个好彩头。
“好久没看到华币了。”盛悠然一脸亲切的说,在港城用的都是港币和美金,华币几乎看不到:“这是祖国的钱,我要好好放在钱包里,收藏收起来。”
钱后来被盛悠然折成了心形,保存在钱包里。
李同志看盛悠然这么喜欢,也很高兴。
他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被派来港城建厂子,搞外贸生产。
工作一开始也不顺利,又要操着蹩脚的粤语和英文和港城人打交道。
别看李同志表面大大方方的,可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港督,他每次生意遇到挫折的时候,心里总是憋闷,堵着一口气不上不下。
所以他一开始才会被于慧莹骗,毕竟能在过海后,碰到以前在祖国合作了解过的生意人,这让李同志心里天然就对于慧莹多了几分亲近。
这也是很多去外地或者国外讨生活的人,很容易就被同乡欺骗的原因。
虽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是往往被骗的倾家荡产或者失去生命的灾祸,也都是自己人干的。
所以被盛悠然提醒过后,李同志后来对老乡都有了戒备心。
但是在盛悠然面前,李同志的戒备心都换成了信任。
这也不是李同志‘傻白甜’,而是自从和盛悠然合作后,他就从多方面去打听过盛悠然。
发现盛悠然比传闻中的更勇猛讲义气,他自己和盛悠然相处这段时间,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厂子里的生意那是蒸蒸日上。
和于慧莹合作,李同志要垫付生产资金,原本连工人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可是现在,工人们不仅工资上涨了,他还能给工人们发绩效奖。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李同志不仅信任盛悠然,还十分拥护盛悠然。
“那些设计图和先进的生产理念,也被人带回老家了。咱们老家的制衣厂,也在进行改革生产了。”李同志还给盛悠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下好了,原本落后的生产技术,被改革后,咱们的生产也能赶美超英。”
“那可真是太好了。”盛悠然喜闻乐见。
穿越到五十年代,她能利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为祖国和家乡做点贡献,她肯定一万个愿意的。
“就是不知道回去教生产技术的技术人员,以后还回不回港城?”盛悠然多嘴问了一句。
因为她总能担心这六十年代的严峻形势,担心自己认识的人和内地牵扯太深,以后怕人遭殃。
“来,当然来了。”李同志笑着说:“他可是我的得力骨干,以后还要跟着我在港城打天下。”想到什么开心的事,李同志笑的非常灿烂:“他这次回去,还帮忙把我和他的家人都接过来。”
李同志以后要扎根在港城的,总不能和家人分开。
所以上面是同意他和那些扎根在港城的技术人员,都把家人带来港城,一家团聚的。
时代的变化,很少人能看透。
但大家活在当下的时候,都在努力把日子过好。
知道李同志他们能避开以后的严峻形势,盛悠然在心底为他们感到高兴。
“到时候嫂子到了港城,别忘了请我吃饭啊。”盛悠然笑着说:“乔迁喜得大办。”
“一定一定,你嫂子在内地厂里可是打铁娘子军,年年都能拿三八红旗的。”说起自己的媳妇儿,李同志表现的很骄傲。
他身为男人,也看不惯港城的封建糟粕。
都新社会了,怎么还要压迫女性?还有不少内地商人,搬迁来了港城后,就开始三妻四妾的讨小老婆了。
想讨小老婆的人很多,段庆华就是其中一个。
自从情人跳海死了以后,他就喜欢在外面消遣,发泄自己的欲/望。
这不,很快就和一个小模特儿搞在了一起了,还要娶回来当二房太太。
港城法律在五十年代还没废除一夫多妻的制度,所以阮庆华要娶二房太太的事情谁也拦不住。
段成美又和阮庆华大战了一场不说,还找人去把小模特儿给打了一顿。
盛悠然去约定好的咖啡厅和段树宏谈生意的时候,就看到段成美戴着墨镜坐在一旁,气呼呼的和段树宏骂阮庆华不是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