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娇娘也急着追问,一家三口围着余娘子,眼底满是震惊,隐隐还夹杂着些许失落。
虽然没人提,但三人都心知肚明,他们比起别的铺子,果然还是更心仪谢大羊肉馆。
眼看预热活动将近,一家三口还磨掌擦拳打算更近一步,没成想铺子竟被人捷足先登,这消息好比一盆冷水,浇得三人心里发慌。
“我是问了,可那官吏没说。”余娘子急得直跳脚,见状不妙赶紧把事情来告诉宋娇娘:“还让我别纠缠!”
正当一家三口面面相觑,情绪低落时,沈砚推门而入。他听见了方才余娘子的话,又见三人沉默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慌乱。
半响,沈砚走上前,先对着余娘子拱了拱手,才转向林芝一家:“关于谢大羊肉馆的事,我得跟你们解释下。”
林森见他神色认真,心里隐约有了猜测,却还是忍不住问:“沈郎?难不成是你……?”
“是我把铺子买下来了。”沈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话音落下,林芝和宋娇娘都是满眼的难以置信。没等他们问出口,沈砚又赶忙解释:“我也是前几日才办的手续,原本想等你们比赛结束后再寻机会跟你们说,没成想今日官吏便来将封条扯掉了。”
“我并没有打算开铺子。”
“事实上牙行那边一直催促官府办理手续,我打听一番才得知,牙行那边已接到好几家的问询,都是盯着谢大羊肉馆的。有两家还是城里做酒楼生意的,家底厚得很,说只要案子一有眉目,就愿意出高价全款拿下。”
他顿了顿,看向林芝:“你们盼着这铺子许久,可眼下的情况,即便预热活动赚了钱,加上你们手里的积蓄,离铺子总价还差不少。真等案子彻底了结,那两家肯定会抢着买,你们根本没机会。”
“我知道你们想盘下这铺子。”沈砚滔滔不绝说了一大串,随即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到林芝面前:“恰好这些资料还在我身上,你们看看,这是我查过这铺子的估值,加上谢掌柜欠下的债务,算下来总价得四千两百贯。你们拿到头名恐怕也只能凑到两千贯,剩下的缺口太大,即便走月贷,月利也不是小数目。”
林芝接过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铺子的各项费用明细,她快速扫了一遍,心里清楚沈砚说的是实话。
四千两百贯,即便他们拿到新人新年会的头名奖金,加上后续盈利,短时间内也凑不齐全款。
而有两家盯着这铺子,意味着即便他们拿出全款,都可能争不过竞价。
“所以你就先把铺子买下来了?”宋娇娘终于缓过神,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
沈砚点头:“我想着,与其让铺子落到别人手里,不如我先买下,再跟你们商量。”
他看向林芝一家,眼神甚是诚恳:“我知道你们不想欠人情,所以我琢磨了个法子。”
“你们先安心参加新人新年会,等比赛结束,再一次性支付我两千贯作为首款,剩余的两千两百贯便当是我无息借款与你们,你们每月还我两百贯,一年内还清即可。”
林芝大吃一惊:“这怎么行?”
沈砚笑道:“我可是有要求的,比赛结束,必须要付我两千贯,否则咱们的交易就不成立,如何?”
我相信你能拿到头名,你能吗?
林芝对上沈砚的眼眸,眸色沉了沉:我当然能。
第86章
林森和宋娇娘的心便像是一团乱麻,又惊又喜的情况不断翻滚涌动。
半响林森往后一靠,双手微微发颤,他与自家娘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情甚是复杂:他们又不傻,怎会看不出沈砚的心思?
尽管沈砚口口声声说要他们比赛结束后便付自己两千贯,方才能得这个交易机会。
可沈砚又不是开吃食铺子的,平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买铺子做什么?倒不如存在交子务里吃利息来得实在!
更何况还是免息借给他们!
上回他们在牙行打听得清清楚楚,官家交子务月息两分,审核却甚是严格。即便自家生意稳定,收益丰厚,可光是在汴京定居不到半年这个缺点在,他们以自家铺子作抵押,也就最多只能借一千贯。
剩下的缺口若是寻私人的交子铺,月息得三分到五分,多借一千贯,每月便要多付三十到五十贯利息,一年下来光是利息都够买下脚下这间铺子了。
林森在心里粗粗一算,忍不住倒吸口凉气。他上前一步,拉着沈砚道:“沈郎,这实在是太麻烦你了。”
“真不麻烦。”
“不不不,要不是你出手,咱们肯定有麻烦了。”林芝缓过神来,很快也想通了这些事儿。
她敛了神色,甚是严肃:“沈郎,这份情我们记下了。比赛结束后,我们定能凑出两千一百贯钱来,后续的款项也会按时还,不会浪费了你的一片苦心。”
“还有这利息——”
“等等等。”眼见林芝竟是提起利息来,沈砚赶忙打断她的话语,承认了自己的小心思:“咱们也算是朋友吧?互帮互助是应该的,你们再给利息就是不把我当自己人。”
“再说,我买这铺子也不是全为了你们,陶兄还跟我开玩笑,说等你们租我家铺子,往后他来吃烧鹅就能打折了。”
沈砚在租字上放了重音。
林芝暂且忘了利息的问题,眉梢上扬:“陶郎看不
起谁呢,回头我拿个头名,看看他还敢说什么?”
远在大理寺里忙碌的陶应策连打两个喷嚏,揉了揉鼻子。旁边的吕三见状,赶忙让人再去加些炭火,让屋子更暖和些。
至于沈砚听到林芝的回答,目光漂移了一瞬,然后理直气壮地点头:“没错没错,看他还敢说什么!”
说了半响话语,沈砚将今日大理寺订的餐食单子交给林芝,旋即便回大理寺了。
林芝望着沈砚的背影,若有所思,很快心里便有了主意:既然沈砚不肯收利息,那往后每日就给他留一份餐食,也算是表表谢意。其他的感谢方式,倒还得再琢磨琢磨。
而后,林芝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林森和宋娇娘,夫妇俩自是没有任何意见,欣然应下。
很快,时间便来到腊月二十三。
眼瞅着新人新年会的预热活动还有两日便要正式开始,林芝一家简单用完早食以后,也开始最后的检查工作。
“先把通知挂出去,往后几日暂停堂食,烧鹅和烧鸡跟上次一样,只接提前订购的单子,送上门去,别让食客跑空。”林芝一边说,一边把写好的通知递给林森:“头一日我跟着你们一起到御街上,待到后面几日我就在家里负责订单。”
“可以。”林森点点头。
“还有大理寺的单子呢?”宋娇娘在旁询问。
“大理寺的订单基本稳定了,每日差不多七十份,我一个人来得及。”林芝庆幸先前教了林森炸制手法,原本是想往后把这活交出去,如今倒正好解放了自己,也不耽误其他事。
顿了顿,林芝补充道:“不过得去赁两个仆妇或者闲汉,帮着杀鹅杀鸡,顺带给鹅吹气,不然我怕是来不及。”
林森把这事记在纸上,打算一会儿就去牙行寻人。他继续看清单上的下一条:“另外还有面包糠,今天得开始准备了。”
“嗯,预热活动有五日,这个量得做多点。”林芝想到这里,又说:“对了,还有腌制鸡肉的香料料粉,以及最后的料粉都得研磨好。”
林芝算了算,报出一个数字。
林森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多?那咱们去官营药局处理吧,那边有用牛马推动的大型药碾,速度能快些,就是加工费得收药材费的两成,有点儿贵。”
寻常富贵人家嫌贵,宁可让仆役用脚踏药碾子磨,可林芝觉得临时赁人既要花钱,又不知品行如何,倒不如去官营药局花钱买个省心,还能保证料粉细腻,故而她不假思索,当即点头应下:“就去药局,今日便把料粉都磨好。”
除去以上这些,父女两个还把摆摊用的推车、铁炉、油桶等工具挨个检查一遍,确认都能用,还额外备了些零件,以防临时出故障。
整理到一半,父女俩才发现忘了准备雨棚,林森赶忙去布庄加钱订了一个。
等工具都检查完,林芝又陪着宋娇娘去备年货。铺里太忙,年里要喝的屠苏酒、元旦早上吃的胶牙饧,都没工夫自己做,只能去铺里买。
还有糟卤酱腌等制作的鸡鸭鱼肉,也得备足。
再来母女俩还去纸扎铺订了春联、桃符和门神画像,最后两人是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家中。
腊月二十六日,乃是新人新年会预热活动的头一天。天还未亮,犹在睡梦中的林芝就被屋外宋娇娘的喊声惊醒:“下雪了!”
林芝懵懵懂懂地坐起身来,披着夹袄到门口,推开一条门缝往外看:昨日睡下时还光秃秃的院子,竟已铺了一层薄薄的雪,如同盖上一层雪白的地毯。
寒风从门缝里直往里钻,刮得脸生疼,林芝赶忙攥紧袄子领口,把门给关严实了。
等把自己裹得像颗圆滚滚的棉球,林芝才推门而出。一家三口简单洗漱完,就忙着往推车上搬东西:油桶、面盆、装着鸡肉的木桶,还有磨好的料粉,件件都用厚布裹着,生怕沾了雪水。
收拾妥当,三人推着车往御街去,路上的雪虽不厚,却让车轮走得发沉,等赶到时,比原计划迟了半盏茶的功夫。
尽管如此,林芝一家还算到的早的,隔壁两个摊位都还空着。
可刚把推车停稳,天上又飘起了雪粒子,打在脸上凉凉的。
林芝一家早有准备,林森扛起雨棚支架,宋娇娘扯出油布,两人配合着把支架插在地上,用油布盖好、系紧,动作麻利得很。
没一会儿,一个严实的雨棚就支起来了,他们把食材、工具一一摆进棚下,倒也稳妥。
而不远处的几家铺子就不行了,他们压根没准备雨棚,眼瞅着雪粒子越下越密,方才手忙脚乱地翻出备用的油布,几个人围着油布扯来扯去,半天没搭好,急得额头都冒了汗。
林芝一家没工夫看旁人,虽说天寒地冻,可御街上已渐渐有了人影。
想来是新年会的名头太响,不少人特意早起赶过来凑热闹。
没一会儿功夫,整条街就热闹起来,各家摊位见状,都加快了动作。
林芝眼瞅着斜对面的摊位支起红漆木桌,摆上细瓷碗,看样子是卖饮子亦或是汤羹的;还有的铺子架起炭炉铁架,阵阵肉香蔓延而出,应当是卖炙肉烧烤的;另外还有铺子把蒸笼摞得老高,白雾裹着甜香氤氲而起,想来是卖蒸点果子的。
林芝也赶忙动手,往炉膛里添了几把干炭,火苗‘噼啪’一声窜起来,很快把铁炉烧得发烫。
她把铁锅架上去,又往里面倒进大半桶菜籽油,油面平静下来,只等着温度慢慢升上去。
“呜哇,人好多。”宋娇娘低呼。
“……真的。”林芝抬头看了一眼,只觉得牙酸得厉害。只见远处的街口黑压压一片,全是往这边来的人。
就在母女说话间,会场里的人已是越来越多。有身着锦衣华服的富家郎君和娘子,被仆从围着,慢悠悠地在摊位间穿过;也有挎着布包的寻常百姓,三五成群,眼睛亮亮地盯着各家吃食。
因着天冷,卖汤羹的摊子前率先围了人。摊主用长勺舀起滚烫的汤,倒进细瓷碗里,白雾裹着鲜气散开,可几个富家子弟刚凑过去,瞥见粗瓷碗,又皱着眉扭头走了。
林芝嗅着香味,暗暗庆幸自己没做鱼丸汤,不然撞上是其一,用具也是一个大难题。
要是自己也用细瓷碗,怕是也留不住这些客;可要是用银器,成本又太高,实在不划算。
这么一想,林芝愈发觉得自己选择炸物是选对了,不用讲究碗碟,用油纸包着就能拿,方便又体面。
“油热了!”宋娇娘探了探油温,忙朝林芝喊。
林芝回过神来,双手捧起腌制好的鸡柳,往面包糠盆里一滚,金黄的糠粒均匀裹在肉条上。
随着鸡柳落入油锅,清脆的滋啦声和油香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等林芝将炸好的鸡柳捞起并撒上料粉,铺子前已围着不少人了。
“这是啥吃食?看着倒新鲜!”第一位客人是名牵着女童的老太太,想来是被孩子缠得没办法,才停在棚前。
“大娘,这是炸鸡柳,裹了馒头糠炸的,外脆里嫩,您尝尝?”林芝夹起一根递到老太太手里,又夹起一根给了小姑娘:“小妹妹也尝尝,很好吃的哦!”
“谢谢大姐姐!”小姑娘双手接了过来,双眼亮晶晶的。她吹了吹凉,赶忙咬上一口,清晰的酥脆声顿时在人群里奏响:“唔——好好吃!”
“这孩子,也太夸张了。”老太太笑着嘀咕,把鸡柳放进嘴里。下一秒,她的眼睛也睁大了,嚼了两下,忍不住问:“这鸡肉怎这么嫩?一点都不柴?”
说着,她从钱袋里摸出铜钱:“给我来两袋!不!三袋!”
有了第一个客人,很快就有人围过来,你一袋我两袋,盆里新鲜出炉的鸡柳没一会儿就见了底。
林森见状,下意识想要接手活计。没曾想林芝没让位,而是催促林森:“这人比咱们想得还要多,爹,你先回家里一趟,再拿两
箱子的鸡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