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玄端广博的男子,他体态微醺,有些醉意,正不受控制地向荷花池中倾倒。他身侧还站着一个人,王百龄画人画的并不精细,也没有上色,但仍然可以看出,他极力描画了那人身上繁复古怪的花纹。虽然画中两人并没有交互,但想必,此人便是致使颍川王死亡的真凶。
冯般若一眼便看出,那花纹与她在赵太医灯罩之内找出的布片极为神似。如此来看,几乎可以确定颍川王与他那未出世的孙儿,都死在同一个人的手中。
只是这个人为什么十年都不曾换过衣服?
冯般若思及此事更觉得心惊。她看向郗道严,嘴唇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半晌之后才吐出两个字。
“官服。”
“是,就是官服。”
郗道严道:“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许只是同一个官职。身处这个官职的人,始终要做这样的事情。”
“起先我还不明白,为什么陛下盛怒之下要处死所有当夜跟在颍川王身边的人,颍川王看似失足落水,陛下处置下人救护不利也就罢了,如何要杀死这样多的王公子弟呢?原来是这样,因为他发现了颍川王死时,有人正在颍川王府亲眼目睹了,颍川王遇害的整个过程。”
“您还要继续探查吗?”
“此刻,或许也由不得我了。”
冯般若叹了口气,仰头望向天地之间未明夜色。长夜仿佛没有尽头。
翌日,韩国公府前来报丧,说王百龄突发心疾,已经于昨夜去了。
冯般若原本是很震惊的,可她想起昨夜王百龄对她说的话,一时也觉得不足为奇。一直都有人在暗中窥伺着他们,此人暂时没有对冯般若下手,可能仅仅是因为还没有收到定斩不饶的指令。
冯般若带着郗道严去韩国公府奔丧。马车碾过枯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她掀开窗帘,望着路边大团大团坠落的杨柳,想起十二年前——尽管对她而言,那仅仅是前两个月的事情。那时他青春年少,镇日斗鸡走犬,天地轮转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一瞬。
而在她的眼中,仅仅过了个把月,这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已经迅速枯萎褪色,成了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傻子。随后,在他终于决定结束这十年装疯卖傻的生活,跟她说一句正经话的时候,他死去了。
冯般若一时有些接受不了。这也是她第一次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去参加亲友的丧仪。她掀开车帘,先闻到了满院的香烛纸钱味儿,莫名教她觉得苦涩。
朱门上挂着的白幡被风卷起,纸钱纷飞,仿佛是一场秋日的大雪。门口的家丁穿着孝服,见她来,忙躬身:“王妃里边请,国公夫人正在灵堂恭候您大驾。”
灵堂设在正厅,正中央的灵牌用黑墨写着“故韩国公府幼子王百龄之位”。字体中正笔直,想必王百龄一生从未写过这样端正的字。
“王妃,您来了。”
有王百龄的晚辈跪在灵旁的蒲团上向她磕头,随后由韩国公夫人上前挽住她的手。韩国公夫人的手布满了皱纹,像枯枝一般。她满脸憔悴地看向冯般若:“王妃,倘若我知道他至多只有这样一点寿数,也不会不允他和自己心仪之人在一起了……”
冯般若大吃一惊,追问道:“他竟有心仪之人?是谁?”
韩国公夫人却摇了摇头:“如今阴阳两隔,什么都不用再说了。是我前世欠了他的,他今生便托生成一个讨债鬼,向我讨债来了。如今更是先于我死去,他日我到黄泉之下投胎转世,不知还能不能见到这一个冤亲债主。”
冯般若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劝和才好,她手足无措地往后瞥了一眼,韩国公夫人这才注意到她身后的郗道严,不由问:“这位郎君是?”
“在下北海郡王,郗道严。”
旋即,他又问:“敢问夫人,令郎临死之前可曾留下什么话吗?”
-----------------------
作者有话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可惜菠萝女士只有十四岁,王百龄痴心错付了。
第47章 身死真相 那……新婚当夜……去死…………
“倘若他能给我留下只言片语就好了。”
“这样我也能知道他走得甘不甘心, 还在惦记着什么。”
韩国公夫人浑浊的眼睛里登时泛起水光。她摸向袖中,摸出一沓子皱巴巴的纸来, 递向冯般若:“这是他的遗物,王妃跟他相识一场,就当是为了缅怀故人,拿着吧。”
冯般若接过,展开一看,上面画了一枝山茶花。
她往后又翻了几页,倒是一个字也没有,只是几张工笔勾勒的画。没有上色,只是些简单的线条,上头的少女或骑马, 或读书, 或是倚靠着书桌在明媚的春光下打瞌睡。虽说画中没有勾勒少女的面目, 她却隐隐觉得, 王百龄画的是自己。
她有点不明白王百龄画这些做什么,但是此刻仿佛不是纠结此事的时候。她吊唁完了王百龄, 转身跟郗道严一并告辞。王百龄的信息已经为她提供得很清楚,她现在要找的, 是穿这样紫色官服的人,如此才能为王百龄报仇。
冯般若走出韩国公府, 隔着遥遥人海, 她看见有一个身着玄衣、系着紫色腰带的人正在人山人海之中盯着她看。冯般若即刻就要起身去追, 郗道严在她身后喊了一声她的名字,她没有听清。
一路上关于此人是谁,在她脑中渐渐有了指向。皇帝是有一支私人暗卫的,名唤龙湖卫。龙湖卫只效力于皇帝一人, 因此,他的衣袂可以沾染龙涎香的气味。且那紫色布片上的花纹,也正是团龙纹。
紫色团龙纹,除非皇帝特许,是没人敢随意拿来用的。
此人绝非善类,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冯般若一双眼紧紧盯着他,却见他的身影在人山人海之中微微摇晃,像条游进水里的蛇。
她没有驭马,又追不上此人的身法,只得沿途攀爬至高处,自酒楼屋檐上观察他的行动轨迹,锁定后又展开弓箭,三箭齐发,那人躲开第一箭和第二箭,却被第三箭射中后心。随后冯般若宛如一颗炮弹一般从天而降,狠狠踏在他身上。她拎起那人的衣领,却见他已经咬舌自尽,徒留一具身体在她手中了。
然而没关系。冯般若比对了他身上织锦的花纹,以及身上的令牌,已经确定了他的身份。她在截获此人之后不免陷入些茫然,下一步她该怎么做,难道要去找皇帝对峙吗?
冯般若决定先去找皇后。
她把此人的尸体送回颍川王府,随后怀抱着必死之心入宫。可当她走到宫门口时又情不自禁勒马。
皇后会将真相告诉她吗,即使皇后告诉她真相又会怎样?她又能怎么样?
但即便是话不出口,而今她也需得见到皇后。然而当她闯入凤鸣宫时,皇后却不在,满殿宫人谁也说不出皇后去了何处。她正转身要走,风却吹动了一册书。
冯般若似有所感。她止步在空无一人的凤鸣宫,一步一步往回走,直到她走到书桌前,捧起那册书中间夹的一张纸,她看着纸上的字迹有些眼熟,但她一时说不出是谁的字。
很久很久,她想起来,这是杨妈妈的字。
这张纸已经有些年头了,泛黄斑驳,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纸上写的是“颍川王已溺毙,王妃不曾察觉,请主子放心”。
这是什么?
冯般若看得一怔。
随后从屏风后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有人拉开纸屏,从大殿的深处走出来。
是卫玦。
卫玦先是试图阻拦她冒犯帝后,而后在听到她说此事关乎他父亲死因时陷入罕见的沉默之中。
许久他道:“母亲,其实我知道阿耶是怎么死的。”
卫玦只比冯般若小三岁。颍川王死时,他也是十四岁。
他那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一直招蜂引蝶,力求为他寻找一个权势最彪炳的后母。但是这一切其实跟他都没什么干系,因为父亲的心思早已不在他身上,他孤身一人在颖川王府之中,想吃顿饱饭都很困难。
卫玦或许愚钝、蠢笨、优柔寡断。但是他有一个优点,那便是自他开始明白他自己的人生全部要依靠自己以后,他心中时时刻刻想的便是自己的利益。
颍川王和冯般若敲定婚约之后,有一次,皇后提出要见见他,颍川王便带着卫玦入宫拜见皇后。可是皇后只看了他一眼,就令人带他去御花园玩了。他明白皇后不喜欢他,便尽力表现得乖巧懂事,乖乖地跟着妈妈出去,随后孤身一人在花园中的垂廊之下一坐便是一整日。
眼见天黑了,却没有妈妈来带他离开花园,情急之下,饶是他也忍不住四处乱走。走着走着,却走进了一间密室。隔着窗棂,他听见了皇后的声音:“……可是卫天石不日将和般般成婚。当年,他阿耶是如何向我表的忠心?他跟我说他只要陛下能将他从岭南召回来,哪怕我要他即刻去死也在所不惜?可他才死了几年,他的儿子,竟然开始图谋起我的女孩了。”
有人说了些什么。
皇后又道:“无妨,颍川是个好地方,既然他要送予我的女孩,我也不在乎。”
那人又说了些什么,这次他隐隐绰绰听见几个字。只见那人说:“那……新婚当夜……去死……”
皇后道:“好,此事就交给你办。”
卫玦大惊失色,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却不小心一脚踩中了一根枯枝,发出极大的响声。他正要逃,后颈已经被人擒住,不过眨眼之间他已经被那人摁在地上,他勉力抬起头,只能看见眼前一双明黄色的凤头履。
“原来是你。”
“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卫玦忙道:“我什么都没听见,我什么都不知道!”
回以他的是皇后的一声浅笑:“你既这样说,便是什么都听到了。”
有人摁着他的肩胛,掰扯得他痛极。他死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痛呼出声,随后他感觉那人在他背后做了什么动作,必定是要杀死他。冷汗滚滚而落,他不由想到,他才十四岁,难道就要这样去死了?
这样不行。
他思来想去,想到皇后要除去的不过是他自己的父亲。他立刻道:“您别杀我,我知道您要做什么,我可以帮您。我是他的儿子,他不会防备我,您把事情交给我办,尽可以放心。”
“哦?你想好了,他可是你的父亲。”
“父亲?”卫玦不由冷笑一声,罢了他道,“他一生从未向我尽过半点做父亲的责任。他待我还不如待一条狗,自从我阿娘去世之后,我已经三年不曾见过他了。他既不把我当成儿子,我又何必把他当成父亲?”
他身上的冷汗流了又干,干了又留。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很久,又仿佛只过了一瞬。
“我喜欢听话的孩子。”皇后道,“倘若你一切都听我的,你想要的一切我都会给你。可倘若你敢违背我……”
“那您就杀死我。”卫玦立刻道。
“您捏死我,跟捏死一只蚂蚁也没什么不同。”
因此大婚当日,是卫玦亲手将皇后赐给他的毒药下在颍川王卫天石的酒盏之中。颍川王不曾防备他,痛快饮下,随后形容如同酒醉,丑态毕露,更有甚者要带众人去看他私藏的“宝贝”。这种毒药并不致命,在夜风之中他渐渐冷静下来,觉得不妥,便借故将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遣散。
随后,颍川王自觉醉得厉害,想去荷花池畔掬一把水洗洗脸,却不想被荷花池畔恭候他的龙湖卫当场截获,顺势推入水中。怀抱着满腔抱负的颍川王卫天石,死时无声无息,连一片稍大的水花都没有惊动。
颍川王死后,卫玦听从皇后的话,跟在冯般若身侧,俯首帖耳地做一个孝顺儿子。皇后果然如约将世子之位允诺给他,可是却迟迟不肯让他袭爵。
卫玦猜测是如今他逐渐长成,皇后对他心存忌惮,因此不肯让他袭爵,所以才加倍讨好冯般若,企图从冯般若这边着手让他袭爵。只是他毕竟帮皇后做了事情,皇后愿意留他的性命,可是越宛清腹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颍川,多么富庶的地方,食邑两千,逼近京畿。
或许皇家从不曾想过要把颍川留在藩王的手中,又怎么能让这个藩王平安地生下继承人?卫玦对冯般若道:“听说母亲在灯罩里找到了一块紫色的布料。”
“那块布是我烧的。”
“赵太医死前,龙湖卫曾亲自监毙。随后按照上头的指点,解下自己的腰带留在案发现场待查,如此来到此处的刑官一看便是此人乃是陛下赐死,不会深究。我一去就看见了,但我想到母亲时候必然会亲自检查现场。”
“我不想让母亲知道此事,因此我把那腰带烧了。不想,母亲还是捡到了一块残片。”
“今日我入宫,也是皇后娘娘传我来的。我今日也没见到她,只有宫人传令,要我在此静候。我早就想到了,会在这里见到母亲。”
冯般若忽遭如此冲击,不免心魂激荡。许久,她问:“皇后去哪里了?”
“我也不知道。”卫玦道,“只是,母亲,这件事本就是不会有结果的,您又何必深究呢?”
冯般若道:“死去的是你的父亲,你的儿子,我没想过你接受得这样快。”
“您也说了那是我的父亲,我的儿子。”他道,“不是我。”
冯般若讷讷地望着他,良久,她道:“我没想过,我这一生竟然从没有看清过你。”
“母亲又看清过谁呢?”他不由失笑,“郗道严吗?”
“难道他接近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目的?他找上母亲,盯上的也是颍川这片封地。他如今只是一个小小郡王,所辖北海,高寒偏远,寸草不生,还日日都有戎人侵袭。他自这次上京来,想的不过就是绞尽脑汁地勾引您,想要让您将他的封地从偏远的北海置换到中原来。他只是个卑贱的孤儿,您从不该相信他的心。”
“母亲,皇后这次要我来,是想让您看清一切。这世上待您最真心的,除了皇后,没有第二人。您该做的就是相信她,服从她,只有这样,您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才能得到世上所有最好的一切。”
冯般若一眼看破他的心思:“只有这样你才能袭爵。”
“是,”他并不避讳,“我是您的儿子,我跟您其实才是最亲密的利益共同体。您获益,便是我获益,所以我也希望您能做出一些正确的决定。”
“什么是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