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71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护卫他的百户官与火车站的站长经过交流,站长立马调配了一辆火车给朱瞻壑他们。
  走上火车车厢内坐下,不止是沐氏感到惊奇,就连朱瞻壑自己,以及护卫他的三十余名骑兵都感受到了惊奇。
  “殿下您也是第一次坐吗?”
  沐氏系好安全带后询问朱瞻壑,朱瞻壑摇摇头:“不是第一次,但之前坐的时候没有这么精美的车厢。”
  “这东西速度有报纸上说的那么快吗?”沐氏就好像一个好奇宝宝,但朱瞻壑很有耐心的解释:“应该是。”
  朱瞻壑刚刚说完,操作火车的司机便下车来到车厢,半跪在地上小声询问:“殿下,要全速前往北京,还是慢一些?”
  “全速吧。”朱瞻壑没有询问全速是多少,而这也将是他今日最后悔的事情。
  “草民领命。”闻言的司机作揖,随后起身返回了驾驶室。
  不多时,刺耳的汽笛声响起,拉拽着车厢的火车开始向着北方进发。
  只是一开始,朱瞻壑就感觉到了不对劲:“这车……似乎起步的有些快。”
  “快点不好吗?”沐氏前一秒还在诧异,后一秒便感受到了一种推背感。
  得到了朱瞻壑指令的司机当即全速向北京前进,由于拉拽了煤炭和水箱,因此速度最快能保证在每个时辰八十里左右。
  那速度,几乎与八百里加急差不多,因此刚刚火车出发没多久,车上便有人开始呕吐了起来。
  这时朱瞻壑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座位下有木盆,纷纷拉出来,表情痛苦。
  “殿下,这……”
  “呕!”
  沐氏还想说什么,却见朱瞻壑一开口便朝着木盆吐了一堆。
  上火车前,由于报纸上的时速写着每个时辰三十里,他误以为这是乘车时速,因此他故意吃了许多东西,担心要到明早才能抵达北京。
  故此当眩晕感传来,朱瞻壑立马顾不得形象的抱着木盆猛吐起来。
  沐氏没有什么晕车的感觉,反倒是朱瞻壑吐得不成样子。
  “殿下,要不我们下车骑马去吧?”
  沐氏瞧着朱瞻壑的模样,心疼的劝说着,但朱瞻壑吐干净后稍微舒服了一些,立马抬手强撑道:“无碍,我不过是午饭吃多罢了,等会就没事了。”
  “骑马去北京最少要五天,乘车最多明早就能到,放心,我没事的……呕!”
  话音还没落下,朱瞻壑又抱盆猛吐起来。
  如此反复折腾,直到他肚子里空空如也,他才稍微消停了下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他迷迷糊糊之间,沐氏突然拉了拉他。
  “怎么了?”
  瞧着窗外的漆黑,朱瞻壑恍若隔世的询问着沐氏。
  “刚才护卫来说,还有二十里就到北京了。”
  “二十里?”
  沐氏的话让朱瞻壑咋舌:“我睡了多久?”
  “三个多时辰吧,臣妾也不知道。”沐氏交代着朱瞻壑的睡眠时间,朱瞻壑见状表情古怪。
  在他怀疑的目光中,火车继续行驶了大概两刻钟,随后缓缓降低了速度。
  不多时,火车停在了挂着火把的站台前。
  走出车厢,朱瞻壑看着站台上悬挂的“北京东站”三个字,表情比坐了过山车还丰富。
  “这火车,果然是个好东西……”
  刚刚评价完,朱瞻壑想到了自己刚才在车上狂吐的画面,不免尴尬:“若是我不会吐就好了。”
  “殿下,我奉陛下旨意前来接您入城。”
  朱瞻壑还在回忆自己的窘迫,站台上的李失却走上前作揖,解释自己来接他的任务。
  “我爹还真是神通广大,我什么时候到他都能知道。”
  朱瞻壑啧啧几声,随后想到了自家退位的爷爷,以及自己即将随爷爷北征的事情,瞬间干劲满满。
  “爹,您瞧着吧,儿臣这次北上让您好好瞧瞧儿臣的本事!”



洪熙之隆


第470章 洪熙元年
  “儿臣叩拜皇帝陛下!”朱瞻壑抵达北京翌日,一大早他便来武英殿请安了。
  那下跪唱声的动作一气呵成,让正在处理奏疏的朱高煦瞥了他一眼,冷淡道:“规矩和以前一样,不兴跪礼。”
  “诶!”听到这话,朱瞻壑连忙起身,亦失哈也笑着亲自为他抬来了椅子。
  待他坐下,朱高煦这才慢慢开口道:
  “这次让你跟你爷爷北征,你这一路多看多学,不要轻敌冒进,不要以为自己能对付几个游勇散兵就不把敌人当回事。”
  “在战略上,你可以轻视敌人,但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懂了吗?”
  朱高煦侧目质问,朱瞻壑连忙陪笑:“爹您放心,儿臣懂这些道理,书本上都学过。”
  “书本上学过不代表会运用。”朱高煦轻哼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高谈阔论的儒生讨论战事,又有几人能真正上战场打仗?”
  “纸上全是开阔地,一股脑儿把山头全忘记,一旦到了战场上,十有九个都拉稀。”
  “我对你这次北征不抱太大的希望,只要你能带好手上的一个百户,别让人帮忙就行。”
  “如果你要是战败,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立马自尽,别被人俘虏了来恶心我。”
  朱高煦对朱瞻壑毫不客气,他觉得朱瞻壑就是有一股心气,觉得自己样样不输人。
  这种心气到了战场上,是要吃大亏的。
  “爹,您不至于这么说吧……”
  见自家父亲这么不看好自己,朱瞻壑汗颜。
  “事情你记住就行,如果下不了手,可以让别人替你下手。”
  整理了一本处理好的奏疏,朱高煦便摆手道:“去你爷爷那吧。”
  “诶……儿臣告退。”
  朱瞻壑心虚的作揖退出武英殿,来到殿外便见到了前来接他的郑和。
  郑和脸上挂着笑容:“是否如我所说一般?”
  “郑大伴,还真让你说中了,我爹真瞧不上我。”朱瞻壑尴尬的摸了摸不存在胡须的上唇。
  “挺正常,陛下这种人数百年难出,想让他瞧得起别人,别人就得拿出真刀实枪的功绩来。”
  郑和很开明,但也劝解道:“这次北征,奴婢会跟在太上皇身旁,故此殿下你左右便无人帮助。”
  “况且,陛下也下了令,旁人不得帮助您,故此这次北征,你还是中规中矩些比较好,能带一百人已经不算少了。”
  “如果能把这一百人带好,后面便可以带一千人,一万人……”
  郑和不断安慰着朱瞻壑,同时也不忘警醒他。
  朱瞻壑闻言颔首,最后在郑和的带路下前往了城外的大明宫。
  走出皇城范围,繁华的北京内城也由此被朱瞻壑阔别半年所见。
  “昨日回来的时候是夜黑宵禁,如今来看,半年不见,北京繁华了许多。”
  朱瞻壑坐在马车上,看着宽阔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免发出啧啧声。
  自大明迁都,南京的政治位置一落千丈,只剩下了经济位置依旧很重。
  不过仅凭经济,南京还需要与苏州、杭州竞争,如此人口恢复的速度并不算快。
  只是在没有放开人口随意出行的这个时代,南京的人口恢复速度已经名列前茅了。
  “郑大伴,你说我大明朝现在有多少人口和多少耕地了?”
  朱瞻壑突然询问起了郑和,郑和闻言愣了愣,随后沉思片刻后才道:“虽说文册没公布,但若是算上西南改土归流的人口,怎么说也应该突破九千万了,至于耕地应该不到七亿亩。”
  “这么慢啊?”朱瞻壑居然觉得人口增长的很慢,这让郑和语塞道:
  “在陛下没有推广医院前,国朝百姓的夭折率可不低,即便到了当下,夭折率也在20%左右徘徊。”
  “这一年若是有二百万婴儿,那大概有四十万会死在周岁前,剩下的一百六十万里,能活到成年的恐怕也就一百二三十万吧。”
  郑和这话说的有些吓人,但事实确实如此。
  尽管大明朝已经开始推广府级医院,但大明二百多个府,每个府需要的各科医生最少不能少于一百五十人,医护更是不能少于四百人。
  看上去不多,但放眼二百多个府,那就显得很多了。
  如今大明两京十五布政司,仅有两京与沈阳、吉林、西安、河南、太原、杭州、南昌、交趾这十个地方有成体系的五年医学院。
  每所学校每年新生多则四五百,少则二三百,每年能毕业的学生也不过四千多人,其中能成为医生的仅有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基本考试不合格,需要在地方担任医护三年后回医院学习重考才行。
  也就是说,大明每年培养的医生,顶多也就能满足十一二个府级医院罢了。
  就这样,还是大明不断向小学毕业生、中学毕业生不断推广的结果。
  可以说,在大部分学子看来,医生或许是个不错的职业,但在整个时代背景下,医生就是中九流的行当。
  当下有医院的府城,算来算去也不过才四十几个罢了。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起码还需要二十年才能让大明的医疗覆盖所有府城,而府城下还有一千七百多个县城……
  只是相比较来说,当下的医疗环境和卫生环境比洪武年间好上太多了,故此城镇婴儿夭折率才会有所下降。
  “日后若是医院能全面推广,那朝廷的人口增加恐怕十分恐怖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7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9/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