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老者连连摇头:“若是一年种两季,如何忙得过来?再者说了,土地又不缺,何必如此累。听人说起江淮一带,到了麦熟时节,要雇人来做麦客呢。”
  王宵猎点了点头。确实,江淮一带种麦的地方,麦熟的时候要雇麦客。不过与后世不同,现在的麦客多是江南来的。他们沿着河流一路北上,正好麦子是从南开始熟,越到北方越晚。一季麦收下来,麦客的收入与自己种地差不多,是江南一带人的生财之道。
  想起前世时候,就是到河北一带,也都是一年种两季。抢收抢种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学校里都要放麦假。小学生们一起到收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成一种时代风气。这个时代,由于中国的人口还少,土地也还多,与后世大不相同。
  想了想,王宵猎也就明白,此时的耕作制度与后世是不同的。推广种植麦子,大部分地方也只是替代粟而已。只有人口稠密地区,才有动力种植两季。
  官府税收和主户收租为什么只算一季?因为算两季,第二季就没有人种了。又不是缺少土地,何必劳心费力?想多收粮食,多种地就是了。
  前世的时候,经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如何如何。比如安土重迁,比如勤俭节约,比如多子多福,比如重男轻女,诸如此类等等。其实中国人未必这样。只是特殊的条件之下,形成了这些习惯。当外界的条件改变,这些也就变了。这些习惯,远远不能称为文化,只是条件所迫不得不如此。
  有些文人,不能够深刻地思考认识问题,而只会看表面现象。为了表示自己与众不同,往往就瞎琢磨出文化来。比如说中国人安土重迁,进入工业社会,中国的大迁徙世所罕见。说中国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实际上工业化到了一定程度,人口出生率便大规模下降。而且随着男方结婚负担加重,社会男女地位相差不多,很多人开始喜欢女儿起来。比如说中国人勤俭节约,实际上物质大丰富之后,中国人的奢侈浪费不弱于其他国家。这是某个时期中国人有的现象,远远不能称为文化。
  这个问题推广开来,还有更多。大多是本来没有文化的人,把一些现象当成文化,用来显示自己是文化人。比如满清时北京城里很多八旗子弟,数百年形成一些习惯,就被有些人称为传统文化,还有人自豪地称为北京人的讲究。甚至讲传统文化,就有人把这些人中的一些老人请出来,说要给现代人讲一讲老礼。什么老礼?大部分只是旗人在富贵时和穷酸时的一些习惯而已。
  再比如,京城京剧班子里的一些习惯,也被人称作了传统文化。什么敬茶磕头,这班那班,实际上中国的广大地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种习惯。
  什么是文化?这应该是个严肃的词,有厚重的内涵。只是被有些人,没有文化强装文化,把这个词从天上拽到了泥土里。不管是什么,瞎讲几句,就是传统文化了。吃是文化,玩是文化,喝是文化,有点历史的都叫文化。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小吃,瞎编个乾隆、慈禧的故事,竟然就公然叫文化了。到了最后除了真正的文化不是文化,瞎编的什么都是文化了。
  现在回想起来,前世的中国文化,其实是非常贫瘠的。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数千年的厚重历史,对于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并没有什么帮助。向外国推广中国文化,就是中国功夫,中国饮食,这个牛,那个欧。真正的文化,反而无人讲起。


第142章 文明应该做什么?
  太阳升起来,天气开始热了。修路的人们唱起号子,随着微风飘荡。有人唱起民歌,伴着高吭的号子声,让繁重的工作有了些婉约的感觉。
  王宵猎突然有些明悟。到底是什么是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文化,离不开这些辛勤劳作的人民。只有深入到人民里面,才能真正感受中国文化。
  新中国刚建国,许多事情有了新面目。许多人被派到劳动人民中,总结人民的文化生活。那个时候有山歌集,有各种各样的民族舞蹈研究,有许许多多针对劳动人民的文化采集。如果社会正常发展,这些研究活动最后升华,中国文化的复兴才算有了基础。
  可惜这个活动很快就被打断了。研究活动归于沉寂,不许人乱说话,不许人乱研究,整个社会要整齐划一,文化也就发展不起来了。再之后,社会放开了,但沉浸到人民中间,了解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的人也没有了。甚至一些音乐人搞民族音乐研究,也不愿到人民中间去。而要跑到深山老林里面,跑到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
  想到这里,王宵猎不由想到前世一个著名的歌手刀郎。横空出世,却不被音乐圈接受,有人坚称他那不叫音乐。为什么呢?很难说为什么。只能说,中国没有音乐文化很久了。再之后,各种各样从洋人那里流行的就进来,什么摇滚、爵士,什么民谣,甚至就连RAP也能够风行一时。
  人民的娱乐,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称之为文化。不是历史悠久,就是文化久远。形成文化,是需要沉淀的,是需要有人进行升华的。没有沉淀和升华,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称为文化。
  在这个基础上,与自己民族的政治、宗教、意识形态等等结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可称之为文明。
  文化没有那么低级,文明也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文明社会,不是从其他地方抄来的,而是广泛学习博采众长,从自己的基因中生长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官方说出因为哪个文明地方不吃狗肉,所以我们也不能吃。说明这些人根本不懂文明,而且不懂党的政策、制度等等,完全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干什么的。
  晚清民国,面对内忧外患,一群人挺身而出。他们控诉旧社会的黑暗,歌颂未来的文明。他们号召要请德先生和赛先生进来,建立一个新社会。百年之后,回头再看,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些人最大的作用,是号召打破旧社会旧文明,某种程度上是一些破坏者。
  破坏者不能代表进步?当然不是。腐朽到了骨子里,大破才能大立。打破旧的,本身就预示着新的到来。只是大破容易,大立太难,这个难度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象。
  伟人说过,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回过头来看,只是善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还是遥遥无期。
  前世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美国作为世界霸主,认真地说,历史上所有伟大文明所拥有的荣耀,美国几乎都拥有了。打败法西斯,纵横四大洋,独孤求败,万国来朝,甚至成为全世界许多人心中的文明灯塔。中国发展再快,面对这个霸主的打压,依然是困难重重。
  但是如何呢?当独霸世界之后,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光环就开始褪色。人们可以总结出无数的原因说明这个问题,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方方面面。但最核心的,还是文明出了问题。对人类前途、社会发展等等大方向上变得迷茫。学术上,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而名声大噪。政治上,把自由、平等、民主等等变成了口号,而政客们则认为自己说谎、欺骗、抢劫是正常的。
  文明不是欺骗来的,也不是靠抢劫来的。靠武力抢劫,世界上最成功的应该是蒙古人。然而几百年后,蒙古也只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人类的文明史上何曾有他?
  西方的崛起,开启了一个科学的时代。技术革命,生产力日新月异,整个人类社会,数百年间完全成了以前不敢想象的样子。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认为人应当自由,应该平等,人类应该获得解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人类革命。这是对人类的贡献,不管他们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能被忘记。
  功是功,过是过,这是对历史应该有的态度。西方崛起过程中,伴随着殖民、侵略、屠杀,甚至种族灭绝,这是不应该否认的。但是,西方文明崛起过程中,确实也带来了人类文明升华。
  西方崛起,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受到影响,包括中国文明在内。如果有中国新文明诞生,必然带着西文明的烙印,这不可否认。但是,世界各地如果产生新文明,应当与西方文明不同,这也是应该的。简单照抄,为什么西方文明要转到你的手里来?
  最典型的,就是东亚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等等,很明显的,即使他们进入了发达社会,与西方还是完全不同。当然,他们的发展还支撑不起来一个新的文明。
  总有人说,中国在世界上没有与实力相称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打压,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打压。一些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印象,中国人低人一等。或许有道理,但也仅仅是有一点道理而已。
  在中美对峙的时候,如果美国突然崩溃,没有能够打压中国的了。中国自己问一问,这个世界会不会像对待美国一样,对待中国?你的文明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政治是什么?经济又是什么?从基本的理论上,哪些是其他国家可借鉴的?哪些是他们仰慕不已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很容易,自我批评很难。新中国的成立,是由人民军队打出来的。而不是哪种新思想、新理论,引起思想变革建立新社会。
  总有些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人民军队没什么了不起,不是这里偷奸,就是那里耍滑,不是堂堂正正席卷天下的。总有人认为,自己从洋人那里学了这个理论的三两句,那个理论的三两句,自己就应该高高在上了。总有人认为,不需要去深入研究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只要老老实实地听他们宣讲、启蒙、照抄就好了。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学了洋人那么多,在中国却总是怀才不遇。
  从洋人那里学习三两句,到中国就能成为人上人了?如果真这样,中国文明更加看不到希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更加遥遥无期。洋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是要用的,是要融合到中国文明中。而不是把中国变成洋人的样子,就文明了,就现代化了。
  王宵猎记得,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进步,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比如音乐,粉丝和专业圈子里捧上天的一些歌星明星,大多都卖给粉丝。一些广泛流传的歌曲,被批为农民音乐,粗俗音乐,不过是口水歌,登不得大雅之堂的音乐。
  音乐是文明的音符,是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之一。客观上,音乐确实有俗乐、雅乐,有用于不同场合的音乐。不过,同样是俗乐,就不要装雅乐。
  有一段时间,社会流行古风,被很多人喜欢,传唱度很高。有人说,这些新的古风词义空洞,言之无物。而旋律经常抄袭,代表了音乐圈的堕落。这个时候,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人民群众喜欢,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些从最广大的人民中流行起来的娱乐形式,初起的时候确实水平比较低,有很多缺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文化人的升华。完成了升华,也就实现了进步。
  再比如说,一段时间流行古装。有些人讲的格式不对,汉风唐风,不是古装而是仙服,其实无关大雅。但有人就不一样,说是中国的封建文化死灰复燃。而他们的古装,要起个西方的名字,用些中国元素给西方的服装做一些点缀。
  随着时代发展,虽然文化人失职,但一些新的气象还是出现了。除了古风古装,还有富豪的女儿做明星。在以前,都是上洋人学校,参加洋人聚会为荣。能够认识到国内发展了,总是好的开始。哪怕许多人冷嘲热讽,也总比以前强上许多。
  说到底,是一些沾了点洋墨水的人,觉得自己是中国的导师,自己比中国人高明,自己的东西才代表文明。却不知道,他们所代表的只是西方文化,与文明无关。
  新中国文明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应该兼容古今,既有中国历史的沉淀,也有西方文明的先进元素,最重要的就是要指出人类前途,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人类有前途,人类社会有了发展方向,文明也就立起来了。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才算落到实处。
  怎么样做到?西方文明提出来的,人的平等、自由不能少,政治的民主不能少,经济的发展、改革与创新不能少。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历史、思想等等,更进一步。
  怎么前进一步?应该在人民这两个字上下功夫。什么是人民?谁是人民?人民怎么当家作主?以人民为核心,发展出理论学说,政治制度,思想体系。离开了人民,也就离开了新中国的成果。
  要前进一步,怎么还能够局束在西方人的理论体系下?他们的文明成果可以借鉴,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抄。更需要理解的,是伟人的一些话。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人民当家作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诸如此类。甚至包括全盘西化,也比鹦鹉学舌一些烂掉牙的西方理论强。


第143章 要建立新军队
  修路干活太累,改为一日三餐,中午也吃饭。
  停下手中的活计,见王宵猎仍然在。老者奇道:“我们要吃饭了,官人还在?”
  王宵猎道:“当然在。今日赶得巧,便就蹭你们一顿饭。”
  老者搓着手道:“不瞒官人,我们乡下人家,只求吃饱就好,饭菜不精致。官人一起吃,只怕是下不了嘴。你们这些富贵人家,若没有酒肉,哪里吃得下去?”
  王宵猎笑道:“老人家,我没有那么挑。只要能够吃饱肚子,有什么下不了嘴的?”
  正说着话,有人把饭菜端了过来。每人一大碗粟米饭,还有一大勺菜。菜里是没有肉的,不过每天都有豆腐。再加上方便弄到的菜,煮到一起。
  打了饭,王宵猎端着碗,与老者父子蹲在一起。
  王宵猎前世,小米汤喝的多了,小米干饭着实没吃过。到了这个世界快一年了,还是不习惯。总觉得小米饭太干,而且太粗,不容易下咽。不过一直强逼着自己适应。
  见王宵猎一大口饭下肚。老者道:“我听人说,城里许多富贵人家吃不惯这饭。他们每顿吃的都是精大白米,或者就是白面。粟米煮的饭太干,许多人咽不下肚去。”
  王宵猎道:“说实话,粟米煮饭确实不如白米,也不如白面。但没有办法,旱地太多,只能够种这些。若是通了沟渠,可以改种麦子,便就不同。”
  老者听了就笑:“我们自小吃惯了,便就不同。这饭一年若是每顿都能饱餐,便是好日子。以前每到农闲,到了晚上不做活,晚饭便就随便喝些稀的。有几粒米就好,大多都是野菜做汤。”
  一边的儿子道:“这里的饭,每天都有菜吃。这里面又有豆腐,盐放得又够,十足好滋味!”
  看着两人,王宵猎笑着,没有说话。
  农民的生活确实是苦。哪怕是这个资源丰富的时代,依然如此。不是他们生产的粮食不多,也不是整个社会产出不出那么多物资来,而是分配不均。大量的社会财富,实际上被有权有势者拿去,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统治阶级。他们要吃白米白面,要经常酒肉,底层人民就会吃不饱。
  社会分配中占大头的,并不是官府和官僚,而是中下层。州县中的势力人家,乡下的地主,还有替官府办事的各种各样的地头蛇。缺了这些人行不行?实际上是不行的。最少官府的治理能力没有上去,是缺不了这些人的。没有他们,官府的治理能力就无法深入底层。
  从在汝州开始,王宵猎便就整顿吏风,打击中间的势力阶层,便就是这个原因。不这样做,就无法获得最丰富的社会财源。没有了中间阶层,底层人民得利,官府收入增加。
  当然,打击中间势力阶层,必须伴随着治理方式的改变。所以要广泛建学校,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暂时可以不论,只要能够选出可靠的人来,治理方式尽量变得简单。
  两项工作相辅相成,缺一项,另一项也做不好。没有新的人才起来,打击中间阶层之后的空缺,便无人填补。不打击中间阶层,人才培养出来,也没有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打倒土豪劣绅,实际也伴随着新干部培养,统治方式改变。两者一起,才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局面。缺了一项,这工作就很难完成。
  民夫的饭菜,除了饭管饱,经常吃豆腐补充蛋白质,实际上菜里也加了油。有了油,饭菜跟以前就大不一样了。吃同样多的饭,民夫也不容易累垮。
  看王宵猎吃了一大碗饭,一碗菜,周围的民夫都啧啧称奇。官宦人家吃粟米,多是煮粥喝,容易下咽。像王宵猎这样,能美美吃一碗粟米干饭的,还是少见。
  吃过了饭,又在工地巡视了一番。看太阳西斜,王宵猎回到了新野城。
  刚进城,就见到邵凌在那里训斥一个吏人。那吏人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不过看他眼色,应该是心里不服。两人身边,站着一个又肥又高的年轻人,看着两人不知所措。
  王宵猎上前,问道:“什么事情?在这里吵个不休!其他人看在眼里,会如何想?”
  邵凌急忙叉手:“回知州,此人是唐州吏人,送合兵样者到这里。可是知州看此人,虽然生得身高体壮,可是却一身痴肥。他的家里富裕,自小到大没有做过活,跑三步路就喘。这样的人如何当兵?因为合兵样,这人又要想当兵,下面的人不敢做主,闹到我这里。”
  王宵猎转头看旁边的年轻人。因为太过肥胖,看不出来年纪,估摸二十岁左右。脸圆圆的,一身肥肉,只要一动,肥肉便乱颤。好在这个时候的衣服宽大,并十分显眼。
  上下打量一番,王宵猎道:“你叫什么名字?家里做什么的?真愿意当兵?”
  那人道:“回官人。小的迟玉平,家里在唐州有处铺子,卖些吃食。自小父母喜爱,我又爱吃,长得胖了些。如今金人肆虐中原,有血性的男儿,自该当兵!只是每次我要参军时,都说我胖,没有一个人肯收我。官人带军剿灭杨进,善待百姓,是个好官。听说你们招兵,我便央着人来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愿意参军就好。不过话先说明白,当兵是要吃苦的。看你样子,自小到大只怕没有吃过苦头。别人不收你,因为你胖是原因之一,更加怕你不能吃苦。”
  迟玉平昂然道:“国破家亡之季,吃些苦头算什么!”
  王宵猎笑,对邵凌道:“只要能吃苦,军中又怎么会怕他胖!入了军,这一身肥肉,你派人仔细看着他,两个月的时间,全都減了去!看他的样子,减了痴肥,倒不失为一条好汉!”
  邵凌叉手称是,样子有些悻悻然。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天生怎么吃都不会发胖,有的人只要正常吃饭,就不讲道理地长肉。这个迟玉平,明显就是个容易长肉的,实在不适合参军。
  王宵猎又看看迟玉平,没有多说,回了衙门。只要合兵样,军队里还怕你发胖?身体肥胖,那是练得少了。只要运动量上去,一两个月就会瘦下来。
  这个年代与后世不一样,只要不是病态,并不会歧视胖的人。甚至社会上,身体有些富态,还更让人羡慕。便如此时的几位名将留下的画像,其实都有肚子。
  军队里面,因为并不讲究灵活动作,而更注重势大力沉,要的是壮,力气大。身上没有几两肉,还不是合格的兵员呢。真正的精兵,不像后世那样要求的是身高腿长,而是体壮如牛,有无穷力气。
  回到衙门里坐下,王宵猎闭上眼睛,略作休息。
  不多时,邵凌急急进来。行了礼,道:“知州,似刚才的人,就不该招进军中。他一身痴肥,不说练掉肥肉并不容易,明显就不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
  王宵猎睁开眼睛,看着邵凌。道:“吃不了军中的苦,自然会哭着喊着回家去。只要不跑,不管他是哭还是喊,军中都应该把他练出来!统制,军中的士卒不能随我们挑选,只要合兵样,什么样的人都会有的。所谓练兵,就是要把这形形色色的人都练成精兵!以前,我们军中的兵员都来自贫苦人家,素质总体来说不错。现在不同,招的人太多,就要用跟以前不一样的办法来练!”
  “什么不一样的办法?”邵凌一脸疑惑。“知州,现在我们练兵的办法,是学自林教头。林教头教的仔细,我们学的人用心,才有了今天。换一种办法,谁知道什么样子?”
  王宵猎道:“林教头的办法,就是以前禁军的办法。我问你,禁军强不强?自金军南来,禁军打过几场胜仗?学习禁军的办法,是因为我们本是勤王民兵,实在不会练兵。学会了之后,如果我们不能超过禁军,又怎么对付金兵?至于用什么办法,那当然是在实践中学习了。”
  邵凌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个说法,又不知道怎么反驳,一时怔在那里。
  王宵猎道:“统制,你需知道,此次金兵南来,大宋朝廷败得实在太惨!要想战胜金军,我们就要做前人不曾做过的事。怎么做,需要我学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用多少时间学会!”
  过了好一会,邵凌才道:“知州说的话,是末将以前未想过的。”
  王宵猎点了点头:“很正常。但我给你听了,你就要牢牢记在心里。新野这座城,在这里练出来的军队,都会跟以前大不相同!我们要建立一支新的军队!”
  邵凌站在那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本来占领几州,兵源扩大,正是满心欣喜,雄心万丈的时候。没想到王宵猎又说出这番话来。


第144章 散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