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新野城两三天了,两人百无聊赖,夜里要了一壶酒,喝酒闲谈。
喝了一会,汪若海突然道:“太尉,对王宵猎此人,你怎么看?”
闾勍道:“在开封府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他。当时各军皆败,惟有他断后,从永安到巩县,可以说是连战连胜。在开封府里,紧守营房,不似别人招惹事非。后来到河南府,对我还算恭敬。来守汝州,只是几个月的时间,就击败杨进,不简单的。”
汪若海点了点头:“何止是不简单啊!不瞒太尉,这几日我看了他的作为,现在各地将领,鲜少有能与他相比的。不只是带兵有章法,治理地方也有许多想法。虽然我不知道他不从农民收钱,到底怎么赚钱养军。但能免除苛捐杂税,知道百姓疾苦,已经是非常不得了了。”
闾勍道:“是啊,带兵的将领,英勇善的不少,知道治理地方的不多见。”
汪若海拿起酒杯与闾勍喝了一杯酒。沉默一会才道:“只是,王宵猎在几州依着自己的性子,不顾朝廷法度,大肆更张。依我看,实在难说是忠良之臣。”
听了这话,闾勍一下子怔住。他是个武将,根本就不向这个角度去想。汪若海一提,再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看王宵猎的样子,一切军政都是自己说了算,哪里想过朝廷。
见闾勍不说话,汪若海道:“现在金军不时南来,朝廷又发生了内乱,带兵的将领,有自己的心思也算寻常。只要不投靠金人,总是大宋忠臣。”
闾勍有些茫然,点了点头。他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汪若海提起,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好一会,才道:“王宵猎本是勤王兵出身,与金军多次死战,倒不必担心他投金军。”
汪若海点了点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两三年,投降金人的还少吗?其中许多人以前也是朝廷忠臣,最后还是投到金人帐下。这种事情怎么说得清?
一阵微风吹来,树影摇晃,树下月光婆娑。两个人坐在月光里,都不说话。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这个时候发生苗刘兵变,对人心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王宵猎蔑视朝廷的行为不是无因。这个时候,带兵的将领要么积极营救赵构,要么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只是王宵猎,许多实力派都如此。不管是君还是臣,迫于现实,对这种行为也不好说什么。
过了好一会,闾勍才道:“对了,我听人说,这几个月王宵猎治下叛乱不少。最大的乱子,是汝州兵变。乱军一路穿州过府,最后占了信阳军。如此看来,他治下也不太平。”
汪若海摇了摇头:“太尉,我们都看到了,现在王宵猎的兵马过万。而且他还说,几州中凡是合兵样的,全部都要招入军中。这种情况下,叛乱有什么用?一州之内,再大的叛乱,几百兵马也足够了。除非是有外地大股兵马,才能威胁到这几个州府。”
闾勍道:“虽然如此,可治下叛乱不断总不是好事。”
汪若海道:“我问过了,因为王宵猎对各州县的公吏管得极严,又打击豪强,才有人作乱。这种乱子没有根基,平定几次,自然就无事了。秦汉之时,官府打击地方豪强是常事。只要百姓不跟着豪强们作乱,就没有大事。打掉豪强,地方会太平许久,不是坏事。”
闾勍点了点头,觉得汪若海说的对。不过到底是对是错,他又说不出来。
汪若海道:“依我看来,王宵猎不管是管理军队,还是治理地方,都没有大错。几年之内,没有意外他必成一方大势力。只是看他对朝廷态度,实在难说是祸是福。”
闾勍道:“监院,若是如此,王宵猎又何必带我们到新野来看?依你所说,他该事事隐瞒才是。如此不怕人看,事事都示之于人,不像有野心的样子。”
“是啊,这一点我也想不通。”汪若海叹了口气,紧皱起双眉。
如果王宵猎有不臣之心,怎么会主动带自己到新野来?现在对外人来说,没有人知道新野是个什么样子。只要不给人看,谁会怀疑王宵猎不是忠臣?
王宵猎坐在衙门里,看着最近公文,眉头紧锁。他自然不会在意别人怎么想。什么忠臣贰臣,对于王宵猎来说根本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有兵,能打仗的兵。要有钱,足够养兵的钱。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不能给人看的?谁想看,让他们看就好。
如果赵构自己坚决抗金,一定要北伐收回失地,谁能夺得了他的位置?就是王宵猎,只怕也是不行的。但是如果赵构跟历史上一样,就是要议和,要做个太平皇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对王宵猎来说,自己做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赵构怎么做。
这几天属下各州来公文,说手中的钱都不多了。最严重的如唐州,下个月官员的俸禄已经没有钱继续发了。其余各州,最多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惟一的例外是信阳军。张均的公文里,说收入丰厚,官府的钱足够使用。对于张均的说法,王宵猎深深怀疑。
现在是三月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几个月前从杨进手中抢来的钱花得差不多了,王宵猎不许州县有苛捐杂税,除汝州外,仅靠着收商税能有多少钱?还好粮食足够,不会难免就要出大乱子。
王宵猎归皱眉头,想着方法。这才是考验自己的时候。
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官府有足够人力,还要养得起大军,谁不会这么想?最后做不到,大多数就是真没有办法。对于中国官员来说,大部分人都明白,压迫百姓收税太多是有代价的。但官员俸禄、军队钱粮压在自己身上,不向百姓收钱怎么办?
怎么办?王宵猎轻揉额头,想着办法。如果在这个时候承受不住压力,向百姓收钱,自己前边的努力就白做了。可不向百姓收钱,钱又从哪里来呢?
新野城里确实是有许多赚钱的办法,可现在一是不成熟,再一个是没有本钱。做事情,没有本钱怎么行呢?没有本钱,连原料都买不来。
万事开头难。今年注定了是最艰难的一年。
第163章 意外之喜
襄阳的江边酒家是名字是王宵猎取的,本府最大的酒楼。酒楼南临街道,北面汉水,客人可以一边喝酒一边欣赏风景。店里的主管、厨子、小厮,都算是官府的雇员,薪水相当不错。自酒楼营业,这里便每日顾客盈门。城里有身份的人家,都以到这里喝酒吃饭为荣。
这一日上午,不是吃饭的时候,本该没有生意。却不断有人走进来,各自坐在桌旁。旁边小厮上了茶水,便就退到了一旁。几个吏人忙忙碌碌,不断统计人数。
几个客人围着一张桌子,喝着茶,聊着闲话。
一个道:“听说苗傅和刘正彦两位太尉在扬州抓了官家,扶持新君,把持朝政,朝上乱作一团。现在这个时候,朝廷再乱,天下事还能收拾吗?”
说完,不断在那里摇头。
另一个道:“最近听人说,有吕相公和张相公在平江主持大局勤王,又有刘太尉和韩太尉两位大将出兵,苗刘二人肯定抵敌不住。这场乱子,很快就要平定了。”
其他人听了,纷纷凑上来问吕相公是谁,张相公又是谁,两位大将又是哪个。各自议论,一时间竟然热闹无比。这里的人远离朝廷,但对朝廷事务还是很感兴趣的。
最近的天下大事,就是苗刘兵变了。过了这些日子,已经传遍天下,无人不知。不过扬州那里具体是什么情形,外地人却不知道。只能各自发挥想象力,过过嘴瘾。
突然一个人道:“今日官府招我们到这里,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听了这话,几个人一怔,都说不出话。只知道今天官府招集这些本城的大商户来江边酒家,来做什么却不知道。这几个月,襄阳府社会安定,官府又推出了许多新生意,大家都赚到了钱。
正在大家纷乱的时候,陈与义走了进来。到了前边站住,高声道:“今日召你们到这里来,是有求于大家。前日接到制置使钧旨,说今年许多事情,花钱不少。奈何官府来钱的门路不多,到了现在难免出现一些亏空。记得制置使来治襄阳的时候说过,官府收税,皆是明文,不加收,也不乱收。现在官府出现亏空就难办了。只能请诸位来,帮一帮忙。”
下面的吕掌柜道:“官人说笑。跟我们要钱,还不是要加税!”
陈与义道:“非也。诸位,观察说过的话,绝不会变!观察不是食言而肥的人。现在亏空,说实话也只能依靠各位帮忙。观察给出两个办法,由诸位自选。”
下面就有人问道:“不知是什么办法?”
陈与义道:“一个办法,算是观察向诸位借贷。给你们借据,利息一成,借六个月。你们放心,只要观察在,绝不会少了你们一文钱。还有一个办法,诸位跟官府的产业有生意往来的,可以交钱,算是这些产业格外尊贵的客人。以后你们进货,一律按九折算。当然,这个钱是每年都要交的。而且,要先垫些货款在官府这里,以后逐月偿还。”
陈与义说完,下面就议论纷纷,停不下来。
王宵猎想来想去,自己现在没有本钱,又说过了不向百姓加税,似乎只能借贷了。可惜的是自己崛起的时候太短,信用不高,不知道百姓愿不愿意借给自己。
按说这是国债,利息不应该高。不过,由于自己的信用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能按此时民间利息,年利两成来算。只要过了这几个月,一成利息又算什么。
看着众人,陈与义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他们怎么想。说实话,王宵猎要借债,不管怎么样都能借来。软的不行,难道不会来硬的?但用强硬手段,损坏的是自己的信用。官府的信用很值钱的,一旦被破坏了,想挽回可就难了。对于某些人,觉得有强硬手段可用,做事肆无忌惮,最终会搞得自己信用破产。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下面有人大声问道:“官人,不知此次观察要借多少钱?”
陈与义道:“最主要的是官员俸禄,观察实在没有现钱了。粗略算下来,我们襄阳府就要三万贯足钱才够。还要帮帮其他州府,应该要十万贯足吧。”
“十万贯?!”下面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也太多了些!”
陈与义叹了口气:“没有办法。不发现钱,许多官吏家里也揭不开锅。不过你们放心,等到收了夏税和秋税,连本带利,一定会偿还给你们!”
下面的一众员外听了,又议论起来。声音嘈杂,也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才有一个员外站起身来。向陈与义拱手:“官人,在下田英,在城里有一家酒楼,一家绸缎铺,还有一间金银铺,家里算是有些薄财。适才官人说观察现在缺钱,我们这些人商量,应该出钱相助。观察什么人?金兵来的时候,带着乡兵进京勤王。后来守家乡,杨进那贼叛乱,观察一路追到汉水边,剿灭杨进。没有观察,我们岂不是都要任由杨进鱼肉?只是,若是三万贯,我们凑一凑还可以,十万贯实在是太多了。不如这样,三万贯就算是我们助官府的钱,其余七万贯算是借贷如何?”
听了这话,陈与义一下子怔住。过了一会,才感忙说道:“好,好,如此有什么不好?难得你们如此慷慨,官府承情!我必禀明观察,以后必然相谢!”
田英道:“官人,我们自己有眼情,什么事情都看得清楚。自观察到了襄阳,再没有人闹事,市井繁荣,大家都有钱赚。这个时候,已经非常难得。而且观察减免税收,不许坏人滋优我们生意,大家都受其恩惠良多。一时缺钱,自该我等出力。”
陈与义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本来作为宋朝官员,对现在的局面不会太意外。宋朝从立国的时候,太祖就有名言,藏富于民,关键的时候这些富户的钱就是朝廷的钱。如金兵围城,为了让金军退兵,开封府的富户就曾经大量向朝廷捐钱。官方一时缺钱,让大户捐献不是稀罕事。这有时代特色,不能跟后世相比。奈何王宵猎来信的时候,按照自己的经验,觉得此事非常艰难,说得严重了,让陈与义心中也没有底。王宵猎不强调,他反而不会这么紧张。
在王宵猎印象里,所谓大户,必然都是渔肉百姓,心机狡诈的。想让他们捐钱,买国债,那是千难万难。却不知社会是发展的,富户并不总是能样。最少在北宋时期,老实做生意的人,很多并不介意在官方困难的时候出力相助。
生意人与势力人家,并不完全重合。最少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经过激烈的内卷吞并,靠着正经做生意富起来,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前些日子王宵猎处理的,多是地头蛇一类。他们没了,生意人的生意反而会更加好做。从心理上,他们认可王宵猎。
见大家对借钱并不抗拒,陈与义喜出望往。吩咐酒家,准备宴席,宴请今日的员外。江边酒家是官府所经营,肉烂在锅里,倒不怕浪费。
第164章 不如离去
汪若海和闾勍走在新野的街道上,看着街道一天比一天繁荣起来,有说不出的滋味。新野这里,许多事情都不是其他地方的样子,是自己所未见过的。许多东西,甚至一看就觉得不可行。但偏偏在这里就能做起来,而且生机勃勃。
走到一处铺子前,闾勍道:“前天走到这里,还不见这铺子,不知卖的什么。左右无事,我们进去喝杯酒,说些闲话。新野这里住了七八天,天天没有事情,实在有些腻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与闾勍一起进了铺子。
拣了一副靠窗的座头坐下,一个小厮快步过来。道:“两位客官,吃些什么?用什么酒?”
闾勍道:“你们这铺子新开,不知有什么。拿菜单过来,我们看一看。”
小厮指着旁边的一个竹架,笑道:“这不就是菜单?客官,我们每天的菜都在这上面。”
闾勍一看,见那竹架上挂着一二十张牌子,每个牌子上写着菜名。这样的菜单还是第一次见,有些新奇。看上面的菜,有七八样凉菜,十五六个热菜,还有三五个汤。菜除了鸡鸭鱼肉,都是时令蔬菜,写明了是炒。这个年代炒菜不多见,在这里却是最常用的技法。
闾勍随手点了几个菜,又命打一壶酒来。
小厮道:“我们这里有两种酒。一种是常见米酒,还有一种是烈酒。客官要哪一种?”
闾勍道:“不要烈酒。选你们最限的酒来一壶,盛汤来热了。”
小厮答应一声,快步去了。
闾勍道:“从汝州到襄阳府,再到新野,我看凡是王宵猎的治下,官府开的饭店倒是不少。”
汪若海道:“你看新野这里他就有兵过万,养起来岂是易事?开饭店最容易来钱,他当然开得越多越好。这是正经赚钱的法子,与其他地方比,已是难得了。”
闾勍点了点头:“不错。不过看他现在样子,只怕是没什么钱了。我们住在这里的日子,每日有酒有肉,但却都是寻常菜色。而且军中吃的,听说五天才有一顿肉,算寒酸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第一天进军营的时候,两人在食堂吃了一顿饭,着实被丰盛的样子吓了一跳。只是后来仔细想想,当日除了包子里有点肉星,其他的都是没肉的。住的时间长了,才知道军营里的午餐和晚餐也是难得见到肉。不过豆腐多,炒菜时用的油多,士卒的营养还是够。
此时的油很便宜,对于军队来说,多吃油是划算的。一般市面上,黄豆与粟米基本同价,比粳米与麦便宜许多。榨过油之后,剩下的豆粕是好的饲料,在军中黄豆是非常好的粮食。
不一会菜上来,闾勍愣了一下,道:“这店有些意思。都是这样快炒,其他地方没有。”
炒菜技术极其适合蔬菜,而蔬菜是便宜的。这家店里的菜,多是用肉炒菜。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好吃,而且价钱不贵。实际上王宵猎开店,是有定位的。有高档酒楼,有穷苦百姓吃的面馆,还有这种中档的酒铺。虽互有交叉,但定位明确。
喝了两杯酒。汪若海道:“现今苗刘叛乱,天下难免会乱。现在看王宵猎,大致就能推断出天下有兵马的人的想法。你看王宵猎的作派,虽然敬重朝廷,但事事自作主张,全不管朝廷旨意。其他有兵马占据地方的人又何尝不会这样?这场乱子,还是要快快平定才好。”
闾勍叹了口气:“是啊,现在这样子,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过我想,苗刘兵马不多,叛乱之后各方兵马必然讨伐,应该撑不了太久。”
汪若海点了点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以苗刘两人兵马,确实不用太过担心。只是皇上在他们手里,平添了无数的变数。想起此事,就觉得心乱如麻。
用罢了酒肉,两人出了酒铺,进了新野衙门。
王宵猎正从官厅出来。见到两人,急忙吩咐唤住,请他们进了官厅。
几人落座。王宵猎道:“适才刚刚得到消息,在平江有吕相公和张相公主持,大军云集。据说有刘太尉、张太尉和韩太尉三员大将,各带兵过万,正在讨伐叛逆。”
汪若海道:“我们这里相距遥远,消息是否确实?”
王宵猎点头:“这是其他州军发来的公文,想来不是假的。在我想来,苗傅和刘正彦两人的兵马并不多,而且朝臣不服,他们是稳定不下来朝局的。现在大军云集,估计支撑不了多久。”
汪若海道:“现在棘手的,是他们掌控圣上生死,难免让人投鼠忌器。若不是如此,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周围大军一拥而上,很快就能平定。”
王宵猎道:“监院,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也没听说苗刘二人要把圣上如何?依我看,此事不必过于担心。想来苗刘二人是临时起意,并没有什么长久打算。”
汪若海想了想,点了点头。确实这样,苗傅和刘正彦两人叛乱之后的表现,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做事完全没有条理。这种情况,面对周围宋朝的大臣武将,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
王宵猎道:“昨日季舍人来信,说是看现在情况,不宜在襄阳待下去。要两位去襄阳府,你们一起商量后,再决定去留。以此看来,季舍人是想走了。”
闾勍道:“走倒是未尝不可。只是要向哪里去?去扬州?还是杭州?”
王宵猎道:“不如这样。你们从襄阳坐船,先入长江。而后沿长江向下游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朝廷消息。那个时候再决定去哪里,如何?”
闾勍苦笑:“数百兵马,不知何处去,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