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5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王彦道:“由邓州到虢州数百里之遥,全是山路。你带兵少了,难抵挡兀术大军。带兵多了,粮草运输困难。是两难的事。我只有八百兵马,无力救援李彦仙,只能祝他好运。”
  王宵猎皱着眉头,沉默许久,才道:“最稳妥的办法,是让李彦仙继续南撤。到了卢氏县,金军的补给线过长,防守就容易了。问题是兀术入关中的时候,李彦仙本想死守陕州,我劝他放弃,全军撤到了虢州。再让他南撤,只怕不容易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深深地叹了口气。
  从全局来说,现在依然是金军大举进攻,宋朝节节抵抗的时候。金朝大军不入关中,李彦仙自然可以稳守陕州。来了大军,陕州就守不住,虢州想守住也难。纵然王宵猎全力支援,也要李彦仙退到卢氏一线,利用虢州和卢氏之间的大山防守金军。卢氏离邓州相对较近,也方便于王宵猎支援。
  问题就是,李彦仙豁出身家性命收复陕州,北边河东群雄皆听其号令。如果撤出虢州,与河东义军断了联系,李彦仙很可能不同意。


第360章 北上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虢州离邓州太远,中间全是山路,在那里与金人作战,于我不利。最好的办法,是死守卢氏县,以后边的栾川、伊阳为依托。如此我估计可以在卢氏县常驻一两万兵,足够抵挡金人南下了。而且卢氏县位于那一带山路的中心,可通伊阳、永宁,与翟兴、董先联系。”
  王彦道:“这一带你地盘最大,兵力也最多,若是出兵北上,其余人应该听你号令。”
  王宵猎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若是谁实力强就听谁的,许多事情就简单了。不说自己,董先是翟兴的部下,还不听翟兴的呢。
  看看天色,王彦道:“天色不早,我便回去了。金、均、房三州久无官员,我要尽快赶到。而且手下兵马不多,不敢在路上耽搁时间。”
  王宵猎道:“既然如此,我就不留你了。你到均州之后,给我来封信。初到地方,诸事艰难,我送你五千石米。有了钱粮,许多事情好办。”
  王彦道:“你若北上救李彦仙,费钱粮不少。我如何肯收你的米?”
  王宵猎道:“这两年风调雨顺,五千石米不会让我伤筋动骨。北上的钱粮,我另有办法。”
  “如此就多谢了!”王彦拱手谢过,便起身告辞。
  送走了王彦,王宵猎一个人坐在衙门里,想了许久。
  李彦仙一定要救的。如果不救,被金军攻破虢州之后南下,破了卢氏县,就直面邓州了。邓州是繁华之地,金军靠着以战养战,就会成大患。必须充分利用陕州到邓州之间的数百里山路,把金军隔绝在北边。在山地打仗,一是利于防守,再一个限制了金军规模,有许多好处。
  看看天色还早,王宵猎吩咐备马,连夜回襄阳。
  第三天早上,王宵猎进了襄阳城。略微收拾了一下,便派人招陈求道、陈与义和汪若海来。
  众人落座。王宵猎道:“前两日我去见了新任的金均房镇抚使王彦。听他讲起,兀术带了所部数万人,正要进攻虢州。李彦仙虽有万余人,想抵挡金军只怕困难。”
  陈求道道:“去年娄宿率十万大军围陕州,镇抚只带三万人便就大胜。兀术所部,也不过三万精骑而已。李彦仙依城而守,挡住不难。”
  王宵猎道:“三万金军精骑,加上养马的,运粮的,做各种杂役的,最少五六万人。再加上富平之战后周围投降金军的宋军,兀术能调动的,怕也不下十万人了。李彦仙撤到虢州,失去了关中谷地,粮草补充更加困难。现在十一月初,兀术可以围虢州到下年的四五月间。很难守得住的。”
  汪若海道:“镇抚的意思,是要去救援虢州?”
  王宵猎道:“虢州在群山之外,金军一定要强攻,想守住不容易。卢氏县正当要道,一旦有失,不但是邓州从此不得安宁,在伊阳的翟兴也腹背受敌。京西北路就会形势大变!”
  汪若海沉吟片刻,道:“若是如此,派一员大将去卢氏即可。邓州大军已经调驻汝州,想再抽兵马北上可不容易。”
  王宵猎道:“虢州以南全是山区,金军不可能大军南下。我估计,能够攻到卢氏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两万人。只要有一万余军队就足可以守住卢氏。不管李彦仙怎么想,我们都必须派军队去卢氏!”
  汪若海三人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镇抚使各有边界,之间互不统属。虽然有合作的例子,但更多的是相互攻伐。年初王宵猎去救陕州,朝廷还没有广设镇抚使,现在与那时不同了。带大军去卢氏县,不说李彦仙,伊阳的翟兴怎么想也难说的很。从卢氏和栾川两县去伊阳,都只有一两日路程。
  沉默一会,陈与义道:“卢氏离伊阳不远,镇抚欲派大军去那里,还是先跟李彦仙和翟兴商议。他们两人同意,就能免日后无数纠纷。”
  王宵猎点了点头,闭上眼睛没有说话。
  这三个想什么王宵猎当然知道,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须派兵北上。兀术一旦攻占卢氏,可以与洛阳来的兵马左右夹击伊阳,翟兴就很难站住脚了。那个时候,自己北方不再安全。
  想了许久,王宵猎断然道:“依王彦所说,兀术应该已经带大军围了虢州。李彦仙能守多久,我们说不好的。此事不能拖延,必须立即北上!我决定,派一万五千军队北上。我带五千人先行,其余军队在邓州集结,随后跟上。富平之战后,金军的士气正盛,不会轻易撤军。这一次很可能在卢氏一带要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要做好准备。军队的粮草辎重,由陈求道负责,运到栾川。到栾川之后,由军队负责运到卢氏县。翟兴那边,我会讲清楚。翟太尉是深明大义的人,应该会支持此事的。”
  见王宵猎已经做了决定,陈求道称诺。
  王宵猎又道:“汪若海随我北上,陈与义继续做新衙门的事情。两个月后,巡视州县。以前我就讲过,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是我们难得的太平发展时期。说是太平,不可能不打仗的,只是一时金军无法直接威胁我们核心地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要把可能的敌人挡在外面。我带兵去打仗,陈求道除了地方政务,还要负责粮草供应。陈与义则要积极监察官吏,肃清吏治!”
  三人一起称诺。
  王宵猎道:“金军十万大军入关中,富平之战后,正在分掠各地。他们到底会派多少军队来进攻我们,难说得很。除了汝州的三万大军,邓州要积极招新兵,作为后续的预备部队。”
  陈与义道:“自入襄阳,我们一直招兵。现在以八州之地,养兵六万,已经不容易了。若是招更多的军队,只怕影响民生。”
  王宵猎道:“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个战乱的年代,不能奢望跟太平年月一样。要么参军,要么等着金人来了,把百姓当作牛羊。我们的原则,是适龄且身体合格的人都要参军。入军五年,然后除役,再招新的人进来,除役的人,还是要作为预备役,准备上战场。什么时候把金人赶走了,什么时候才能安心地建设家园。这一点要跟百姓讲清楚。”
  陈求道道:“现在地方百废待兴,招兵太多,会影响地方。”
  王宵猎道:“怎么平衡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考验我们的能力。不过,现在金军气势正盛,我们必须要有更加强大的军队。这一点没有选择。”


第361章 栾川
  王宵猎带军到达内乡县,接到了虢州李彦仙的回信。兀术带一万余女真骑兵,加上周边州县的仆从军队三万余人包围虢州。虢州小城,比不得陕州城池坚固,李彦仙防守困难。信的末尾,李彦仙感谢王宵猎愿意救援。并说已经命卢氏和栾川两县的守军,暂时听从宵猎的命令。
  放下信,王宵猎出了一口气。只要李彦仙不排斥自己,一切就都好办了。
  此次进军选的路线,与上一次救陕州不同。上一次没有经过栾川,从内乡西边北上,直接到卢氏县,路线较短。这一次需要栾川作为自己的后方基地,选择了从内乡直接北上。
  栾川本是镇,地方多金银出产,在这里设了栾川冶。崇宁年间,升镇为县,属虢州。以前冶炼金银的时候,人口众多,热闹非常。如今兵荒马乱,人口逃散,城中只有一百多户人家。
  刑堂是李彦仙部下将领,奉卢氏知县耿嗣宗之命,率五十人驻守栾川。听到王宵猎到了栾川城外的消息,不敢怠慢,急忙带了手下远远迎了出来。
  骑在马上,看着前面两山之间的栾川城,王宵猎不由皱起了眉头。
  城很小,没有城墙,只是在进城的地方设了个寨门。寨门两边,寨墙只延续了一二十步,只具有象征作用,整座城实际没有任何防护。沿着城边,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
  刑堂快步上前,叉手道:“末将刑堂,奉李经略相公之命守栾川。参见镇抚!”
  王宵猎道:“不必多礼。我看你这城狭小,难住下我大军。我命军队在城外驻扎。对了,你城中存粮多少?够不够支应我大军的粮草?”
  刑堂道:“镇抚,栾川城池太小,周边百姓又不多,城中实在没有存粮。末将属下五十人,还可以勉强支应。似镇抚数千大军,实在没有办法。”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随在刑堂身后,进了栾川县城。
  县衙只是七八间草屋,因为王宵猎来,刑堂特意派人收拾了一番,看起来并不杂乱。旁边的十字路口两侧,有几家酒馆、客栈开着。
  进了县衙,刑堂请王宵猎上座,上了茶来。
  饮了茶,王宵猎道:“栾川县之小,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数万大军以这里为基地,就有些说笑了。只是周围都是大山,也只有这里合适驻扎大军。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汪若海道:“卢氏、栾川、伊阳,三地之间本来就是大山连绵,不是大军行走的道路。栾川又最偏僻,建县最晚,自然也就最简陋。镇抚要以这里为根基,必须派专人费些心力才行。”
  王宵猎点了点头:“只能如此了。内乡到栾川二百里,全是山路。路上少则四天,多则七天,又不能行大车,运输物资着实不易。”
  汪若海道:“我已命人查看沿途河道,看能不能利用水运。只是现在冬天,河水太浅,只怕一时间没有大用。等到夏秋季节,听土人说,会好一些,一半的路途可用水运。”
  王宵猎点了点头。道:“明日我带兵去卢氏县,参议留在栾川。查看这里哪里可以驻军,哪里可以储粮。金军占了虢州,接下的几年,在附近的战事不会少的。”
  汪若海道:“已经派人去了伊阳,不知翟镇抚会不会来栾川。镇抚要不等上两天?”
  王宵猎想了想,道:“伊阳到这里不足百里,翟兴要来不过一两日功夫。好,我便等上两天,派先锋先去卢氏。虢州本是小城,比不得陕州,只怕李彦仙坚持不了多少日子。”
  虢州的附廓县是虢略城,也就是后世的灵宝县城,离着黄河不远,还没有进入大山。李彦仙想在那里坚守非常困难,应该守不了多少日子。
  在后世,卢氏、栾川这一带被称为豫西山区。不过在这个时代,卢氏和栾川属虢州,是陕西路下的永兴军路治下,并不属于河南府。后世的西安地区,此时是京兆府、京兆郡,永兴军节度。在宋朝很特殊,知府用军额,称为知永兴军,而不称知京兆府。直到宣和二年才命不用军额,而称知京兆府。陕西和河北的区划与其他的地方不同,因为处于前线,有转运使路、经略使路、军事路。陕州、虢州一带既是陕西路,也是永兴军路辖下。
  张浚在富平一带大败,金军迅速占领了关中。现在正四处出击,占领地盘。娄宿不久前去世,由其子完颜活女接掌军权,与其他将领一起,正向陕北和陇西急进。兀术的一部分军队向凤翔府前进,自己则带了一部分军队来夺虢州,意欲消灭李彦仙。
  刑堂告辞,王宵猎和汪若海在县衙里分析着局势。
  汪若海道:“富平之战后,十万金军算是牢牢占住了关中,与以前的形势不同了。有了关中的钱粮支持,再夺回陕州非常困难。李彦仙没有必要死守虢州,应该及时撤回卢氏县。等金军主力离开陕西,再另想办法。如若不然,后方没有粮草支撑,很可能被金军困死。”
  王宵猎叹了一口气:“年初的时候守陕州,李彦仙就是因为缺粮,差点被金军破城。此次在虢州应该吸取教训,不要在那里死守了。退回卢氏,可以沿路抵抗金军,容易许多。”
  汪若海道:“他属下一万余人,没有我们接济,粮草也供应不上。到底该如何做,就看李彦仙是不是信得过镇抚了。若信得过,早早把军队撤下来,死守卢氏。若是信不过——”
  说到这里,汪若海摇了摇头。如果信不过,只怕就死路一条了。
  王宵猎道:“为今之计,若是李彦仙、翟兴和我紧密团结,加上北边的董先相助,金军南下并没有大的作为。若是互相猜疑,只怕被金军逐个击破。”
  汪若海道:“卢氏县是这一带的中心,道路可通各地。守住那里,也就守住了这一带山区。”
  王宵猎点头,表示同意。卢氏县处群山之中,耕地不多,人口很少,并不适合驻扎大军。不过那里正在洛河岸边,交通发达,到洛阳、虢州、邓州、商州均有道路。守住了卢氏,就能把金军彻底封在大山北边,保障南边安全。王宵猎需要集中邓州的人力物力,驻军卢氏,与金军争战。这一战的成败,将决定邓州的安危。如果失了卢氏,邓州就失去了以前的安全环境,极为不利。能够守住卢氏,就可以稳定这一带。从长远看,金军退走之后,还能够控制虢州、商州。


第362章 局势
  第二天,刚刚过了中午,便有士卒来报,翟兴已经到了栾川城外。
  王宵猎和汪若海带人迎出城,接着了翟兴一行。双方寒喧毕,到了县衙里落座。
  问了路上辛苦。翟兴道:“我接镇抚书,说大军到了栾川,不敢怠慢,急急赶了过来。富平一战官军败北,金人取了关中,比不得从前了。我们几个守地方的大将应当团结一心,才能不被金人所乘。”
  王宵猎道:“邓州离此路远,现在情势到底如何,我一概不知。镇抚离此路近,应该更加清楚。能不能拣大事给我述说一番?”
  翟兴道:“此是应有之意。”
  说完,随手在旁边拣了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了几个圈,道:“富平之战后,这一带自然是以洛阳和陕州为中心。金军此次南来,以兀术的一万六千精骑为主,还有在关中降金的韦仪率一万八千人,以及降金的本朝旧将高琼率的九千人,一共约四万人攻虢州。李彦仙所部,在虢州约一万人,还有两千人由邵兴率领驻商州,一千五百人由耿嗣宗率领驻卢氏。在河南府,刘豫建伪齐之后,原河南府西六县都巡检孟邦雄降敌,被任命为伪西京留守,据传其有兵八千余人。”
  王宵猎道:“原来孟邦雄降敌了,此事倒还没有听说。嵩山一带还有丁进,不知如何?”
  翟兴道:“丁进还算有骨气,刘豫派人招降,被他赶了回去。”
  汪若海道:“如此说来,现在虢州李彦仙面对的是一万六千金军,还有伪军近三万人。另外西京方向有孟邦雄的八千余人,随时可能西来。”
  翟兴道:“不只如此。洛阳方向除了孟邦雄的八千余人,还有其余大大小小降伪齐的群寇,总兵力五千以上。如果孟邦雄难整合这些人,总兵力近两万。董先有兵五千,驻于洛阳两岸的寿安、福昌、永宁和长水四县。孟邦雄西来,先要面对董先。”
  粗略估算一下,金军加上附庸的伪军,在这一带有六七万人。这是正兵,加上运粮草的,做各种杂役的,养马的,人数翻番不止。这场大战全面开打,规模更胜过年初救援陕州的时候。
  叹了口气,王宵猎道:“金军每胜一场,便多了许多仆从军队,此事真是让人头痛不已。这些仆从军队战力不强,但也不能无视他们。一不小心被咬一口,可是让人痛得很!”
  汪若海愤然道:“这些人只贪图富贵,毫无家国之念,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人人得而诛之!”
  王宵猎道:“骂没有多大用处,要狠狠地打,让他们知道叛国的坏处。朝廷无能,对入侵者不能战而胜之,不能守住家园,这种人自然就出来了。”
  从五胡乱华,中国人见多了这种叛国投敌的人。金军破开封府,元军灭宋,清军灭明,都有大量汉人军队为异族政权之先锋。甚至到了抗日战争,还有大量伪军。
  叛国投敌,为虎作伥,自然该被谴责,甚至受到惩罚。但对于朝廷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打赢敌人。朝廷主力在战场上越占上风,叛国投敌的越少,形势越来越好。
  对于领兵作战的人来说,这一点必须清楚。对于伪军,当然要重拳出击,给予痛击。但不能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在战场上战胜敌人。一边节节败退,一边骂有人投敌,没有出息。
  分析了附近形势,王宵猎道:“虢州在黄河岸边,群山之外,救不太容易。年初娄宿围陕州,我集中了所有钱粮,孤注一掷,有李彦仙在城中配合,才击败了金军。现在我军主力在汝州,想集中起来耗时不少,很难做到了。只能让李彦仙暂撤到卢氏,在那里抵挡金军。卢氏到虢州的三百里山路,我们难,金军更加难。守住了卢氏,等金军粮草耗尽,自然就撤了。那个时候再反攻虢州,容易不少。”
  翟兴沉吟一会道:“李彦仙守陕州,可以说耗尽心力。再让他撤出虢州,只怕是不愿。”
  王宵猎道:“形势如此,实在没有办法。要向虢州运送粮草,我最少要集中邓州的所有丁壮。实话说,对邓州的影响太大了。一年两次,百姓折腾不起。”
  汪若海道:“只能让李彦仙撤出虢州,不能在那里坐守孤城。年初守陕州,还有京兆的张枢密大军为倚靠,现在守虢州又能倚靠什么?”
  王宵猎想了一会,道:“我已经发了公文给李彦仙,建议他立即放弃虢州,退到卢氏。六七万大军来攻,我们所有这些人都受到威胁。最好是在卢氏,我们几个人聚一聚,商量如何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