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兴道:“前些日子我命董先到伊阳议事,一直没有消息。不知道——”
王宵猎心里一紧,有些不详的预感。董先这个人非常复杂,王宵猎有些摸不准。
董先是洛阳人,靖康兵荒马乱之际起兵,后为翟兴的前军统制。为人勇武,每战必争先,是难得的猛将。这两年,董先一直沿洛河驻军,并不与翟兴一起。董先现在的兵力,已经超过翟兴,实际并不怎么听翟兴的军令了。只是翟兴是洛阳的大族,没有撕破脸皮罢了。
董先能打仗,爱财货,渴望着功名富贵,不甘心窝在山沟沟里。但他与孟邦雄等人不同,有最基本的底线,不想投敌卖国。但诱惑足够大,底线也有可能突破。说到底,对于董先来说,对赵宋的忠诚还不足以让他卖命。但只要有机会,他都不想背叛国家。
在这个时代,这种人其实很多。只要宋朝在战场上稍微像样一点,不说占据上风,哪怕稍落下风也无妨,只要不是一溃千里,北方就有大量的人揭杆而起响应。历史上岳飞北伐,连胜几场之后,千里响应。北至太行,都有义军用兵旗号,与金军作战。
宋朝的问题,是从开封府被攻破,之后连战连败。而且赵构对金军畏之如虎,实在无法提振军民的士气。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大量的义军被金军和伪齐各个攻破。义军没有了,最后剩下来的,就是那些铁心投敌之辈。对朝廷并不坚定,又不想投敌的,慢慢也投降了敌人。
战争之中,朝廷,或者说官府是主流。主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坚定抗敌,哪怕是一时实力不逮,也会有大量势力追随。一旦官方抗敌不坚定,又怎么能指望民间呢?
此时金军势盛,攻破一个地方,就有大量的伪军加入。不能够在正面战场击败金军,就很难改变这种局势。进入关中之前,兀术不过三万精骑。富平之战后,其麾下何止十万。
第363章 王忠民
天一直阴沉沉的。到了下午的时候,终于飘飘扬扬下起雪来。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天地间变得阴暗起来。一直刮的风停了,好似不那么冷了。
看看天色,王宵猎道:“云层好厚。看样子,今天好大雪。只怕明天行不得路。”
翟兴和汪若海一起出了官厅,看着天上,皱起眉头。
正在这时,一个军官快步跑过来。到王宵猎面前叉手道:“镇抚,山的南边下了霰,道路太滑,摔伤了不少兵士。军中正抬了过来,只是城中没有空闲房屋。”
王宵猎对汪若海道:“你去安排一下。城中挑没有人住的空房,收拾几间出来,专门医治。”
汪若海称诺,快步出去了。军中的这些杂事,现在都是汪若海在管。
王宵猎对翟兴道:“我们到城中看看。栾川小县,城中只有一两百户人家,住不下大军。我的军队大多都在城外扎营。等到雪化了,必然冰冷难耐。”
一边的亲兵取了斗笠和蓑衣来,要给王宵猎和翟兴穿上。
王宵猎推开道:“下雪而已,穿什么蓑衣!外面将士在那里淋雪,我穿着蓑衣出去,成何体统!”
说着,与翟兴一起出了县衙,沿着城中大道向前走去。
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城南城北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不远处就是大山。王宵猎的军队在树林中砍出空地,扎上帐篷,到处都在忙碌。
翟兴道:“对这座小城来说,镇抚的大军太多了。如何住得下?”
王宵猎道:“我带了五千人先行,后边还有一万人呢!入城的只有两千多人,前锋已到抱犊寨,后卫还在山南。这带山路崎岖,连个列阵的地方都找不到。”
翟兴道:“镇抚少到这样的山地来,自然处处不习惯。山地与平原不一样,两军交锋,一两千人就是极多了,再多无法列阵。近万大军,在山间只怕连贯数十里才行。”
王宵猎点了点头:“年初救陕州的时候,我曾经在山里面走过。只是那时是行军,没有作战,倒是不知道山中竟然如此。卢氏县在洛河边,洛河谷地虽然比这里平坦一些,但也没有大片平地。”
两人一边说着闲话,一边沿着大道向城东行。旁边的居民,大多数正在拾柴烧火。有的人站在屋檐下,一边看着天,一边跺脚。
翟兴道:“兀术从北边走了一趟,这几个月多了许多南下逃难的人。就连我凤牛山寨里,都有许多北方来的人。兵荒马乱的年月,百姓着实艰难。”
王宵猎道:“是啊,这几个月,襄阳邓州一带也多了很多人。不过更多的,是到了唐州、汝州。”
收到一个逃难的人,路上可能就死了五个六个人。这一次战乱,中原十室九空,真正是一场浩劫了。后世的历史书上,这些都是轻飘飘的。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人相食”,其实就代表了无数惨剧。
走到城门外,就见大一群人围在那里。旁边拴了几匹马,其中一匹腿断了,趴在地上,马眼中噙着泪水,眼巴巴地看着旁边的人。
王宵猎快步走上去。分开人群,就见中间坐了三个人。两个人的腿断了,另一个垂着胳膊,像是脱臼了。一个中年人蹲在地上,正在用手摸着一个伤者的断腿。
翟兴跟上来,看了一眼,不由大吃一惊:“这不是颍阳的王大夫?”
王宵猎奇怪地问道:“原来镇抚认识此人。不知道什么来头?”
翟兴道:“此人名为王忠民,北边颍阳人氏。世代行医,名闻乡里。靖康时,曾经上书朝廷,言边事极有道理,朝廷累召,只是他坚不出仕。去年张枢密听闻他名字,承制授他迪功郎,辞而不受。没想到逃到这里,不知道什么原由。”
王宵猎点了点头,与翟兴静静站在一边,看王忠民在那里为伤员疗伤。
过了一会,王忠民检查完毕,吩咐随从小童从旁边砍了两根树枝,为伤员固定了腿,又嘱咐了几句,才又检查另一个伤员。等到把三人救治完毕,已经小半个时辰。
王宵猎身上已经落满雪花,抖了抖,上前道:“在下王宵猎,见过王大夫。”
王忠民急忙行礼:“小民见过镇抚。今日见到有人摔伤,因略知医术,给他们医治。若有冒犯,还请镇抚恕无知之罪。”
王宵猎道:“大夫客气了。若不是翟镇抚与我同来,还不知道是大夫到了这里。天色不早了,还请入县衙一坐。备些酒菜,感谢大夫救助兵士。”
翟兴上前,闲聊了几句,一起请王忠民进了县衙。
各自落座,王宵猎道:“我看那三个兵士,都是摔伤了腿和胳膊,不知有没有大碍?”
王忠民道:“所幸都是骨头错位,没有断裂。我给他们上药,又用树枝固定住,应该过几天就会慢慢痊愈。在他们养伤的日子,万不可做重活。”
王宵猎道:“我自会只吩咐他们安心养伤。多谢大夫。”
说完,吩咐身边亲兵,去把王忠民的话传达下去。突然下雪,山中路滑,接下来的几天必然会有很多人受伤。王宵猎的军中有军医,要注意医治。
说起王忠民为何来到栾川,王忠民道:“我那里本是丁进治下,日子还过得下去。前两个月,有永安的孟邦雄降了刘豫,出兵颍阳,丁进一时不敌退却,日子便就不好过了。我听闻襄阳王镇抚治下百姓安乐,便与乡亲一起,沿伊河到了这里,想南下邓州。”
王宵猎道:“颍阳与汝州只是一山之隔,大夫为何不去汝州?”
王忠民摇了摇头:“现在汝州一带到处都是兵士巡逻,又是冬天,山可不容易翻过去。沿伊河一路过来,是翟太尉治下,路上太平。”
翟兴心中明白,王忠民过伊阳而没有投奔自己,显然是觉得自己那里并不安全。到了冬天,因为缺粮,翟兴把属下三千多人分散到伊河河谷就粮,山寨只有给一千人。在百姓眼中,显然自己的势力不够强。与周边势力比起来,给不了他们安全感。
第364章 夜谈
映着雪光,夜里并不十分地黑。军中宰了几只羊,在锅中煮了,给王宵猎几个人下酒。
崔青端着一个大盆,放到桌子上面。道:“这里的羊,是一种白山羊,只产在这一带的山里,听说卢氏那里的最好。肉的味道特别鲜美,羊皮尤其好,其他地方所不及。我给镇抚买了几张,过几日找巧手匠人做件袍子。山里比不得山外,冬天格外冷。”
王宵猎看了看崔青,道:“在军中,将士们穿什么,我就穿什么。你不要自作主张。”
“不会,不会。”崔青一边笑着,一边退了下去。
饮了几口酒,翟兴道:“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夏天雨少,秋天雨多,秋粮收成也差,我山寨里养兵士也困难。今年分到了洛河谷地里,各自屯田。”
王宵猎道:“山南边倒是风调雨顺,我那里粮草不缺。镇抚缺粮,我命人送些来。”
翟兴摇了摇头:“翻过大山谈何容易?你送一石粮过来,路上就要费两石,划不来的。我手下的兵马较少,随便在河谷开些地,产的粮食就够吃了。”
王宵猎点头。又道:“不知陕州、虢州一带收成如何。金人数万大军攻虢州,费粮不少,主要还是靠当地征集。如果粮草征不上来,他们围不了多久。”
翟兴道:“富平一战,张枢密集中了川陕数年的积蓄,全便宜了金军。最少一两年内,金军不会缺粮。无非是从关中征集些民壮,运到虢州罢了。”
说起富平一战,王宵猎也叹气。张浚志大才疏,在富平一战表现得淋漓尽至。二十万大军,由于整合不利,实际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张浚又过于自负,战前把曲端撤职,指挥不力。失败了之后又急于推卸责任,处斩、撤职了不少将领,导致人人自危。金军猛攻,大量宋军投降。
说到根本上,宋军自身的毛病是失败的原因。但具体到战役的分析,张浚的责任不能推托。两者叠加在一起,才导致富平一战后,陕西迅速沦陷。
议论了一会战事,王宵猎对王忠民道:“大夫久负盛名,朝廷诚意相请,不知为何不肯出仕?”
王忠民道:“我本是山野草民,所做的事都是国民应该做的,本不为了官职。”
王宵猎听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说实话,对于王忠民这种人,王宵猎并不理解。这种不想做官,还忧国忧民的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一直都是有的。不过在古代被称为隐士,受到朝廷和百姓的敬重。在后世,则化身千万,却没有统一的称呼。或者说,在后世,主流根本不注意这样的人。
过了许久,王宵猎才道:“出来做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富贵。大丈夫在世,自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样的富贵,对于某些人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对有些人来说,还污了自己的清白。便如五柳先生陶渊明一般,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世代流传——”
听了这话,王忠民似笑非笑,拿起杯喝了一口酒,并不答话。
王宵猎知道,自己的这番话让王忠民取笑了,只是不好意思表示出来罢了。
不好意思地笑笑。王宵猎又道:“其实大夫因何不想出仕,我也说不明白。平白猜测,自然就引人不快。不过,我想总是有理由的。什么理由我不想管,当然也管不着。只是刚才听人说,大夫家里世代行医,刚才治理受伤的兵士,也非常娴熟。”
翟兴道:“王家世代行医,不只是在颍阳,在整个河南府也是极有名气的。”
王宵猎道:“原来如此。我生在汝州,是农家子,见识不多,倒是没有听说过。大夫莫怪。我想说的是,金虏南犯,大夫曾数次出谋划策,上书朝廷,看得出来心挂天下百姓。如今我起义兵,誓要把金虏驱逐出中原。数年时间,幸得周围百姓响应。”
王忠民点头,拱手道:“镇抚恩德,百姓无不称颂!”
王宵猎道:“战阵上冲杀,总免不了伤亡。我们从军的人,死了就死了,为国为民,有何可说?还有那些受伤的,本来有救,只是缺名医施治,而丢了性命,就觉得可惜。大夫既然心怀天下百姓,不如到我军中,领着医生,救治受伤的将士们。说实话,这两年我用心查访,请了不少医生在军中。他们虽然用心,奈何大多医术有限,还是有许多将士救治不及时丢了性命。我刚才看大夫医术,我军中的医生没有一个能比。医生们若是能得大夫教导,必然受用无穷。”
听了这话,王忠民再看王宵猎,就跟刚才有些不同。尤其那句,死了就死了,语气平淡,反而透露出一种坚定。是啊,上阵打仗,先要看破生死。
低头想了一会,王忠民才道:“镇抚既然诚心相邀,我便不好推却。听说镇抚要北去救李经略,我便随在军中,略尽绵力。有用得着的地方,自然尽力!”
王宵猎大喜。举起酒杯,与翟兴和王忠一起一饮而尽。
来自千年之后,王宵猎当然知道军医的重要性。自己掌握军队没有多久,便就注意此事,想着建立类似后世的军医制度。只是所知有限,对医术又没有了解,一直没有建成完整的体系。现在军中的医生不少,但各有所长。建立诊所可以,但随军的医生实在是做不到。王宵猎想过建立医生学校,只是医术理不出一个体系来,一直在准备,还没有建成。
翟兴在一边看着,只能心中叹气。自己起兵比王宵猎早,官职比他高,名声比他大,没想到两年时间王宵猎就到了今天的地步。现在这一带的势力,不管是比兵还是比钱粮,没有一个能比王宵猎更强的存在。很多时候,其他人只能看王宵猎脸色。好在王宵猎是大度的人,不会给人难堪。
饮了几杯酒,王宵猎道:“伊阳在卢氏之东,一时之间金军势力还到不了。若李彦仙答应撤军到卢氏,这一战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东边的董先了。他扼洛河河谷,西拒孟邦雄,隔绝金军联系。若是董先出了意外,虢州来的金军与孟邦雄联合,东西夹击卢氏,事情便就不好办。”
翟兴道:“过两日我们到了卢氏后,我写一封书给董先,让他谨守地盘!”
王宵猎举杯:“金军虽然势大,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必能守住卢氏。只要还有地盘,还有人民,终有一日必能够重整旗鼓,恢复中原!”
第365章 雪路难行
王宵猎拄着一根竹枝,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铺满了雪的山路上。崔青在一旁牵着马,道:“雪天路滑,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人了。镇抚何不等两天,雪化了再走?”
王宵猎道:“卢氏的耿嗣宗只有一千余人——说实话,看过了栾川的样子,我都怀疑他的军队有没有一千人。——如果虢州守不住,被金军抢先到了卢氏,形势就非常不利了。我记得一句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我相信最后能战胜金军,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我们一定要重视每一个困难,不能懈怠。”
崔青点了点头,伸出一只手扶住王宵猎,牵马走在身边。
不知道走了多久,看见前面一个新搭的茶棚,王宵猎到里面坐了下来。
崔青拿出带的小米煎饼干粮,卷了一根大葱在里面,递给王宵猎。又倒了一杯水,放在石头上。
看着手里的煎饼,王宵猎怔了一会。这是自己根据前世记忆,一时兴起,让军中制的。当时玩闹的心更盛一些,并没有真当一回事。后来味道不错,成了正式的军粮之一。
小米做的煎饼,不会像玉米煎饼那样凉了硬得跟石头一样,并不十分难咬。条件合适,能够简单蒸一下,便会变得松软可口。比较起来,比白面做的饼之类更加适合做军粮。
吃了一张煎饼,王宵猎站起身,看着群山。问一边的崔青:“昨天过了抱犊寨,今天又辛苦走了大半天,我们离卢氏县还有多远?”
崔青道:“路上我问过向导了,还有近七十里路,要走三四天。”
王宵猎道:“直娘贼,上次走西边的路,并没有这么难走。现在一天只行二十里,如何得了!”
崔青道:“不能这样比。上次北上没有下雪,当然好走一些。这次碰上下雪,天又阴沉沉,雪一直不化,当然难走了。一天走二十里,军队已经尽力了。”
王宵猎叹了口气。现在的军队,要带刀枪,还要带盔甲,碰上这种天气,确实难走。前两天在伊河谷地还好,等到了山脊上,就格外艰难。
正准备起身,一个士卒从前方急急过来。到了王宵猎面前,叉手道:“镇抚,前方来报!虢州已经被金军攻,经略李彦仙正带军赶往卢氏!”
王宵猎接过公文,快速济览了一遍。问士卒道:“卢氏有没有下雪?”
士卒道:“听送公文的人讲,卢氏的雪很小,很快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