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280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几个人吃了一气。
  姜敏与众人饮了一杯。放下酒杯,说道:“前几天大家见过了宣抚,应该知道,宣抚对我们这支军队的期望是很高的。不说别的,宣抚投入了这么人力物力,我们就应该尽心尽力。”
  李宋臣叹了口气:“我比不得你们。自小生活清苦,后来天下动荡,做了灵石县尉。做县尉的时候,才跟吏人识了几个字。这几年跟着我的人,大多如此。到了晋州之后,见到的读书人多了,才知道就连以前的公文里面,也是错字别字很多。你们看曹都统的军中,每日多少公文?我字都认不全,怎么做将领呢!”
  姜敏道:“虞候,以前没有人教,自然认字就少。宣抚已经说过了,会从后方派识字的人来教。”
  李宋臣摇头:“读书识字,哪里那么容易!就是有人教,半年能识几个字?”
  姜敏道:“半年时间,只要用心,足够看懂公文了。不瞒你们,我也是出身于农家,十几岁大字不识一个。后来随着父亲到开封府做生意,就此流落中原。到了新的村子里,节帅安排得有先生,我才读书认字。一两个月的时间,先生教识字的书,我就背得滚瓜烂熟——”
  李宋臣笑道:“都统是天生聪明,别人怎么比得了?”
  姜敏道:“不同的人,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同时教许多人,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学会,这也是规律。宣抚派来的人,就是常年教人识字的,对此事做的比别人好。诸位,教识字,不是教大家圣贤经典,子曰诗云。宣抚说半年时间绝大多数人能学会,就一定能学会!”
  梁兴对李宋臣道:“哥哥,你对此事看得过重了。便似曹都统军中,我不相信参军时有多少人识字。几年时间,你看还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够看懂公文?就连军中的士卒,绝大多数也能看懂告示。”
  这些日子,与曹智严手下的军队接触多了,李宋臣见他们军中几乎人人都识字,心理压力很大。自己是个只能保证名字不会写错,其他文都可能错的人,在这样的军队中怎么当军官?特别是王宵猎明确说,如果不识字,是不可能在军队中当军官的,这一点不能退让。让李宋臣的心理压力更大。
  其实王宵猎军中也没有那么的严格。一般来说,低级军官能读懂公文、告示就可以了。都头以上的军官,才要求能写公文,写报告。军中空闲的时候,一直有识字扫盲班。当五年兵,除了极个别的人,都能识字了。
  不过是李宋臣这些年来,因为处晋州和汾州之间,不断受到金军扫荡,只能躲到大山里去。突然之间,见到曹智严这样什么都要正规化的军队,受到了震撼。
  安慰了李宋臣几句。姜敏道:“宣抚的意思,是让我们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把军队组织起来。需要的人力物力宣抚都会解决。半年之后,军队进驻隰州和石州,从侧后威胁汾州和太原。那里是山区,要养三万大军,怎么养得起?所以军粮还要从后方运来。宣抚想的是,我们占领吴堡寨后,水路从河府运粮。”
  李宋臣听不由皱起眉头。道:“河中府到吴堡寨,要经过壶口,那里行不得船。船家到了壶口那里,都要把货物卸下来,船从陆路绕过。这一段水路,也不好走。”
  姜敏道:“宣抚说起此事,也说壶口一段不好走。不过,只是三万人的军粮,应该还是可以的。”
  梁兴道:“秦晋之间比不得豫晋之间的黄河,冬天是要结冰的,只有半年可以运粮。要保证三万人,需要的船队可是不小。西边陕西是郑建充地盘,他们会不会捣乱?”
  姜敏道:“同州之战后,郑建充吓破了胆,应该没有那个胆量。”
  梁兴道:“如果水运顺利,石州倒是可以驻三万军队。只是,为何要在那里放大军?不如大军在晋州,冷泉关在我们手里,道路顺畅。”
  姜敏道:“宣抚如此安排,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我们遵命而行就好。”
  有什么道理呢?不过是王宵猎的执念罢了。现在兵力充足,两军作战的时候,喜欢包围敌人,而不是只从正面击溃。道理可以说出千万条,没有什么说服力罢了。
  姜敏劝过,只是王宵猎执意不肯改变,就只有服从了。


第690章 上党
  王宵猎的执念,很多是从前世记忆中带来。比如要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比如要全民扫盲,人人识字;比如要发展工业化,不搞小农经济。诸般种种。这些执念,有的是时间不合适,有的是场合不合适,很多都是有问题的。好在王宵猎不坚持,一时不能实现,那就先放着。
  驻军石州,在姜敏看来,就是王宵猎的执念,实际效果不会太好。在河东,王宵猎只是一时新的军队没有组建完成,现在兵力处于劣势。等到军队组建起来,情况就完全不同。那个时候姜敏在石州有什么用?
  实事求是地说,王宵猎不是百战百胜的天生良将。只是在军事上,王宵猎善于听取意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从大处着眼,善于发挥手下的长处。这些优点,作为普通将领已经足够了,只是离杰出将领还差一点。
  手下军队多了,王宵猎很少再直接指挥作战。而是确定战略,由手下执行。战争过程中,除非特别要紧,王宵猎不会插手指挥。这种风格,才能让手下将领快速成长。
  姜敏在王宵猎手下几年时间,对王宵猎的特点很清楚。军队进驻石州有没有用?王宵猎说有用,那就有用。自己有不同意见,只能憋着。但是到了石州之后,怎么布置,王宵猎不管。
  与别人议论,说起大军为什么要进驻石州,姜敏很头痛。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说起在石州怎么布置,姜敏就有了主意,一二三四,头头是道。
  夜渐渐深了,白天的暑热褪去,夜间的凉风起来,喝酒吃肉,格外惬意。
  姜敏道:“我们在石州,最大的好处,就是让金军不敢轻易南攻。不占领石州,金军南下,随时会被切断后路。这种风险,现在的金军只怕不敢。有两三年时间,晋宁军、岚州,甚至太原府,一切虚实我们都可以摸清楚。石州周围几百里都是大山,只要足够小心,甚至还可以提前占据一些要害之地。”
  李宋臣道:“这些年来,金军不断攻打,我在大山里跑惯了。其实只要熟悉地形,一两千人的军队,在大山里也来去自如。只要粮草供应得上,百里奔袭不是难事。”
  姜敏点头:“是啊,宣抚一直说,军队要有在山区运动、作战的本事。只是襄阳、邓州一带,一片平坦,军队缺乏训练,宣抚只是说说而已。我们到了石州,可以让军队充足训练,适应大山里面的条件。在大山里面,如果军队靠自己带的粮食,能够奔袭二三百里,就非常可怕了。”
  李宋臣道:“要带粮草,就不能披甲。而不披甲,战场上如何作战?”
  姜敏道:“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有了火炮,还需要不需要披甲?披甲的目的,主要是防弓矢。有了火炮后,敌人无法大量聚集弓弩手,不穿铁甲,好似也没有太大问题。到了石州后,我们要经过实验,看能不能够建立一支轻甲和军队。这样一支军队在战争中会有大用处!”
  梁兴道:“连铁甲都不穿,更加不会带火炮了。没有火炮,只穿轻甲怎么行?”
  姜敏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此事我们再想想,看有没有办法。”
  既然必须要去石州,姜敏这些日子想的,是自己到了石州应该怎么做。王宵猎说石州的军队要威胁金军后路,姜敏不能带着军队傻守在那里。而要提前做好准备,怎么威胁金军后路。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
  李宋臣道:“此事我们瞎想没用,总要到了石州,才能知道该怎么做。像那种地方,不适合大军作战,哪里有驻扎数万军队的?宣抚如此安排,必有深意。”
  姜敏道:“确实如此。石州在群山之中,控扼四方道路,不像神山这里是一处闲地。占领了石州,就可以像四方出击,特殊的时候自有其神效。”
  石州当然重要。不走太原谷地,而走吕梁山地,四面八方几乎都要通过石州。只是地形所限,这种地方一般驻扎两三千人已经不少了。王宵猎派三万大军,着实让人错愕。
  梁兴道:“宣抚神算,我们又何必在这里瞎猜?那一带山区与我们这里不同,都是土山,沟壑纵横,现在想是想不明白的。还是等到到了那里,再详细商量。”
  姜敏点了点头。喝了一杯酒,抬头看着天上的一轮圆月。
  自己到了神山之后,虽然立了些功劳,但王宵猎突然让自己扩军到三万,还是出乎意料。以自己的年纪,率领这么多军队,听起来其实有点儿戏。但王宵猎的态度很坚决,让自己都觉得意外。
  王宵猎如此重视,姜敏如何敢不小心?这些日子,想的太多,可能是小心得过分了。
  隆德府为大都督府,上党郡,昭德军节度。这个地方以上党的名字,为中国人所熟知。这里位于太行山中的上党盆地,是晋州外第二个河东路南下的节点,也是从河东路进入河北路的要地。历史上不知发生了多少大战,留下了多少历史故事。在河东路,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中心。
  王宵猎从晋州一路东来,经过府城寨、长子县,来到了隆德府驻地上党县城外。
  解立农带着文武官员,早已经等到了城外。见到王宵猎到来,上前行礼,迎进城中。
  进了府衙,王宵猎换了衣服,到了住处略微歇息,在后衙院子里的大杨树下,招见了解立农。
  吩咐解立农落座。王宵猎道:“出了晋州,一路都是大山。到了上党,才见到桑麻遍地,牛羊成群。你这里虽然位于大山之中,却不失繁华。”
  解立农道:“上党自古名郡,自然不是幸致。哪怕是大战之后,这里依然还有数万户人家,百业俱有。也正是这一带土地肥沃,才能有足够的粮草,供给大军北上太原,东向大名府,南下泽州。”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自古名郡,这里可不是寻常地方。今年冬天,不只是要防金军从太原南下,还要防伪齐与金军并进,从东攻来。河东路这里,便如一把尖刀,插入金军和伪齐的中间。”
  汪若海道:“像一把尖刀,所以金军才会特别不舒服。只要晋州和隆德府在我们手里,金军就不敢南下。”
  解立农道:“靖康年间,没有攻下太原,金军也围了开封府。”
  王宵猎道:“现在不同了。金军再敢大军去开封府,我们就能东出截断他们的归路。这些战略要地,地理上的价值在那里,但还需要有军队使用才行。这些日子,你陪着我一起,看一看附近要地。此次来河东,看过了你这里,我就可以放心回洛阳了。”


第691章 有人来了
  解立农在隆德府,除了驻守地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打探伪齐的情报。
  跟曹智严、邵兴那些都统不同,解立农天生心思缜密,善使计谋,擅长做这些刺探情报、探人隐私的事。汪若海的机宜司,不管是在哪里,都只限于打听消息,绝不做其他的事。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由其他人负责。解立农所从事的,就是机宜司不做的事情。
  聊了几句闲话,王宵猎问道:“中牟一战后,刘豫应该受到很大震动。有什么消息?”
  解立农道:“自立国后,伪齐便就在境内大肆签民为军,还广招各种势力入军。他们的军队,中牟一战前,应该有近六万人。中牟一战,一下损失了一半,老实了很多。在战前,刘豫一直想迁都到开封府,做了很多准备。结果在中牟刘麟不堪一击,吓坏了刘豫。我听来的消息,因为大名府离隆德府不远,刘豫怕我们出太行攻击,想迁都到东平府去。新近任命了郑亿年为大名府尹,应该就是在做准备。”
  王宵猎笑道:“若不是有金军的后面,今年冬天我们就灭了刘豫。有金军,就留着刘豫,好歹不是金军地盘,许多事情好做。现在伪齐朝内,用事的是哪些人?对我们态度如何?”
  解立农道:“中牟一战后,刘麟做了左丞相,右丞相依然是张孝纯。门下侍郎是张昂,尚书左丞是张东,右丞是范恭。伪齐朝中用事的人,除了刘豫的亲族,就是这几个人了。”
  王宵猎点头,心中把这几个人的身世想了一遍。除了张孝纯本是宋朝河东安抚使、知太原府,身世比较清楚,其他人自己都不熟悉。没有办法,只能以后慢慢收集这些人的资料。
  汪若海道:“这些人中,哪些可为我所用,哪些是铁了心为金和伪齐效力的?”
  解立家道:“我派人去大名府并没有多少时间,只能大略说一下印象。张孝纯本是河东安抚使,靖康年间死守太原府,城破不得已而降金。刘豫以张孝纯为右丞相,是想借其声望,安抚百姓。这些重要官员中,最心怀故国的就是张孝纯了。不过,张孝纯虽然为右丞相,实际没有什么实权。”
  王宵猎道:“太原坚城,固守了二三百天,靖康年间着实难得。张孝纯此人,倒是可以用些心思。”
  汪若海道:“我的眼线得到的消息,也是刘豫不信任张孝纯。虽然任他为高官,却不给实权。”
  解立农点头:“不错,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倒不是什么秘密。刘豫因为没有人望,虽然知道张孝纯如此,还是要用他。哪怕是金人,对张孝纯也很客气。除了张孝纯外,其余的几人都算得上对刘豫忠心耿耿。”
  王宵猎叹了口气:“刘豫甘心为金人走狗,天下皆不齿其为人。这些伪齐官员,还能甘心为他做事,实在让人无法言说。对了,除了中央官员,地方有什么人能为我所用?”
  解立农道:“新任大名府尹郑亿年,听他家里面的仆人讲,也心怀故国。只是迹象不明,不敢信他。”
  王宵猎对汪若海道:“郑亿年,是不是前年兀术搜山检海被俘的?我记得,此人与宰相秦桧还是姻亲?”
  汪若海道:“宣抚所记没错。郑亿年是道君皇帝宰相郑居中之次子,本为显谟阁直学士,建炎四年遇兵乱,没于金军。金人立伪齐刘豫,初为工部侍郎。今年转为大名府尹,我倒还没得到消息。”
  王宵猎最关心的是郑亿年与秦桧是不是姻亲。听了汪若海的话,只好接着问道:“我记得他是秦相公姻亲,是也不是?他们什么关系?”
  汪若海想了一会,才道:“是的。前宰相王珪有子王仲山,其女嫁秦桧为妻。有女王氏,嫁郑居中。王氏正是郑亿年的生母。郑亿年和秦桧两人,确实是姻亲。”
  王宵猎道:“如今秦桧在朝中为相,正得意的时候,郑亿年有想法也很正常。”
  这个时候,金朝内部对宋的战略还没有定下来,秦桧虽然为宰相,也没有什么作为。真正主持对金战略的,是宰相吕颐浩。不过有前世记忆,王宵猎一直不敢忽视了秦桧。
  郑亿年是秦桧姻亲,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不过他现在伪齐做官,说不定还可以利用。
  南宋朝廷,不只是用从金军逃归的秦桧为相,曾经投降过金朝和伪齐的许多官员,都受到了重用。这些人不过是随着宋朝与金朝关系的变化,在官场上浮浮沉沉罢了。
  不惩罚降臣,本身就说明了,赵构对抗金事业的不坚决。
  解立农道:“这些日子,我派了不少人去伪齐治下。不过时间太短,打听到的消息也少。等时间长了,必然会打听到许多有用的消息。中牟一战后,伪齐的治下人心摇动,许多官员都有了想法。不过,宣抚治下都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人才,这些人虽然有想法,却不得其门而入。”
  王宵猎叹了口气:“有什么办法?我们在襄阳建军,虽然立了不少军功,朝中却一直不把我们当正规军。朝廷这样看,官员当然也不例外。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什么人到我手下效力。”
  汪若海道:“此次西京之战后就不同了。我看陈参议的公文,朝廷允许官员到我们治下为官,报名的人很多。现在已经有几十人到了洛阳。只是宣抚不在洛阳城,一时之间不好安排罢了。”
  王宵猎一愣:“有人了吗?前几天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公文。”
  汪若海道:“是昨天新到的公文。因为是从晋州送来,还没有交给宣抚。”
  王宵猎喜道:“有人就好了。没有官员,这些年许多县里,只能够用公吏管事。这样怎么行?实际上许多州县的政务,只能够能省则省,根本管不过来。有人就好,许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汪若海道:“来了什么人,来了多少人,还要我们回到洛阳才能够知道。而且我们治下,与朝廷规矩不同,这些官员实际无法全用起来。”
  王宵猎道:“来了十个,有一半能用就很好了。不能用的,也有地方安排他们。在我们治下为官,跟军官要进军校一样,官员也要进学校学习才行。”
  汪若海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占领襄阳后,除了建立军校,王宵猎还设立了官员学校。不过官员学校没有经验借鉴,有一搭没一搭,一直到现在都不完善。如果这次来的官员数量多,可以先把官员学校完善起来。


第692章 复杂的形势
  由上党县到临漳县,就是太行八陉中的滏口陉。在太行八陉中,这条道路相对平缓,又临太行山东边的中心大名府不远,对伪齐是极大的威胁。解立农进驻隆德府后,刘豫就不得不考虑搬家。
  第二天王宵猎由解立农陪同,沿着滏口陉,一路北行。到了涉县,才停了下来。
  到了涉县城楼,王宵猎看四面高山,一水中流,对汪若海道:“这里真是天生险要,控扼东西。如果不是金军人数不足,又不善于攻城守城,怎么会舍此地不守?解立农渡黄河而来,一路上没有发生大战,轻易取上党。听说一直到现在我们大军临境,伪齐依然没有滏口陉上的险要。唉,这几年打了这么多仗,让人觉得玩笑一般。”
  汪若海道:“金军围开封府,本来就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两国交兵,哪有这样的?”
  王彦道:“八百里太行,巍巍群山,险要众多。想几年前我率八字军转战此间,一切还历历在目。现在想来,不要说险要,就是许多城池金军都绕过去不打,直逼开封府。自古至今,有这样打仗的吗?可金军就这样干了,还真地干成了。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0/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