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281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这场战事,朝廷大军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百万禁军,被不足十万金军一一击溃。都城沦陷,百姓蒙难,千年之后依然是一种耻辱。现在我们重回这里,但愿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几个人点头,一起看着涉县周围的巍巍群山。
  这是沟通太行山东西的要道,和平时期是商贾往来的商路,战争时期就是大军作战的战场。自古至今,这条路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战事。不过金军南犯时,是沿着太行山东麓的大平原一路南行。不要说这些险关,就连许多城池都没有攻陷,就兵临开封府城下。
  在靖康年间,宋军的表现丢人之极。既不能正面阻挡金军,就连敌后骚扰都做不到。两国交战,表现像宋军这么丢人的,历史上也很罕见。
  从城楼上下来,王宵猎走在城中。看街道上行人稀少,两边店铺大多关门,市面萧条至极。对汪若海道:“这里是沟通太行东西的要道,往年时不知多么热闹。现在却如此冷清,商贾不行。”
  汪若海道:“这个年月,百姓能活下去就已经艰难,又有几个人会做生意呢?”
  到了县衙里面,解立农吩咐吏人设了酒筵,必个人在后衙树下饮酒。
  王宵猎对解立农道:“金人与伪齐是以黄河为界。磁州、相州等地在黄河以西,属于金人管辖。你大军北来,金军无法抵挡,早早就主动撤退了。现在太行山以东、黄河以西的地区,还有没有金军?”
  解立农道:“一州只有守军几百人,我们没有东进,金军还是在的。”
  汪若海道:“也就是说,如果你大军西进,占领几州不难?”
  解立农点头。笑道:“我两万余大军,怎么会对付不了千百金军!”
  王宵猎道:“我想,后边太原作战,不用你的军队。你在隆德府主要对付太行山以东,包括金和伪齐。只要你能够随时东进,金军就不敢大规模沿太行山东麓用兵。想要南犯,就必须要走伪齐境内。”
  解立农叉手称是。
  王宵猎道:“在河北地区,金军与伪齐是沿黄河故道划界。不打仗没有什么,一打仗,就没有了纵深。你在隆德府对金军的威胁,一是东出临漳县,直逼大名府。二是沿太行山北上,占领平定军。从那里东出井陉,威胁真定府。这两条路线,你要格外留意,早做准备。当我们大军北上,到了河北路后,除了女真人外,还要面对契丹、渤海等异族军队。他们的态度,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有机会你要早接触。”
  解立农称是。又道:“燕山府路一带的百姓,金人称之为燕人,与其他地方不同。那里胡汉杂处,数百年间不为中原所有,百姓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靖康年间郭药师引金军南下,可见一斑。”
  王宵猎叹了口气:“有什么办法呢?从石敬塘割地,已经两百年了,百姓怎么心向中原?这些事情,只能说错在朝廷,而不能怪罪百姓。你在隆德府,要格外注意这些事情。总而言之,河北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要格外注意。”
  其实在石敬塘割地之前,幽州一带就已经是胡汉杂处之地了。割给契丹之后,不但是汉人胡化,异族进入这些地区的也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这些地方已经与中原不同,有大量异族。
  宋朝收复幽州,认为这些地方是中原故地,百姓必然心向朝廷,许多时候是一厢情愿。不经过长时间统治,这些地方的百姓怎么会心向朝廷呢?更不要说地方汉人大族,历朝都在异族为官,就更是如此了。
  王宵猎没有那么天真,会以为自己军队一到,百姓就喜迎王师。北方大量的契丹人、渤海人,还有已经胡化的一部分汉人,绝不会如此心向朝廷。
  契丹国灭之时,宋朝违背与契丹的盟约,联金灭辽。契丹人打不过女真人,可不怕宋人。投降金朝之后,契丹军队是金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线越是靠北,契丹人的力量就越强。在许多契丹人眼里,宋人比金人更加可恶。
  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宋军打不过金军。金军势强,契丹人当然投降强者。当宋军战力压过金军,局面就会不同了。但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谁又能够说得准呢?
  进攻河东路,王宵猎不打算用解立农的军队。这支军队驻在隆德府,主要作用是压制河北路。
  王宵猎军队可不是靖康时候的宋军。如果金军再从太行山的东麓南犯,解立农可以东进截断其归路。那时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就能围剿金军。
  不过,到了北方,就要面对复杂的民族形势。现在金军势大,自然是投靠金军的势力占上风。一旦王宵猎表现出压倒金军的态势,必然就有一些异族将领对金军不满,来投靠王宵猎。怎么对待他们,对王宵猎也是考验。
  处理这些复杂关系,正是解立农的长处。换一个都统来,都不如解立农合适。以后的日子,解立农会在隆德府建立一个情报中心,专门刺探情报,处理这些关系。
  这些事情做好了,才是解立农的价值。他手下的两万余军队,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第693章 要火炮
  察看了隆德府东去河北路的道路,王宵猎等人返回府城。进了府衙,王宵猎刚刚换了衣服,汪若海就拿了一份公文进来。道:“这是昨天陈参议送到上党来的,本来今天想送给我们,不想我们回来了。”
  王宵猎问道:“说的什么事?”
  汪若海道:“前几个月折彦质被朝廷起用,任枢密都承旨。”
  王宵猎叹了口气:“不说折彦质守黄河不力,府州的折可求早已降金,折彦质应该避嫌才是。”
  汪若海道:“朝廷的事情哪个说得准?这且不去管他。前些日子他奉圣旨到了洛阳,说是要我们把如何造火炮上奏朝廷。最好是有几门造好的炮,还要有工匠。”
  王宵猎愣了一下。才道:“火炮如此利器,朝廷现在才来要,也算忍得住了。”
  汪若海道:“只怕不是朝廷不想要,而是真不知道。前几个月李都统到行在献俘,想来是听了战俘所说,才知道我们军中有如此利器。这个时候,朝廷如何不眼馋?此事重大,需要宣抚立即回洛阳才好办。”
  王宵猎想了一会。道:“好吧,我们明日就起程,路上走得快一些。从火炮造出来,早晚必有这一天。倒不是我不想献给朝廷,而是一直到现在,火炮都不成熟。西京一战,火炮坏了近一半,问题多多。本来想着,等我们把火炮修改好了,再献给朝廷不迟。现在看来,朝廷等不及了。”
  汪若海叹了口气:“宣抚,火炮这种利器,我们以前没有献给朝廷,让朝廷派人来要,不是好事。必然有人说,宣抚非朝廷忠臣。”
  王宵猎笑道:“那就让他们说吗。难道能少一块肉?”
  第二天,王宵猎离了隆德府,从泽州到怀州,在孟州渡过黄河,回到了洛阳城。
  陈求道和陈与义等人带了文武官员,早早迎出城外。接了王宵猎进城,回了河南府衙。
  刚刚坐定,陈求道道:“前些日子朝廷派了折彦质来,说是听闻我们军中的火炮极是厉害,问能不能送几门炮到朝廷。最好还要有铸造火炮的工匠,以便朝廷仿造。”
  王宵猎道:“不奇怪。我们不主动献,朝廷必然来要。只是来得这么晚,出乎我的意料。”
  陈求道道:“宣抚,火炮这种利器,献给朝廷,应该有封赏才是。可折彦质此来,只说要火炮,却没说封赏!”
  王宵猎不屑地摇了摇头。道:“定然是有人说我的坏话,哪里还有封赏?没有就没有,我没那么小气。”
  说完,王宵猎想了一会道:“你派人告诉折彦质,我明天请他。还有,制造火炮的工场还没有完工,只能选以前在邓州的工匠去行在。你去问一问他们,有没有愿意去的。”
  陈求道听了不由愣住。奇道:“这些匠人非同小可,宣抚一直护得严实。这次就这么容易让他们去。”
  “让他们去朝廷,又不是让他们去敌国。参议,我们做事,要大气一点,不要让人说闲话。”
  陈求道听了,点了点头。想要再说些什么,摇了摇头,没有再说。
  王宵猎道:“战场上,火炮不只是利器,而是一种能够决定战场态势的武器。想要真正发挥威力,整支军队必须要跟着改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摸索军队要怎么改变。只是可惜,用了许多心力,还是没有完成。现在朝廷要了火炮去,只怕不会花费这些功夫了。会发生什么,拭目以待吧。”
  陈求道听了,也不由叹了一口气。
  王宵猎一直对军队不满意,一直在改变,陈求道都看在眼里。在陈求道看来,现在的军队已经很厉害,为什么要一直折腾呢?如果现在的军队都不能符合王宵猎的心意,朝廷其他军队,就更不要说了。
  朝廷取了火炮,必然会发到诸军。他们怎么使用,其实很有意思。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有人像王宵猎这样,不断地试验,不断地改变军队。
  王宵猎一直要求,军队要正确使用火炮,充分发挥火炮的作用。但是,军队不能依赖火炮,不能没有了火炮就不会打仗了。这个要求其实很难,王宵猎的军队现在也做不到。王宵猎的军队做不到,其他的军队能做到?
  使用了火炮,如果形成依赖,对军队不是好事。在战场上,敌人总是能够找到办法,让你使用不了火炮。那个时候战斗力受到影响,就可能会吃败仗。
  离开了官厅,回到住处,王宵猎换了衣服坐在窗前发呆。
  从军中用火炮开始,王宵猎就知道,早晚有一天火炮要献给朝廷,其他军队也会有。不但是其他军队会有,就连对面的敌人金军,也会有的。不管怎么保密,都不可能封锁得住。真正可靠的办法,是提高火炮的技术含量,提高自己的工业水平。只要自己一直进步得比敌人更快,才能一直领先敌人。
  想着造出一种武器,从此大杀四方,这种想法是可笑的。不是不可能成功,是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要想胜利,最重要的是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这句话简单明了,奈何读孙子的人,做到这一点的人少。
  王宵猎一直对军队不满意,一直在改造军队,为什么?先为不可胜。敌人来攻,崩碎他一口钢牙。敌人败了,有了取胜的机会,紧紧抓住。
  火炮当然是战场上的利器。怎么使用利器?不是藏着捂着,不让人知道。而是充分研究战法,让利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人无我有不可恃,人有我好才是最可靠的。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让人去过苦日子,而是一个集体时时要有危机感。军队是对外作战的,必须要有危机感,要保持紧张,要积极训练。
  对于火炮,王宵猎一直的态度就是:朝廷不来要,那就不给;如果要,那就给。给的时候,不要有小心思,而是要真正给出去。不但给炮,还要给朝廷工匠。
  朝廷要了火炮去,用的好是,是朝廷将领的本事。用不好,也不要怪谁。


第694章 宿将
  折彦质是折可适之子,折可求的侄子,府州将门折家之后。靖康时曾经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救过太原,与金军多次血战。后来没有守住黄河,多次被贬。几个月前,被重新起用。
  王宵猎与折可求交战过,对于折家将门没有太好的印象。折彦质来洛阳,礼数不缺就是了。
  第二天,在河南府衙的后院,王宵猎备了酒筵,宴请折彦质。
  烈日当空,没有到中午,就连地面都是烫的。折彦质到了河南府衙,由陈求道接着,一起到了后面。
  酒筵设在后衙临水的凉亭里。旁边的荷花正在盛开,荷叶下几条红鱼游来游去。
  陈与义、汪若海、牛皋、王彦几个人已经到了,见到折彦质到来,一起上前见礼。礼毕,各自落座。
  汪若海道:“宣抚还有些事情,一会过来。都承莫怪。”
  折彦质忙道:“宣抚事务繁忙,我们等一等就好。这亭里凉快,正好歇一歇凉。”
  以现在王宵猎的身份,早早来了,就过于抬举折彦质了。让他等一等,是很正常的事情。
  几个人喝着茶,说些杂事。最近吕颐浩离京,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于镇江开都督府。实际上与在陕西的张浚一起,一头一尾,防守对金前线。中间是王宵猎,不属于这两个人管。
  不管是在陕西还是在江淮,宋军依然没有实力进攻。哪怕陕西在金军眼中等同于废地,张浚现在的兵力,也不足拿下关中。撒离喝的兵力不足万人,加上降军,也不是张浚能对付的。
  折彦质道:“现在朝廷官员,都估计今年秋天,金军可能从太原府南下。宣抚在河东的兵力,听闻只有四万余人而已,不知能不能防住金军?”
  汪若海道:“都承来洛阳之前,我与王书记跟宣抚一起,巡视了河东前线。左边我军占了冷泉关,右边隆德府也守住了周围各处险要,金军来了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折彦质道:“当年我守河东,知道那里地势险要。只要防守得力,金军也不可怕。”
  汪若海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当年折彦质守河东的时候,兵力不少,奈何经常一触即溃,实在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正闲聊间,王宵猎走了过来。折彦质与众人一起,急忙起身行礼。
  王宵猎回礼,让众人落座。士卒上了茶来,退到一边。
  喝一口茶,王宵猎对折彦质道:“都承来洛阳,我正好在隆德府,没有迎接,着实慢待了。都承莫怪。”
  折彦质道:“宣抚客气,我如何敢当?此次来得匆忙,打扰宣抚巡视前线,实在惭愧。”
  王宵猎道:“今日备了薄宴,算我向都承谢罪。时间不早了,吩咐人上了酒菜来。”
  一边的崔青得了吩咐,指挥着士卒上酒菜。
  王宵猎的习惯,凡是公务宴席一律不许用女妓。不但是王宵猎如此,治下所有官员都是这样。宋朝各地广泛存在的官妓,在王宵猎治下是没有的。
  酒菜上来,王宵猎请了酒。酒过三巡,众人有了酒意,话慢慢多了。
  折彦质道:“前次宣抚连番大捷,听说是因为军中有一种利器,名为火炮。一炮发出,所过之处尽成齑粉,威力实在惊人。特别是攻城的时候,只要几炮,什么城墙都倒了。”
  王宵猎笑着道:“说的过了。我军中确实有火炮,威力不凡,但也没到那种程度。上次连番获胜,火炮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炮,必然连番激战,伤亡就多了。”
  折彦质道:“听闻此事,朝廷甚是欣喜。特命我来西京,看一看火炮的威力。如果真是军中利器,朝廷希望宣抚送几门到行在。最好再有几个匠人,朝廷照样仿造,分发到各军中。”
  王宵猎道:“这是小事,又有何难?汪参议准备一下,有时间了请都承去看。若是都承看着满意,就拉几门到行在去。此物甚是沉重,到了襄阳后,可以专门安排船只。”
  折彦质忙道:“制造火炮的匠人——”
  王宵猎道:“朝廷要几人?”
  折彦质听了,不由得心中一喜。实在没有想到王宵猎这么好说话。本来想的,这么多年王宵猎都藏着火炮,没有献上朝廷,必然视为宝贝一样。没有想到自己一来,王宵猎不但答应献炮,还痛快地献上匠人。
  急忙道:“最好是造火炮的诸般匠人都有。到了行在,他们能够立即造出炮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