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解释了一遍原委,将写了材料的纸摊在谢广白面前,“这些东西,能买到吗?”
谢广白看了一圈,抬头问她:“你急不急?你要急的话,直接买现成的录音机吧。这些材料,得慢慢淘换。”
“多少钱?”
“大概三百块钱一台。”
“好!”叶菁菁痛快点头,“能买到的话,我要两台。”
谢广白惊讶了:“为什么要两台呀?”
录音机又不是吃的。
叶菁菁的圆眼睛笑成了月牙:“另一台给我们夜校的数学老师用啊,这样一天排六堂课都没问题。”
至于教物理的赵老师,嗯,分他一百块钱,算是租用他录音机的租金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总不能因为人家自备了,就叫人家赵老师吃暗亏吧。
谢广白点头:“也行,我们今天动作快点,下午早点去买。”
“那我们现在就去钢铁厂食堂吧。”
谢广白关了房门,跟叶菁菁一道下楼去。
刚到楼梯口,他们就迎头碰上个戴着眼镜的三十岁上下的男人。
大早上的,眼镜大哥竟然一脑门子的汗。
他看着谢广白,立刻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老白,幸好你在家。走走走,带我去找到个叶菁菁,马上。”
啊?
被cue到的人一脸懵,这是咋回事儿?
大哥,我真的不认识你呀。
第46章 值得发表 有什么不明白的?
好在谢广白认识他, 但谢大夫同样满脸懵:“怎么啦?老唐,出什么事了?”
“那个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制备烧碱、□□和氢气,那个文章, 叶菁菁写的, 走走走,咱们去找她, 让她说说清楚。哎——”
老唐不认识叶菁菁,看着人家年轻姑娘跟着谢广白从家里出来, 立刻八卦,“哟,这是什么时候给我找的弟妹。”
谢广白一整个大无语:“瞎说什么呢, 人家一早上过来找我爷爷调整药方的。”
叶菁菁听到这儿, 已经反应过来。
这位老唐大概就是谢广白帮她找的熟人,能够成功投稿大学学报的熟人。
1977年, 成功复刊的报纸杂志没多少,大家发表文章的途径自然也少。
否则她跟谢广白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也不会引得全场厂轰动。
偏偏她写的化学书上的疏漏之处,是普通报刊不感兴趣的部分。她估计只有大学学报才会愿意刊发。
但她又没这方面的关系,甚至她连大学学报的投稿地址都找不到。
于是她就曲线救国,拜托谢广白帮她投稿。
看样子,是学报那边有回应了。
这会儿,她主动开腔:“我就是叶菁菁, 有哪里不清楚啊?”
“就是那个什么氢离子。哎呀,你跟我去学校,讲讲清楚。”
老唐也是工农兵大学生, 实际年龄赶不上脸的速度,其实他还不到30岁。
他跟谢广白一届,在大学里,两人一起打过篮球。
按理说,工农兵大学生应该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但大概是因为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很多必须由知识分子参与的工作,被迫中断了。
所以实际上,为数不少的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回到原单位,而是被政府机关等地方招去工作了。
老唐就留在了大学,平常主要负责行政工作,学报那边有时候他也帮帮忙。
但这么一说吧,叶菁菁更糊涂了:“哪里不清楚了?书上的反应式并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按照这个方程式,它生成的Cl2会与生成的NaOH并不可能相安无事,各自分散开来,而是会发生反应,生成NaClO,这样会直接降低NaOH产量和品质。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危险。反应生成的H2与Cl2都是气体,二者混合,很可能会爆炸的。”
叶菁菁自认为讲得清清楚楚,但她实在高估了让老唐化学知识储备。
他越听越觉得眼花缭乱,化学方程式在他脑袋里头飞得乱七八糟,所以他果断喊停:“行啦,你跟我去学校吧。到时候你一边说一边写,还能做实验,就能弄清楚了。”
谢广白立刻拒绝:“不行,我们今天还有工作。起码得等活干完了,才能跟你走。”
老唐也知道他俩去推广急救办法的事,不以为然道:“你自己去不就行了吗?你才是大夫呢。”
谢广白却坚持:“那也不行,这都是领导安排的工作。”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他不放心叶菁菁一个人跟着老唐走。
这姑娘没进过大学的门,大概率也没进过实验室——
他们高中,当时化学实验室的门都不开了。
要是跑去有什么事儿,那要怎么办。
他在旁边陪着,不管发生什么,好歹还能搭把手。
两人讨价还价,最终决定上午去完钢铁厂食堂,也不用在人家食堂吃饭了,直接去西津大学,解决投稿文章的事儿。
谢广白说着还威胁老唐:“那你得请我们吃中午饭啊,钢铁厂食堂是出了名的伙食好,我早想着他们家的过油肉了。”
“过你个鬼!”老唐一点也不给他面子,“能给你两个馒头就不错了。”
结果老唐的馒头还没给出去,先收获了一碗饺子和两个大肉包。
钢铁厂效益好,食堂大方。
听说谢广白和叶菁菁中午有事儿,不在这边吃,负责人立刻增加了他们早餐的规格。
肉包馅和饺子馅,都是实打实的,基本上全是肉。
吃的叶菁菁都完成工作,离开钢铁厂了,依然觉得肚子撑得慌。
三人骑着两辆自行车,嗯,老唐家跟谢广白住一条街,他早上是直接跑过来找谢广白的。
车轮子飞快往前滚,一路滚到了西津大学。
叶菁菁下了自行车,抬头看这座历史悠久的校园,吓了一跳。
“前面是要盖楼房吗?怎么挖了这么大的坑?”
老唐笑得差点没从自行车上掉下来,谢广白“啊啊”叫着,稳住车笼头,勉强回答了一句:“那不是挖的坑。”
“啊?”叶菁菁惊讶,“这么大的坑,不是挖的,难道是天上掉陨石啊。”
结果这话像击中了老唐的笑穴,他直接笑得站不起来了。
谢广白要比他好一点,起码还能说话:“不是陨石,是炮轰的。你忘了,前些年他们把炮拖出来,把大楼都给炸了。学校这边也一样,你看前面,挖的是战壕。”
叶菁菁的眼睛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说话也结结巴巴:“他……他们在学校里面打?大学生了没跟他们拼命?”
不是说好了,当时大学生们的革命激情,那是相当的汹涌澎湃的吗?
大名鼎鼎的三大学生领袖,文-革早期的风光程度,可以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就是大学生挖的呀,也是他们拉出来打的,当时学校就是战场。派系不一样,人脑子都打出狗脑子来了。”
谢广白一边说一边摇头,“比清华的百日大武斗,也不差。”
至于为什么后来武·斗停止了,坑和战壕为什么还存在?
因为1968年底前后,知青大下乡的直接导致因素,是空前紧张的中苏两国关系。
1968年,珍宝岛战争爆发后,国家是真的在准备应对战争。
大量的工厂以及大学,都在往内陆大山搬迁,以保证安全。
前者被称之为大小三线建设。
而后者,后来有一部分回迁后,赶上了工农兵大学招生。
在“学军”的方针政策引导下,大学生也要挖地道的,备战备荒。
现成的战壕,当然不可能填上,直接用来进行军事化训练,再方便不过了。
叶菁菁看了叹气:“那你们晚上还敢出来吗?一踩,啪嗒掉下去了。”
老唐哈哈大笑:“怎么没掉呢,还是老白给接的骨头呢。哎哟,你们家那药真好用,黑不隆冬的,还真能把骨头给养好。”
“你不废话嘛!”谢广白得意道,“祖传老中医,你以为是假的呀。”
西津大学学报的报社,塞在一栋三层小楼里,楼前拦着长长的战壕。
三人绕过战壕,才艰难地走进小楼,上了三楼。
学报占了三间办公室,老唐一直领他们走到最里面的一间,叶菁菁才发现,这其实原本是间阶梯教室。
里面三三两两坐了几个人,都在埋头忙碌。
老唐一点也没觉得自己打扰他们了,兴奋地挥舞着胳膊招呼:“哎哎,你们看,我把谁给找来了?叶菁菁,你们的氯碱工业。”
埋头苦干的人,立刻抬起了头。
有个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姑娘,特别兴奋地跑过来,追着叶菁菁问:“那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呀?”
其他人的目光也盯着叶菁菁。
搞得被注视的人,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在投稿里面写了呀。”
她看前面有黑板,干脆拿起粉笔,先写下方程式:2NaCl + 2H2O →电解 → 2NaOH + H2↑ + Cl2↑
阳极:2Cl--2e- → Cl2↑
阴极:2H++2e- → H2↑+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