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到自家老大承包鱼塘的事,余永诚更加一个头两个大。
结果大家坐下来一人一块西瓜正吃着,余国梁把自己承包鱼塘和山地的事情一说,柳绵绵一拍桌子:“跟村里就签了一年?那怎么行,至少先签三年!”
余永诚手里的西瓜差点扔出去。
第45章 变化太快有点晕
余国梁不敢跟家里人多说,但是和柳绵绵,他还是很愿意说的,包括自己前期做的工作,技术员提出的建议,还有测算的池塘、山地产量。
“咱们这一片这种土质的山地还是挺多的,种庄稼是真不行,不然村里也不会一直不分给大家,任凭它空着了。往年就是撒点草籽,割点猪草,给大家养的猪啊羊啊的供点饲料。”
余国梁兴致勃勃说:“技术员告诉我,去年底南城农科所研究出了一种新型花生品种,南花9号,就是针对这种土质的。种子还没有大量上市,农科所那边也正想找一些地方试种,他答应了想办法帮我联系。”
柳绵绵点头:“挺好的,如果试验结果不错,还可以扩大种植规模,把隔壁小墩村的那一片也租下来。池塘也是,隔壁离得不远就是小墩村的池塘吧,干脆挖通了。”
余永诚:“……”
老大花一百五包了村里的池塘和山地,他都已经愁得不行了,要么,老幺一回来,直接就奔着把小墩村也兼并过来去了。
他赶忙泼凉水:“就村里这些能不能挣到钱还不知道呢,技术员是这么说,可技术员也没包过池塘没包过山地吧,那叫啥,对了,纸上谈兵,知不知道?!一年都不知道怎么样呢,三五年更不行,到时候亏了,全家把脖子系了也还不起。”
柳绵绵摇头:“这是万一没养起来没种起来,可万一种起来了呢,到时候其他人看你挣钱了,是不是得眼红,是不是也想竞争承办权,村委是不是也想提高提高承包金?那大哥冒这么大风险,不就帮别人作嫁衣裳了?”
余永诚沉默了。
他一直想的都是做不起来亏钱,确实没想过,真能挣钱会不会有人来抢着承包的问题。
要真像那个技术员说的,一年少说能挣上千把块,那肯定多的是人抢啊!
到时候老大费这么大的工夫、冒这么大的风险,蹚出来的路,要么得白白便宜了别人,要么就是要多交承包金。
半晌,余永诚叹了口气:“就算是咱们想,也没这么多钱啊!”
柳绵绵笑了:“我有呀。”
余永诚愣了下,看了眼沈维舟,忙摇头:“不行不行,这是你大哥的事情,哪能要你的钱。”闺女婆家条件好,娘家人就更不能成天想着沾闺女的光,不然闺女在婆家也抬不起头。
柳绵绵:“我又不是白给他,我投资,不管是三年还是五年,和村委谈好以后,这笔钱我来出,利润分我三成就行。”
想了想,柳绵绵又问:“大哥你是说咱们这儿这种山地很多是吧,等今年试种完了,收成好的话,明年估计乡里就会大批引进了?”
余国梁恍恍惚惚地答:“应该是。”
他一下子还有点回不过神,一小时之前,他还因为承包池塘和山地,被家里人嫌弃,一小时之后,原本承包一年都不愿意的他爹,竟然已经开始考虑承包三年没钱的问题了?
这,这变化太快,他有点晕。
柳绵绵不知道他的想法,而是继续说:“花生产量扩大后,倒是可以办一个榨油坊,一开始可以做点来料加工的活儿,顺便还可以办个养殖厂,用油渣饼当饲料,等以后可以慢慢做自己的食用油品牌,办个食用油厂。”
别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把猪肉、猪油当宝贝,等到资本入局,猪油有碍健康的种种谣言,会彻底颠覆华国老百姓的观念,上辈子柳绵绵所在的华国,每年植物油的进口量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万吨。
余国梁:“……”
余永诚:“……”
俩人都是一副“我是谁,我在哪,我听到的是什么”的表情。
他们不是在讨论承包鱼塘和山地的问题吗,所以老幺是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完了,可以换个话题了?
就算换个话题好了,怎么就变成要开榨油坊、养殖场和食用油厂了?
沈维云无脑吹:“大嫂,你懂的真多!照这么说,以后国梁大哥就能当厂长啦!”
王志远则是一脸羡慕地看着余国梁,说:“我战友转业回家乡包了一块山地养鸡,听说也挺挣钱的,不过他说,养猪更挣钱。”
余国梁:“啊?”
不是,他没说要养猪啊!
他这养鱼种花生都忙不过来呢。
柳绵绵笑眯眯道:“那志远你办养殖厂养猪啊!你先考察考察,找地方学一学,等明后年,就来前进乡办个养猪场,正好让我哥的榨油厂给你供饲料。到时候让沈维舟投资你,他有钱。”
虽说柳绵绵是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这听着像是忽悠人的骗子,不过王志远可不觉得她是骗子。
自从跟着柳绵绵挣到钱以后,柳绵绵在王志远的心目中,就跟行走的财神爷差不多,闻言顿时眉开眼笑:“真的啊,那挺好的。”
余国梁:“……”
不是,他哪有钱办榨油厂?!
柳绵绵把西瓜皮往泔水桶里一扔:“大哥,吃完了赶紧去找村委重新谈一谈承办年限的问题吧,承包时间长了,让他们把承包金再往下降一降。”说完就去厨房洗手去了。
余国梁:“啊?!”
倒是余永诚一拍大腿,说:“行,国梁你去谈!”
他算是看出来了,老幺去了南城以后真是变得不一样了,说话做事,又有想法又有章法。而且,最关键的是,不管她说什么,女婿都没说一个不字,明显是支持她的。
虽说娘家人不能成天想着沾闺女的光,但闺女和女婿想拉拔一下家里兄弟,他们也不能总往外推。闺女也说了,她这是投资,以后挣了钱也要分她的,这么一想,余永诚就觉得,其实让闺女出资其实也是可以的。
只要他们一家子齐心协力把鱼养好,把花生种好。
之前是不知道老大的打算,这孩子也真是心野了,这么大的事情,前前后后干了这么多事,竟然和家里一句都不提。
余永诚暗暗叹气,不过之前一直提着的心,倒是放了几分。
既然有技术员看过,而且明显眼界不一样了的老幺也赞同,看来这鱼塘和山地没准还真能挣钱。
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余永诚的注意力于是开始转到了女婿身上,和许丽一样,余永诚觉得女婿太瘦了。
大老爷们儿,长得好看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身体强壮才是第一位,女婿这样子,一看就没什么力气,说不准还他家小丫头力气大呢。
对于女婿这病恹恹的样子,余永诚有些嫌弃。
不过女婿家里条件好,老幺嫁过去,明显日子过得不错,所以他也就努力地收起这份嫌弃,尽量表达自己这个老丈人对于他们到来的欢迎了。
余永诚表达欢迎的方式就是,往沈维舟手里又塞了一大块西瓜。
吃了一块瓜后,又连续被丈母娘、大舅哥各塞了一块西瓜,已经有些吃撑了的沈维舟:“……”
柳绵绵洗完手回来,正好看见这一幕,她也是和沈维舟相处久了,现在都能从他表情极度不丰富的脸上读出情绪来了,比如此刻就是:无奈并且为难。
她乐得不行,走过去把西瓜拿了过来:“你别吃了,我吃。”她吃得慢,刚才才吃了一块,这瓜虽然切得大,一长溜的,但再来一块倒是也勉强可以。
她一口咬了下去。
沈维舟被她拿走瓜,愣了一下,开口:“我咬过了……”
几乎同时,柳绵绵已经咬了下去,一口西瓜含在嘴里,吃也不是,吐也不是。
叶兰端了盆炒好的南瓜子放在凳子上,拉了个小板凳坐在柳绵绵旁边,笑着调侃:“小两口还分什么你我。”
柳绵绵只好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瓜。
沈维舟看她一眼,清了清嗓子。
刚刚大家说的话,叶兰在厨房都听见了,不过她心里还是没底,忍不住又问柳绵绵:“幺妹,你大哥这个池塘和山地,你真觉得能挣钱?”
柳绵绵不答反问:“大嫂,庄稼种下去的时候都只是小苗苗,你有没有想过,它是不是真能长出麦子、稻谷来?”
“那肯定呀,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下来的。”
柳绵绵耐心道:“其实养鱼和种花生也是一个道理,都是从小苗苗长成大鱼、长出花生,和种庄稼一样,咱们自己要勤勤恳恳,付出劳动,总能收获果实的。人家技术员都说能养起来能种起来了,你怕什么?”
这么一说,叶兰顿时觉得心里那种不踏实的恍惚感消散了许多,不过还是忍不住抱怨了句:“你大哥就跟地下党似的,真是一句话都不说,什么技术员,他是吭都没吭一声。”真是,差点把她吓坏了,都想着万一亏了,以后得带着两个孩子去要饭了。
她心里也是堵着气,老太太来家里闹的时候,她干脆就躲在厨房里没出来。
当然,其实她出来也没用,老太太可从来没把她这个大孙媳妇儿放在眼里,老太太一向都是觉得,余国兴将来能给她娶一个城里儿媳的,她这样的乡下人,人家根本看不上眼。
柳绵绵笑笑:“他这是怕你们不同意,想着先斩后奏呢。”
叶兰想说不商量怎么就知道他们不同意了,不过仔细想想,她也知道,余国梁要真和她说,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许丽去自留地摘了些菜,余国栋则是去自己要好的小伙伴那里弄了块肉,顺便还把在晒谷场玩得汗流浃背的侄女侄子给逮回了家:“你们小姑姑小姑父来了,赶紧回家去,回头带的糖都被隔壁阿毛吃掉了。”
好么,六岁的余欢欢和三岁的余岁岁,立马倒腾着小短腿屁颠屁颠往家里冲。
冲进家门,两个小不点傻眼了。
院子里坐着两个不认识的阿姨,还有两个不认识的叔叔。
余欢欢还在犹豫不决,她对小姑姑是有点模糊印象的,只是眼前的两个“城里人”,都和她印象中的小姑姑大相径庭,她觉得两个都不是……余岁岁反正谁也不认识,倒是一往无前,三两下跑到沈维舟身前,一把抱住他的长腿,奶声奶气喊了声:“小姑沪!”
大家顿时都被他逗笑了。
沈维舟垂眸看了眼地上的奶娃娃,拿出个红包递给他。
余岁岁接过红包抖了抖,不太高兴,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问:“糖捏?”
叶兰都要被自己儿子蠢死了,赶忙过来把孩子抱起来:“还不谢谢小姑父,这能买很多很多糖了。”
余岁岁一听,满意地笑出了个小酒窝:“小姑沪好!”
余欢欢眼见弟弟拿了红包,也不纠结到底哪个是小姑姑了,赶忙也跑过来喊沈维舟:“小姑父!”
沈维舟同样给了个红包。
余欢欢高兴地喊了声:“谢谢小姑父!”说完直接就把红包打开了,然后马上又发出了“哇”的一声惊叹:“是大团结!”
她虽然还没有开始读书,但是也是一个有点“文化”和“见识”的小孩了,她爹可是村里的会计,成天算钱的,她可是见过大团结的,知道这么一张薄薄的钱,可以买可多可多可多东西啦!
那边余岁岁见姐姐从红包里抽了钱出来,马上有样学样,也从红包里抽出一张纸币,装模作样地“哇”一声,说:“大同结!”
其他人顿时又被逗得直笑。
余国栋把满地乱转的余岁岁一把提了起来:“岁岁成有钱人啦,给二叔买糖不?”
余岁岁一把把“大团结”牢牢抱住了:“不哟。”
余国栋拍了下他的屁股:“小气鬼。”
余岁岁小手一把拍在余国栋脸上:“小气魁!”
余国栋:“……”
余家一派其乐融融,离得不远的余永丰家气氛却不太好。
余永丰一家子住的是老余家的祖宅,三大间的青砖瓦房,是余永诚、余永丰的爷爷建国前建的。
老爷子当年在城里大户人家做工,有一趟差事办得仔细,帮主家挽回了很大的损失,主家赏了不少钱。房子就是用这笔钱建的。
因为老爷子当年是仆人,也是被剥削压迫的阶级,运动的时候倒是也没人攀扯他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