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就是因此而死吗?”
“你母亲是个傻子。”皇后道,“她明明知道她是我的命,我竭尽心血,只希望她能好好活着。可她却因为朝野猜忌,自己饮下那杯鸩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外可以告诉我吗?”
冯般若隔着大半个内殿望向她。凤鸣宫堆金积玉,鎏金柱上蟠龙衔珠,锦绣地毯铺陈至皇后脚下,熏炉里燃着昂贵的龙涎香。这是整个虞朝,最为繁华富贵的所在,是皇权的中心。她此前曾以为帝后二圣临朝,皇后还有什么不满足,如今她才明白过来,帝后之间,隔着的是她母亲的尸首。
“事情要从四五十年前说起了。”皇后道。
“那时我还是都曹典事家的小姐,正当妙龄,名满上京。当时的明王和羽林幢将卫羽,一同登门向我阿耶求亲,阿耶要我自己在他们两个之中选一个,我与他们二人分别相见,谈古论今,最终选了卫羽。”
“那时的明王,还是先帝最属意的太子人选。因此我与卫羽成婚后,明王妒忌将他赶去了北疆,我们夫妇五六年不曾相见过,后来我千里赶赴北疆,和他一起生活了小半年。就在那小半年中,我有了你母亲,因此回到上京养胎。又过了半年,便生下了你母亲。
可你母亲还在襁褓之中就被迫陷入困顿苦难。先是我阿耶因罪下狱,随后不久,卫羽也战死。彼时我新寡,带着幼女无处栖身,关键时刻明王又来逼嫁,甚至许诺若我嫁他为妾,他愿意将我阿耶从狱中救出,但要求我将你母亲交给阿耶抚养。我本就没了丈夫,如今又要我抛下你母亲,我自然不肯。危急关头,今上回来了。
今上彼时只有十八九岁,还是个少年人。他自北疆归来,说是卫羽的战友,还给我带回了卫羽的遗物。就在那一日,他亲眼见到明王的说客是如何逼迫于我,他虽为我出头,我却因此遭到明王刻意打压,在京中更难立足。彼时我走投无路,想要带着你母亲一起投河的时候,是今上救下了我们母子,非但施以金银钱帛,更是意欲求娶我,愿意将你母亲当作亲生子来看待。我见他诚心诚意,最终同意嫁给了他。
成婚以后,他为你母亲取名叫作知音,视若亲女,后宅更是空置,只我一人。我一度以为遇到良人,和他一起图谋皇位,不过两三年,便将明王拉下了马,今上成为太子。可是明王离京之前,却想办法见了我一次。他告诉我,他从未派人构陷我阿耶,更不曾害过卫羽。他问我见没见过卫羽的尸首,我未见过,他却知道。卫羽是中箭而死,那支箭矢从他后心贯入,卫羽,是被人偷袭而死的。
明王最后对我说,当年他和卫羽一起求娶于我,其实今上也想来,只是他那时位微言轻,年纪又幼小,所以没能成行。”
冯般若问:“所以是陛下……”
“是,后来经过我百般调查,发觉卫羽,的确是死在陛下的冷箭之下。”
第87章 同仇敌忾 我便是阿外手中最利的那把刀……
冯般若大惊, 情不自禁地向后退了一步。
皇后却继续跟她追忆当年的事情。
“我与卫羽成婚不满十载,聚少离多, 即便真是他害死了卫羽,我原本也没想过给他报仇。我原本还以为,只要给他生个孩子,当年我与他因为卫羽的隔阂便能冰消,可我错了。
我和他成婚多年而未育,御医诊脉,往往说他身子孱弱,对我却只字不提。我不信邪,请阿耶找来山野郎中为我诊脉,郎中直言, 我早已被人下了绝子药, 此生都不会再有孕了。
我起初还以为是旁人, 不敢怀疑是他, 可是当我真的找到下毒害我的宫人,想要严加审讯时, 那宫人竟离奇死了。后来我阿耶竟也病逝,他死时我去吊唁, 见他脸色青黑,也是中毒而死。由此我可以断定, 除了他, 这世上没有旁人了。”
“既然他不将我视为妻子, 我也不必将他视作丈夫了。”皇后道,“我为他纳妾,看着他一步一步图谋,最终又在我的助力之下登上皇位。可这皇位他坐得不安稳, 因为他这一生,只会行军打仗,不善治国理政。我就在这样的地方,三十年如一日,培养出了我自己的势力。”
“起初我也没有想要他的皇位,我只是想要我的女儿有个依傍。知音聪颖异常,于国于家颇有志向。我为她精心挑选了你阿耶,随后又担忧等我百年以后,陛下不再爱重她,她只能任人欺凌。因此是我做主,让她入朝为官。她为官后如鱼得水,颇有建树,却招致旧臣猜忌,质疑我们母女,有窥伺神器之心。
我与你母亲深谈,你母亲觉得由我执掌神器,亦无不可,可我那时候竟还对陛下心存幻想,不愿如此。直至明威八年,你十一岁。
你母亲所做的一桩决断出了问题。我明白是陛下猜忌,蓄意嫁祸,可却无能为力。而后天降异象,朝野四处传言纷繁,说有崔氏女欲牝鸡司晨,篡位谋朝,更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母亲,我的女儿蛊惑所致,甚至拿出了你母亲结交朝臣、言辞不当的证据。你的母亲被迫向陛下上疏,辞官回家。可是辞官还不够,传言更是甚嚣尘上,为了保住我,你的母亲,饮下鸩酒,自杀身亡。”
“她死前就已经写了这封绝笔信,说来这封绝笔信,还是你交给我的,你还记得吗?”
冯般若听了这话,摇了摇头。
“你那时候年纪太小,可能还不记得。”皇后道,“她知道你阿耶怯懦游移,便将这封信放在你的枕下。你母亲刚过身,你哭闹着要我在冯家陪你。我的宫人在收拾床榻的时候,找到了这封信,由此得知了你母亲身死的真相。”
“般般,我不愿以你母亲的遗志勉强于你。今日你要怎样做,全都由得你。”皇后凝望着她,凤袍曳地,眼眸在此刻清晰地映出她的身影,以及切肤的丧女之痛。
“你且想清楚。一旦功成,你便是这万里江山的继承人,受万民朝拜,承千秋基业;若一朝功败,你我便同沦为阶下囚,受尽屈辱。可即便身陷囹圄,死生终究能相守,总好过天人永隔。”
她也不急听到冯般若的回答,可比她想象的要快得多,冯般若已经抬起眼睛,眼眸中是一片寒潭般的清明。
她的目光凝着锋芒,锐利得仿佛能穿透殿内的熏香雾气。
“母亲信中所言三事,”她一字一顿,“北疆兵权,我已执掌。朝中老臣,已换新血。”
“至于我冯般若,已然长成。”
冯般若向前踏出一步,脚下的金砖映出她的身影。
“母亲当年,以身为盾,护佑阿外与我。”她道,“她未竟之路,我来走。她未能扫清的障碍,我来除。她期盼的时机,我来争。”
她又近一步,已能清晰看见皇后眼底深藏的波澜。
“北疆铁骑,如今只听我冯般若调动。三省六部,在阿外多年布局之下,亦有可用之人。”她略一停顿,“从今日起,我冯般若听凭阿外驱策。”
“母亲信中要您蛰伏待时,但如今,时机不是等来的。是争来的,是夺来的。自此刻起,我便是阿外手中最利的那把刀。”
殿内熏香袅袅,将她的身影勾勒得模糊,唯有那双眼睛,坚定、锐利,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直直望向这天下未来的主人。
良久,皇后望着她,浅浅一笑。眼眸中流转着一种压抑多年、终于能看到破晓曙光的锐光。
她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喟叹:
“好。”
冯般若自宫中出来,已经是傍晚了。
暮色四合,将朱红宫墙染成一片沉郁的紫褐色,天际最后一丝余光挣扎着,如同这摇摇欲坠的大虞皇权。暑气未散,闷沉沉地压在心头。
皇帝沉疴难起,却愈发纵情声色,犬马驰骋,丹砂金石。如今窃国,只待一个恰当的时机,或是一场看似意外的变故。
她牵着马,缓步走在长长的宫道上。宫人们垂首敛目,悄无声息地行走,如同阴影里的暗影。这偌大宫城,看似平静,内里却早已被蛀空,只差最后一阵风。
四年沙场浴血,她以为是为了边疆的百姓,以为是证明自己即便是在陌生的地方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佐证,却不知自己早已是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是母亲与皇后布下的一着暗棋。然而真相揭穿之后,她却甘愿做这枚棋子。
她如今站在高处过了,知道站在高处或许不错,但是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绝非寻常可比。她也记得她阿耶就是在这里拦住她,告诉她不要踏上母亲的后尘。
她也知道,甚至皇后有可能骗了她,故事根本不是她讲的那样,她跟陛下根本也没有那样多的深仇大恨。
但是不重要,都不重要。
她母亲的死是真的,她既然知道了,总不能将母亲的苦难轻轻放下吧。
皇后野心昭然若揭,即便她不肯帮她,她也不会放弃夺位。她又能眼睁睁看着阿外,看着那个代替母亲从小抚育她,疼爱她的女人去死吗。
既然皇后和母亲都希望她这样做,她也不可能违背吧。她和皇帝难道感情就深厚,难道皇帝在那个位子上,就一定比皇后做得更好吗?
现在有多少政事都是由皇后代理,有多少朝臣是真心拥护皇后,只怕连皇后自己都说不出来了。更何况,她想起那时,王百龄对她说的话。
行至宫门,值守的禁军见她出来,恭敬行礼。冯般若她翻身上马,勒紧缰绳,最后回望了一眼那暮色中巍峨如巨兽的宫阙。随后,她一夹马腹,骏马嘶鸣,载着她投入上京城华灯初上的夜色之中。
冯般若重回驿馆时,檐下已挂起了灯笼。她将马鞭扔给迎上来的仆从,穿过庭院,远远便瞧见自己的窗棂上映着一点温暖的烛光。
她推门进去,果然见郗道严坐在窗下的矮榻上,就着烛火看书。他闻声抬头,眉眼在暖光里秀丽如许,棱角柔和:“回来了?您这上勤的路越发难走了,竟然耽搁到这时辰。”
他语调轻松,像是随口打趣,目光却在她脸上细致地逡巡了一圈,看出她眉宇间未能完全敛去的沉郁。
“有事耽搁了。”
冯般若径自在他对面的榻上坐下,自顾自倒了杯凉透的茶,一口饮尽。冰凉的茶水滑过喉咙,稍稍压下了心头那点灼热。她放下茶杯,指尖无意识地在杯壁上摩挲,良久,又仰头看着他。
“我今日也听说了一个故事。”她声音有些发涩,眼睛看着跳跃的烛芯,并不看他,“古时候有一个女人,皇帝的两个儿子都喜欢她,她最终选择了小儿子。”
“可是成婚后,她却发现这个小皇子并非诚心待她。他算计她,偷偷杀死她的阿耶,在她生下一个女儿后就给她下毒,让她此生都不能再生育,后来更是间接害死了她的女儿。”
“这个女人不想忍耐了,想要奋起反抗这个男人,哪怕他是个皇帝。倘若是你,是会支持这个女人吗?”
郗道严翻书的动作顿住了。
室内静了一瞬,只听得烛花轻微爆开的噼啪声。他合上书册,将其轻轻放在一旁,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
“这个故事里的女子,”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她最初选择小皇子,是慕其才华,还是恋其权势?”
冯般若仍看着烛火:“或许兼而有之。更或许,只是当时年少,被虚情所惑。”
郗道严点了点头:“那后来,她欲反抗,是因自身受辱,还是为枉死的阿耶与女儿讨一个公道?”
“皆有。”冯般若道,“也是为了,不再做他人俎上之鱼肉。”
“既然如此,”郗道严笑道,“何谈支持与否?”
“若我是她身边之人,早在她阿耶枉死时,便该助她查明真相;在她被下毒时,便该为她寻医问药,肃清奸佞;在她痛失爱女时,便该是她倚靠的脊梁。”
“报复一个负心薄幸、狠毒无情的男人,尤其是当他身居至尊之位时,”他顿了顿,“需要的不是意气之争,而是缜密的谋划,是足以撼动的力量,更是一击必中的决心。”
“若这故事是真的,那么她想做的,不是悖逆人伦,而是为自己讨还公道。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无可指摘。”
冯般若心头猛地一跳,倏然抬眸看他。
他却不再看她,伸手拎起小炉上一直温着的铜壶,将她杯中凉掉的残茶泼掉,重新注上热气腾腾的清水。水汽氤氲开来,模糊了他片刻的神情。
冯般若缓缓吸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着的肩头松弛下来。她伸出手,重新拿起那凉透的茶壶,央他重新为她倒了一杯热茶,却没有喝,只是捧在微凉的掌心里。
“是啊,”她极轻地应了一声,像是叹息,又像是某种落定的决心,“只是讨还公道罢了。”
第88章 选拔女官 深宅之内,当真缺少才智卓绝……
夜色在她低垂的眼睫上投下浅淡的阴影, 窗外的虫鸣不知早在何时就已经停歇,只余一片万籁俱寂。
皇后跟冯般若摊了牌, 自此之后,皇后的一切异样谋划都有了答案。皇后不但册封她为将,还陆续将她女兵营的骨干论功行赏。武官也就罢了,她更是先后选拔了不少女性文官步入朝堂,起先朝野上下还有些反对的声音,可陛下并不表态,因此不久,皇后的新旧势力早已遍布朝野。
冯般若也曾问她是从何处选拔的女官。
彼时皇后执起一枚永子,并未立刻落下,抬眼看向冯般若:“我朝开国以来, 固然是男子主政, 世代相袭。可你细想, 那些簪缨世族、朱门显宦的深宅之内, 当真缺少才智卓绝的女子么?”
她将棋子轻轻置于棋盘一角,发出清脆的微响。
冯般若是臭棋篓子, 她连郗道严都下不过,遑论此时此刻的皇后了。她随意将棋子按在盘上, 又仰头看向皇后。
“千百年来,在世人眼中, 女儿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是家族利益联姻的筹码, 是终归要成为外姓人的,故而不值得倾注心血栽培。”皇后语气平淡,“可倘若,我亲自为她们指出另一条路呢?”
她将手中的棋子下到冯般若的命门, 随后顾不得她大惊失色,只是粲然一笑。
“难道女儿身就不可堂堂正正立于朝堂之上,身着玄端朝服,手持玉圭玉笏,与三公九卿并肩,共议国政民生,决断天下机要吗?就非得一生困于后宅方寸之地,争宠固宠、打理庶务,或是作为父兄夫婿晋升的筹码之上。”
“当那些世家家主们意识到,他们家中那个原本要被用作联姻的女儿,有机会凭借自身才华,获得远比通过婚姻更直接、更稳固的权势与荣耀时,在他们眼中,女儿,还会是那个只能藏在绣楼深闺,或是立于珠帘之后的无声附庸吗?”
冯般若仰头望着她,眼中很快闪过很多人的脸。
越宛清,江碧同,老北海郡王的姬妾们乃至于郁渥真和洛云容。
她们每个人都颇有才干,哪怕是洛云容。虽然她看似柔弱,但实际坚韧不拔,只是在世俗的影响下,在世道对女人的规训下,她不得不在失身给库莫提后选择从一而终,不得不忍受他的内宅争斗,不得不为他诞育子嗣,甚至,她不得不感动于他对她的深情厚爱,选择和他一同赴死。
她从没有想过,假如库莫提是真爱她,从一开始就不会舍弃她。
事到如今也不能说库莫提不爱她了,只是他们两人求仁得仁罢了。
冯般若眼前闪过系统留给她的任务。
身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长,当之无愧的“母亲”,却要仗着这个身份欺辱残害其他女人,使这个女人身心受苦,由此才能永远地将她绑定在这个男人身上。
她想起她劝越宛清和离时,越宛清对她说,不和离并非舍不得世子,而是舍不得母亲。
她将自己手中的棋子落在盘上,仰起头看向皇后:“既如此,般般向阿外举荐一个人。”